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14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教您如何预防听力下降

[复制链接]

5099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07:43: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超过1‰,近三分之一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存在听力受损。有研究表明,近年来存在听力下降的人数呈上升趋势。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该如何保护听力呢?

不同年龄的预防重点

对于新生儿,进行听力的早期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植入人工耳蜗等听力重建手术,使听力障碍患儿重回有声世界,可避免因聋致哑。此外,统计调查数据表明,约一半的耳聋患者与遗传有关,所以要禁止近亲结婚,避免生育听障后代。

对于少年儿童,中耳炎是导致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成人,儿童时期的咽鼓管更短更直,所以鼻部和咽部的分泌物,以及细菌等微生物,更容易到达中耳。在呼吸道感染或急慢性鼻炎等疾病的基础上更容易导致中耳炎的发生,此外,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也是引起中耳炎的常见病因。因此要重视对少年儿童进行声导抗筛查,防控鼻腔、鼻窦、咽喉炎症及腺样体肥大等疾病,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对于青壮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出现各种原因的听力下降,如学习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等,应当从改善生活方式方面预防听力下降。平时尽量避免接触各种噪音,放慢生活节奏,保持健康饮食,避免情绪过于紧张和激动,适度运动。

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内耳功能减退,也将导致耳聋的发生。对于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来说,不仅听觉系统有损伤,而且听力损失与认知障碍、耳鸣、心理疾病等方面存在广泛联系。对于老年性听力损失来说,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强调老年性听力损失的早期筛查尤为重要。

中医对听力下降的认识

听力下降归属于中医“耳鸣耳聋”范畴,中医古代文献对耳鸣耳聋的论述极为丰富。中医认为耳鸣耳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如《三因方》记载的“内关五脏,外合六淫,故风寒暑湿,使人聋聩耳鸣”。其中与肾、肝、脾三脏的功能失调关系最为密切。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鸣耳聋与肾精亏虚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耳鸣”与肾精亏虚相关,如《灵枢·决气》云“精脱者耳聋……液脱者……耳数鸣”。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也提到:“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若肾气不足,或劳伤血气,精脱肾惫,皆可影响耳的生理功能,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的现象。此类患者在听力下降的基础上还多伴有健忘、腰膝酸软、注意力不集中、夜尿频数等表现。

肝主疏泄,肝的功能失调也是耳鸣耳聋的重要原因。情志失调而肝气不利,肝气不顺则郁,郁而化火,火热炎上燔灼耳窍使耳失清净而鸣。《景岳全书》中记载:“《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木郁之发,为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唐宗海在《医学见能》中云:“耳虽肾窍辨声音,绕耳游行是胆经。时辈不知清木火,漫将滋肾诩亮明。”此外,在肾精亏虚的基础上,还会进一步引起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临床上此类患者往往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目胀痛,头重脚轻等症状。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耳窍得气血濡养方可维持正常功能。《灵枢·口问》:“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者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若脾气亏损,精血不足,不能上充于清窍,故多发耳鸣。此类患者还多伴有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稀溏、神疲乏力等症状。

保护听力五注意

一是远离噪音。对于我们来说能够正常接收的音量范围是在40~60分贝之间,超过这个范围的音量,就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刺激,损害听觉器官。我们要尽量避免长期处在噪声强的环境中,这样才可以保护听力并预防其受到伤害。

二是不要经常掏耳朵。掏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诱发外耳道发炎、耳道疖肿、耳道真菌病等,严重时还会出现鼓膜穿孔。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不需要我们特意处理。正常情况下会自动排出。面对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前往耳鼻咽喉科利用专业工具取出,或者浸泡耵聍液后进行冲洗。对于油性耵聍者,用棉签轻轻擦拭即可。

三是避免耳中进水。在游泳、洗头、洗澡时,如果耳中进水需要及时清理干净。若是少量进水,也没有引起不适感,无需特殊处理。若是如果进水稍多,引起耳内闷胀感、堵塞感等不适症状,可以通过单脚跳,使耳朵内的水流出。若是深部耳道内的水,是需要用无菌棉签进行轻柔地擦拭,避免水的残留。

四是保持良好的情绪。焦虑抑郁或恐惧等不良的情绪可造成毛细血管痉挛和收缩,减慢内耳听血管血流,从而造成微循环障碍,导致内耳听神经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突发性耳聋。

五是及时治疗感冒。当出现感冒、鼻窦炎或鼻炎时,需积极消炎滴鼻,维持鼻腔呼吸通畅。掌握正确的擤鼻涕方式,需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避免同时擤两个鼻孔,防止将鼻涕挤入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保护听力小妙招

中医在防治听力下降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此介绍几种简便实用的方法,对预防耳鸣耳聋,保护听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鸣天鼓:鸣天鼓最早见于丘处机的《颐身集》。其操作方法为:首先将双手掌摩擦生热,随即将两掌紧按于两侧耳廓,尽量使两耳听不到外界声音,同时手指并拢贴于后脑枕部,做“抱头状”,然后先用食指叩击枕部,继而用除拇指外的四指叩击枕部,再用中指叩击枕部,以一种“咚当咚”的节奏持续进行,频率可随熟练程度逐渐加快,以舒适为宜。每次弹击50下,弹毕,做深呼吸5次。研究证明,鸣天鼓功对中老年常见的耳鸣、眩是等病症有明显疗效。

摩掌挽耳法:该法出自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清旦初,以左右手摩交耳,从头上挽两耳,又引发,则面气通流。如此者令人头不白,耳不聋。”晨起双手掌摩擦生热,然后双手抓握双耳,并向上提滑,至双手脱离双耳至头顶部。每天晨起可做5~10次。

穴位按揉:每天按揉听宫穴3~5分钟,翳风穴10~15分钟,以感受到酸胀感为宜,可以起到开窍醒神,聪耳明目,缓解耳聋、耳鸣等作用。

剪刀手按摩法:以食指垂直贴于耳屏,中指垂直贴于耳后乳突,来回摩擦,以双耳有温热感为宜。每日晨起或睡前可做,每次3~5分钟。

颈部摩搓法:手掌紧贴于同侧下颌颈部,然后向对侧耳向上来回摩擦,一直推到手指碰触到对侧耳,如此往复。每日可做3次,每次来回摩擦20次。

以上五种方式在做的过程中需要集中精神,认真感受耳部症状,效果更佳。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聂立聪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9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9-25 07:45:27 |只看该作者
人体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金秋时节,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炎热酷暑逐渐散去,气温下降,秋风萧瑟,草木开始凋零。此时,气候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体内的阴阳双方也随之由“长”到“收”,所以秋季养生要顺应“秋收”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原则,也就是中医所认为的“天人相应”。

肺气与秋季养生

肺主秋,同属于五行之金。人体肺脏具有肃降的功能,可以向内和向下布散气和津液,为阳中之阴,同气相求,故与秋气相应。秋风劲急,物色清明,秋季的肃杀,削减了夏季的生长太过之势;肺气的肃降,制约了心火上炎太过。肺气与秋气相通,所以肺金之气在秋季而旺盛,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也表现的强盛。秋日渐凉,人体气血运行随“秋收”之气而衰落,逐渐向“冬藏”而过渡。肺在志为悲(忧),秋季容易产生忧郁、烦躁的感伤情绪,损伤肺气。秋季气候清凉干燥,肺脏清虚娇嫩,喜润勿燥,肺开窍于鼻,与皮毛相合,大肠又与肺相表里,故秋季易见鼻干咽燥、声音嘶哑干咳、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秋燥症”。肺主气、司呼吸,对全身之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秋季养生就要以养肺为先,增强肺气,进而减少冬天患上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腧穴调理

人体腧穴,内应脏腑,转输经络气血,故而秋季养生,可借助人体腧穴,按揉迎香、中府、鱼际、太渊和三阴交诸穴,强健肺气,从而达到《黄帝内经》“养收之道”的要求。

迎香穴: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该穴位居鼻旁,主治鼻塞不闻香臭,作用刺激可恢复嗅觉,故而得名迎香。迎香穴为手、足阳明二经的交会穴,可通调二经经气,疏泄大肠经和胃经风热之邪,有着很强的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是治疗鼻子、颜面相关疾患的重要腧穴。秋季是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多发季节,经常用指腹按揉(压),不仅可以很快有效缓解鼻炎等带来的鼻塞、流涕症状,保持鼻腔畅通,还能调补肺气,预防肺病。

中府穴:手太阴肺经腧穴,在胸前壁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简便取穴为正坐位,以手叉腰,先找到锁骨外端下方凹陷处(云门穴),再直下1寸,平第1肋间隙处即为该穴。中府穴为肺的募穴,是肺脏之气结聚之处,又为肺经和脾经的交会穴,是中气之所聚,内通于肺气,有着很强的止咳平喘、清泻肺热、补气健脾的功效。秋季坚持按揉该穴,可有效调理胸闷、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同时要注意的是该穴所在位置肌肉较薄,按揉时要把握好力度,以有酸胀、耐受为度。

鱼际穴:手太阴肺经腧穴,在手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桡侧中点外侧的赤白肉际处。该穴所在之处犹如鱼腹的边缘,故有此名。鱼际穴为肺经五输穴中的荥穴,因“荥主身热”,所以清泄肺热的功效很强,主治肺系实热引起的咳嗽、哮喘、咯血、咽喉肿痛、咽干、失音等病证。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可经常按揉,增强肺气,减轻哮喘发作。

太渊穴:手太阴肺经腧穴,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该穴为肺经五输穴中输穴、原穴和八会穴中的脉会,脉气旺盛之处,对肺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主治外感、咳嗽、气喘等疾患。同时因“气血同源”和“气能载血”,太渊穴又可对血液运行失常及咳血等出血等疾患有较好的疗效,经常按揉该穴,亦可调节血压。

三阴交穴: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该穴为脾经、肝经和肾经3条阴经的交会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腧穴,具有活血调经,益气健脾,培补肝肾的功效。脾为肺之母,“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按揉三阴交穴,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调补气血,增强肺气,促进肺与皮毛气血相通,有效缓解“肺燥”,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秋季养生,就要顺应天道,做到人与自然气候相统一,同时结合个人体质,时常按揉上述腧穴,能更加起到通调疏解肺经,补养肺经经气,调理人体气机的作用,将对人体健康养生有着更大的帮助。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曹方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9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3-9-25 07:47:58 |只看该作者
白茅根又名茅根、兰根、茅草根、白花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其叶细长而柔韧,似矛一样,因而得名。《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其根不但中空,周遭爿上且有十二小孔,统体玲珑。其色白。”春、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晒干后、揉去须根及膜质叶鞘,即可入药。

白茅的芽、花、根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尤其它的根是用来治疗各种出血症的良药。《滇南本草》载其可“祛瘀血,通血闭,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中医认为,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常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尿血、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等症。其功效历代医著中多有记载。如《肘后备急方·治卒发黄疸诸黄病》中记载:“生茅根一把,细切,以猪肉一斤,合作羮,尽啜食之。”《山居本草》中也有“凡避难无人之境,取白茅根洗净咀嚼,或石上晒焦捣末,水服方寸匕,可辟谷不饥”的记载。

白茅根是广东民间常用以入汤羹的药食兼备之品,下面介绍几款用白茅根制作的药膳。

茅根甘蔗马蹄水

材料:鲜白茅根50克、甘蔗500克、红萝卜1根、连皮马蹄500克。

做法:把材料洗净,甘蔗砍成小段,对半再剖开,马蹄切去头和底部,红萝卜切成大块。所有材料放进锅里,放清水约10碗,大火烧开15分钟,转小火再煮30分钟即可去渣饮用。

功效:清润解毒,清热利尿。

茅根藕节茶

材料:鲜白茅根30克、藕节15克。

做法:将茅根和藕节放入锅内,加冷水500毫升,煎沸后,去渣,代茶常饮。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白茅根瘦肉汤

材料:猪瘦肉250克、白茅根60克、盐3克。

做法:将白茅根洗净、切段,猪瘦肉洗净、切块。把全部材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利湿退黄。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刘小平 湖南省洞口县中医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9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3-9-25 07:50:04 |只看该作者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大便干燥,粪块阻塞,常会引起腹胀、腹痛、烦躁不安等病症,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排便时用力过大,极易引起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加重老年人既有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要重视老年便秘,保持大便通畅是老年人保健的重要方面。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除了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吃膳食纤维食物,定时主动饮水,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还可利用人体腧穴,经常按揉天枢、支沟、大肠俞、上巨虚和照海5穴,有效通调腑气,润肠通便,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

老年便秘的原因

中医认为便秘的病位在肠道,老年便秘还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紧密相关。便秘病性可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燥热内结为热秘,气机郁滞为实秘,气血阴阳亏虚为虚秘,阴寒积滞为冷秘或寒秘。

老年人年老体虚,气血两亏,气虚会出现大肠传送不力,血虚会出现肠道津枯干燥,严重者会阴阳两虚,阴亏则大便干结,阳虚则大便无力艰涩。若饮食不节,饮酒过多,过食辛辣,肉类、甜点等肥甘厚味食物导致肠胃积热,大便干结;或爱吃生冷食物,导致阴寒凝滞,影响肠胃传导,出现便秘。老年人常会出现忧思过度,肝失疏泄,加之久坐少动,影响气机运行,肠腑通降失常,传导不力,糟粕内停而致便秘。老年人体虚阳气减弱,自然界寒冷邪气易于侵犯,阴寒内盛胃肠而成冷秘;或热病之后,耗伤人体津液,导致肠胃燥热出现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腧穴调理

天枢穴:足阳明胃经腧穴,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天枢穴位置临近肠部,又为大肠募穴,是大肠之气结聚于腹部的腧穴,所以对肠功能有调整作用,可使肠功能趋向正常,同时出现便秘时,又会在天枢穴处有疼痛等症状表现,按揉该穴可主治便秘、泄泻、胃肠腹痛等与肠道有关的疾患。

大肠俞穴: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约平两侧髂棘最高点连线),旁开1.5寸。大肠俞为大肠的背俞穴,是大肠之气输注于腰部的腧穴,可治疗大肠相应病症,故对便秘、泄泻、痔疾等疾患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大肠俞与天枢合用,为俞募配穴,是针灸临床前后配穴法的代表,二穴相配而用,寓“阴病行阳,阳病行阴”之义,对便秘有很好的调治效果。

上巨虚穴:足阳明胃经腧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足三里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是大肠之气下合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大肠有病取上巨虚调治,符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合治内腑”的理论,所以治疗便秘、泄泻、肠痈等大肠疾患是上巨虚的主要功能。上述三穴合用,有上下配穴和前后配穴之意,共同起到通调大肠腑气,治疗便秘的作用。

支沟穴: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支沟穴为三焦经五输穴中的经穴,五行属火,故可疏调三焦火热之邪,同时起到调理三焦气机以通调腑气的作用,所以是由古至今治疗便秘的经验效穴。

照海穴:足少阴肾经腧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海穴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是肾经脉气归聚之处,犹如大海一般。老年人因年老体衰,多肾精亏虚,按揉照海穴可调补肾阴,通调二阴,起到养阴以增液行舟,缓解便秘的作用,诚如《玉龙歌》所言“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

老年人采取腧穴调理便秘,要有耐心,贵在每日坚持,按揉上述腧穴,手法要轻重适宜,如果便秘严重,要及时就医,明辨发病原因,在采取综合治疗的情况下,坚持腧穴按揉调理,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曹方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5-5 21:58 , Processed in 0.0316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