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20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会逆腹式呼吸

[复制链接]

5096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1 08:27: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建立良好的呼吸模式,是健康养生的关键。因为“唯有呼吸正常化,康复才有可能”,而健身气功中逆腹式呼吸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长期正确的训练将有助于实现气息控制之“深、细、长、匀”,并且有利于情绪调控及促进胃肠道蠕动,这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那么,究竟怎样的呼吸才符合逆腹式呼吸呢?



呼吸及膈肌工作的基本原理


呼吸遵循“波义耳定律”,吸气其实就是胸廓的扩容运动,呼气则与之相反。胸廓的底部是膈肌穹隆,膈肌则是最重要的吸气肌,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膈肌的肌束聚集于中央的“中心腱”,而四周分别附着于胸骨剑突的后面、下6对肋骨和软肋骨,还以左右两个膈脚附着于第2至3节腰椎以及内、外侧弓状韧带。其中间虽有血管、食管等穿过,但通过致密的筋膜连接将胸腹腔完全隔离开来,膈肌+中心腱+横膈膜构成了膈肌穹隆。



膈肌吸气有两种基本工作原理,即“活塞式运动”与上提下方6对肋(软)骨的“桶柄式运动”。前者以周围附着点包括肋骨为固定点,肌束收缩时将中心腱下拉下沉,扩大了容器的高度;后者以中心腱为固定点,收缩时以胸肋关节、肋椎关节为轴使得肋骨上旋,扩大了容器的底面积。这两种工作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干扰,也可以叠加达到高效通气的训练目标,而这个条件就是——腹内压。



三种呼吸模式及其训练要求


①胸式呼吸这是平静状态下,大部分成人女性的呼吸方式。在该呼吸模式下,深吸气时,由于腹肌收缩腹部内凹,此时腹内压过高,以至于抵抗了膈肌的“活塞式运动”,将以“桶柄式运动”为主导,这被称为“肋骨外翻”。该呼吸训练比较简单,容易掌握,但效率低,不是常规的呼吸康复技术,只限应用于特殊情形如腹部手术后。



②顺腹式呼吸该呼吸模式的概念一般无争议,即吸气时腹部膨隆,呼气时腹部缩回,配合缩唇呼气就是康复护理经常使用的呼吸训练技术,但该技术的缺陷在于腹部过于放松,腹内压过低,抑制了“桶柄式运动”,使下胸廓无法打开。如果将自己的手掌放置于下胸廓侧面肋骨处,将几乎感受不到或仅仅轻微地感知手掌向外侧被推移。



③逆腹式呼吸其核心机制在于个体要主动控制腹内压,收腹提肛就是一个简单的基本动作。膈肌在适度腹内压支持下,通过“活塞式运动”下沉的同时,将叠加“桶柄式运动”,使得下胸廓完全打开,而这是最高效的通气模式。在深吸气时,出现腹部膨隆的同时,放置于下胸廓的手掌也被向外侧明显推移,而这就是逆腹式呼吸的训练目标。



掌握逆腹式呼吸的实现路径


那么怎样才能训练出这种逆腹式呼吸呢?训练逆腹式呼吸的关键就是抑制胸式呼吸。我们要先学会顺腹式呼吸,每次深吸气时不耸肩,而腹部能够膨隆,呼气时回缩,这在健身气功中被称为“气沉丹田”,通过膈肌的下沉将呼吸产生的力传递到腹腔,也可以理解为“力沉丹田”,毕竟并不是气体真正进入“下丹田”。



该训练建议先从呼气开始,最简单的就是吹气球,先学会吹气时收紧并回凹腹部,吹气完成后紧接着吸气时顺势让腹部膨隆。在不同体位下反复训练,包括坐位、站立位、卧位,直到各种体位下都能控制自如。在能自如控制顺腹式呼吸的前提下,就可以开始训练逆腹式呼吸了。



第一步可以先借助体位的改变来制造出适度的腹内压。最简单的体位就是坐位前倾,大幅度弯腰,此时形成了一个适度的腹内压,再将双手叉下胸廓,这里双手比叉腰时的位置要高一些,抵触下胸廓的肋骨,再进行腹式呼吸深吸气,此时下胸廓肋骨被扩张开来。利用手掌与胸廓的接触有利于大脑强化本体感觉,反复进行该项训练,有利于强化对逆腹式呼吸的感知能力,知道怎样的方式才是合理的。当然,俯卧位通气训练也具有相同的效果。在俯卧位时,腹部与床垫之间抵触形成反作用力,此时再腹式呼吸深吸气,向前膨隆的腹部将受到更多的反作用力,同样形成有效的腹内压,后面的情形与操作同前述一致。此类情形还见于转体、瑜伽的“婴儿式”等体式。



经过上述体位持之以恒的训练,当深吸气时上腹部的膨隆同时下胸廓的扩张已经比较自然之后,就可以开始进入第二步的训练。此时,要求我们能主动控制腹内压,做到适度的收腹提肛。在保持该动作前提下,尝试通过深吸气让腹部膨隆同时打开下胸廓,可以从端正坐位开始,逐渐延伸到仰卧位、侧卧位、站立位,相对而言站立位可能更难一些。健身气功中的“意守丹田”实指收紧下腹部和配合提肛,这里不妨将之表述为“意收丹田”,“收”指的是收紧下腹部,即下丹田这个区域,更易于理解。



第三步就是将该呼吸模式与行走、跑步、健身等有机融合,结合动作的引导,更易形成对呼吸运动的控制意识,继而又由意识强化逐渐过渡到自然放松的状态,即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形成一种高级的、反射性的呼吸运动模式,从而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华 周国庆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6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8-1 08:28:07 |只看该作者
夏天离不开一碗炒米茶

大米性平、味甘,具有补气生津、健脾止泻的功效,炒制以后可增强其健脾消食的作用,而炒米汤能祛湿开胃,大人小孩都适用。《幼幼集成》里讲小儿发水痘:“凡一切瓜果生冷之物,不可与食,惟炒米汤饮之为宜。”儿科专著《万氏秘传片玉心书》里也记载了以炒米汤下各类丸药。



制炒米茶时炒米是个力气活,把白白的大米放入铁锅,先用小火慢慢加热,不停地翻炒,把生米炒熟,直到白米全部变成杏黄色,香味扑鼻。小时候在闷热的厨房里,看着妈妈拿锅铲不停翻炒,柴火不好控制火力,停一下就会把米炒糊了,那情景现在印象还很深刻。一般家里会一次炒出一大锅来,把炒米盛出来晾凉,放在密封容器里,香味能保持很久,每次要用时再抓些出来。



炒米和水的比例大约是1比10,一起放在锅内烧开,看着米在水中上下翻滚,等到微微开花了再煮两分钟就得关火盛起来。这时的米和水会自然分开,要是继续放在锅里,热量就会让它变成米糊状,既不好看也不好吃了。一大碗米茶放在餐桌上,颜色比茶水稍深一些,米花沉在碗底,上面是澄清的米茶水,不放在冰箱里也自然清爽,口渴时舀起一勺米茶水,沁人心脾,特别解渴。(邓琼)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6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3-8-1 08:29:07 |只看该作者
晒背有道 重在适宜
晒背源流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记载:“仆得曝背于陇亩之中……安身为乐,无忧为福。”唐·李颀《野老曝背》诗:“百岁老翁不种田,唯知曝背乐残年。”古人修炼的山洞、石窟,多选在向阳的地方。可见,古人很早就懂得晒太阳对人体有益,于是才有“日光常照临,百病不近身”的俗语。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晒太阳的,这个不需考证,因为人处于天地之中,自出生后就无时无处不在享受阳光的恩泽。



现代医学显示,晒太阳还是一种利用日光进行锻炼或防治慢性病的方法,借助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可使皮肤中的胆固醇类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增强钙和磷的吸收,还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对贫血、失眠、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晒背原理


《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阳气与自然界中的太阳相通,没有太阳,天地黑暗无边,万物不生,而人与天地相应,人体内没有“阳光”,便会遍身阴霾,了无生机。



那为什么要强调“背”这个部位?这是因为背部属阳。《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用中医经络学说来解释就是人体后背上有两条重要的经脉,一条是督脉,另一条是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位于后背正中“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而下行至足小趾外端,从头到足,是循行最长的经脉。其行于背的部分,自项以下至腰间的经脉,纵行挟脊,两侧而下,布敷于体表背部,范围最广。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距督脉1.5寸,自上而下密集排列,如肺俞、心俞、膈俞等,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通过这个特别的“通道”,脏腑与体表间气血得以高效地内外沟通,外界的阳热经背俞穴进入脏腑,进而改善脏腑的运行状况。



晒背适宜

适体

适体即适应身体的需求,晒背也应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来区分。《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南西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其居民生活习惯不同,形成的体质也不尽相同,指明了疾病诊治与体质的关系,即同一地域、同一病症,不同体质的人在进行中医治疗、调养时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体质按照阴阳寒热虚实划分为阳虚、阴虚、热实、寒实四类。寒实证是晒背的“最佳适应证”;阳虚证是晒背的“一般适应证”;阴虚证是晒背的“无效证”;热实证是晒背的“禁忌证”。如果非要一个简明的操作指导,便是平素怕冷、不易出汗的人群可以尝试着去晒;而平素怕热、容易出汗的要谨慎去晒。



很多人认为三伏天是晒背最佳的时机。严格说,如果三伏天怕冷的人,那晒背会很舒服,也最适宜,而现在很多人都有内热,就要谨慎晒背,或者少晒。对于不能明确自己体质类型的人群,最可靠的方法是选择太阳初升和日落前的1~2小时内进行晒背。


适度

《吕氏春秋》记载:“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中庸》中也有“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的记载。这些都在强调一个“度”,晒背亦然,不在强光下暴晒,避开三伏天日中前后(11:00~15:00)最炙热的时间段,否则物极必反,反而伤身。



晒背的时间一般以不超过半小时为宜。普通人初次晒背,以及老年人、儿童晒背,应当慎重。晒背要选择太阳有光不热、明媚不烈的时候开始,同时逐步了解身体的耐受性,慢慢调整晒背的时间,如果觉得有不适感,要马上停止。要注意不可晒到大汗淋漓,因为微汗则祛病,大汗则伤身。同时,晒背以裸露背部晒为佳,可以用帽子遮挡头部、在身上涂抹防晒,以防止中暑、日晒性皮炎等。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晒背后晚上可适度散步或者泡脚,以使体内气血运行更均衡。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高玉平 崆峒李少波中医真气运行养生基地 张英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6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3-8-1 08:29:45 |只看该作者
荷:全身是宝 入馔防暑正当时

炎炎夏日,公园里的荷花也进入了最佳观赏期。荷花清香远溢,凌波翠盖,是文人骚客最爱的花草之一。历代咏写荷花的诗句层出不穷,如南北朝江洪《咏荷诗》中的“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唐代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周敦颐《爱莲说》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等,都流传千古。







除了具有欣赏价值外,荷花还是女性用来养颜悦色的好帮手。《本草纲目》载荷花能“镇心益色,驻颜轻身”。体内的血流通畅,面部血液供应充足,肌肤才能红润有光泽,而荷花可以活血化瘀,能将体内的瘀滞之物化去,促进气血的流通,进而达到美肤养颜的效果。



关于荷叶有一个传说:古时洪水泛滥,谷物匮乏,长久许多人患上了泻痢,还有便血的症状,死者无数。后来人们无意间食用荷叶后,这些症状便很快消失了,人们便记住了荷叶的功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荷叶有“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滑,散瘀血,消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的功效。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平,有清暑利湿、止渴生津、止泄泻热、止血的功用,现代临床上常用于暑湿口渴、泄泻及吐血、便血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新鲜的荷叶洗净之后,切成小碎片,晒干后煮茶喝,适宜夏天清热解暑。



莲子味甘、涩,性平,入心、脾、肾经,具有养心安神、补脾止泻、涩精止带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滋补品。《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上品,谓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本草纲目》称其具有“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等功效。



家庭餐桌上也时常有荷叶、莲子的身影,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食疗方。



降脂荷叶粥


材料: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



做法:1.将新鲜荷叶洗净切丝,粳米淘洗干净备用。



2.将切好的荷叶丝放入沸水中煮15分钟后捞出去渣。



3.将洗净的粳米放入刚才煮荷叶的水中,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25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化痰、祛脂降浊。适用于暑热症及高脂血症患者。



百合莲子粥


材料:莲子30克、干百合20克、粳米150克、枸杞2颗。



做法:1.莲子提前用温水泡开,干百合捻成碎末备用。



2.锅中放水,水开后放入粳米、百合。



3.再次水开后放入提前泡好的莲子,改为中火熬煮即可。



功效:宁心安神、健脾补肾。



冬瓜荷叶汤


材料:鲜荷叶1张、鲜冬瓜500克,油盐适量。



做法:1.鲜荷叶洗净切碎,冬瓜不去皮洗净,切块备用。



2.锅内放入少许食用油,放入冬瓜,加少许食盐,加水煮开。



3.水开后放入荷叶碎煮致冬瓜熟透即可。



功效:清热消暑、生津止渴。



荷叶山楂粥


材料:鲜荷叶2张、山楂5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1.山楂去核切片,荷叶切丝备用。



2.锅内将水烧开,放入山楂片、荷叶丝。



3.水开后放入大米煮熟即可。



功效:消食健脾。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盼盼 河北中医药大学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6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3-8-1 08:46:19 |只看该作者
话说颈椎牵引

62岁的罗先生患颈椎病多年,曾检查有颈椎骨质增生。近期他感到脖子酸痛,僵硬难受,于是他尝试到小区附近的中医保健馆治疗。







按摩师在进行点穴按摩手法之后,又抱住头枕、托住下颌为他做了几分钟手法颈椎牵引。刚开始罗先生还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但随着按摩师持续发力,罗先生感觉颈椎被拉开许多,突然脖子疼痛加剧,并出现胳膊麻痛、头痛头晕等症状。按摩师见状立即停止牵引,双手护住罗先生颈部,紧急送到就近的宁夏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



来诊时,医生发现罗先生血压升高到150/100mmHg,并有颈部压痛、不敢转动,上肢感觉减退,双手握力减弱的症状,于是考虑系颈椎牵引不当所致神经根损伤、颈性眩晕,当即给予吸氧、佩戴颈托、降压、静脉输入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颈椎牵引有风险


颈椎牵引后,患者为何会出现胳膊麻木、眩晕、血压升高等症状呢?宁夏中医医院骨科主任尹吉恒介绍,从中医角度讲,随着年龄增大,中老年肝肾渐亏、气血不足、筋骨失养,加之慢性劳损和频繁活动,颈椎出现程度不同的骨质增生、曲度变直或反屈,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容纳脊髓的椎管会变得狭小。按摩师当时未看到X线片,便贸然上手按摩施加手法牵引,造成罗先生颈椎曲度突然改变,牵引力度过大,致使颈神经根受到牵拉损伤,造成颈部疼痛加重、胳膊及手指麻木无力。



同时,由于颈椎两侧走行着为大脑供血的椎动脉,椎动脉表层又分布着致密的交感神经。交感神经遭受牵拉刺激,导致椎动脉痉挛,大脑供血不足,一过性缺血缺氧,产生头痛头晕症状。交感神经刺激兴奋,又会引起血压升高。



由于牵引时间短,造成的神经损伤呈可逆性,经及时处置并中药外敷理疗等治疗,未造成进一步伤害。尹吉恒指出,如果损害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导致肢体瘫痪,后果严重。经1周多观察治疗,罗先生病情逐渐恢复,正常出院。



牵引是常用的中医疗法


颈椎病归属于中医“项痹”“项强”“筋伤”等范畴,病因与外伤、劳损、退行性变及风、寒、湿邪侵袭有关。明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说:“肾气不循故道,气逆挟脊而上,致肩背痛,……或观书对奕久坐致脊背痛。”中医治疗方法较多,颈椎牵引是常用方法之一。早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中就记载了利用牵引治疗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具有扩大椎间隙,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颈曲,流畅气血,减轻压迫刺激症状的作用。



尹吉恒介绍,临床上颈椎病分为5型,即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和混合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占大多数,颈椎牵引最适合神经根型,治疗效果较好;其次是混合型;而脊髓型应慎用或禁用。



牵引疗法需评估


尹吉恒提醒,做颈椎牵引应注意:



一是重量不能太大,开始1.5~2公斤,适应后由轻至重逐步增加至3~4公斤,频次可为隔日或每日1次,每次半小时。



二是如自行在家用枕颌带或颈椎气囊牵引器治疗,身边须有人陪护,一旦出现颈部不适,应立即停止牵引并观察,必要时佩戴颈托送医。



三是颈椎病患者做颈椎按摩牵引,应先由医生看X线片或CT片评估后再进行,手法要轻柔,切忌贸然旋扳和猛然用力牵拉,以免发生意外。



此外,日常还要注意颈椎的养护。如合理用枕,选择合适的枕头(推荐高度约为10~15厘米),材质软硬适中,保持良好睡姿。不要做颈部反复旋转、过度屈曲和后伸运动,小心颈椎扭伤。不要长时间使颈项处于某一低头姿势,同时应避免颈部受风受凉。可以经常做适度的抬头向后的缓和动作,对颈椎有益。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郭仲华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4-29 06:07 , Processed in 0.031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