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1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地高温 防暑解暑试试三鲜茶、荷叶茶

[复制链接]

5096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27 15:22: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端午假期,各地气温持续升高,北京甚至超过41℃。顶着热浪出门玩,回家后有燥热、烦渴等不适时,可以跟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白桦学习两款消暑茶饮,有防暑解暑的功效。










三鲜茶


材料:鲜蕾香、鲜佩兰各10g,鲜薄荷20g。



制作方法:上药切碎,稍煎煮或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消暑清热,芳香化浊,和胃解表。方中三味药皆为鲜品。鲜藿香、鲜佩兰可清暑化湿、和胃解表,为夏季常用的解表清暑药,再配伍薄荷,可加强本药茶发散祛邪、清热祛风的功效。适用于夏季感冒,中暑,头痛鼻塞,胃呆纳减,泛恶泄泻。



荷叶荷梗茶


材料:荷叶10g,荷梗15g。



制作方法:将荷叶、荷梗洗净、撕碎,用沸水冲泡即可。



功效:消暑宽胸,生津止渴。荷叶味苦、涩,性平,主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荷梗味微苦、性平,入肝、脾、胃经,清暑、宽中理气,用于中暑头昏、胸闷、气滞。适用于湿热所致的烦渴、胸隔胀闷等。忌与桐油、茯苓、白银同服。体质虚者不宜服用。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6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6-27 15:23:18 |只看该作者
端午采艾去 入馔保安康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按照习俗,人们除了吃粽子外,还要举行一系列驱邪避灾的活动。五月在俗信中为恶月,民间又称“毒月”。此时已逐渐进入暑季,天气渐热,毒虫杂菌繁殖迅速,瘴疠滋生,人极易患病。为了应付恶月,不为病邪所染,古时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从田野采回的艾或是悬挂,或是佩戴,或是净身,或是服食,以求辟邪驱毒,健身防病。如今,这个习俗不仅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而且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视,以艾叶为原料研制而来的养生产品也风靡于美容、医疗、保健等领域。








艾即艾叶,亦称艾草、艾蒿、蕲艾、家艾、甜艾、香艾、医草、灸草等,为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长于路旁山沟、田间地头、丘陵荒野等处。农历五月正是艾草上市的最佳时期,此时的艾叶既鲜嫩多汁,又茂盛壮实,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都能发挥其最大效果。



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辛、芳香,归肝、脾、肾经,具有理气血、逐寒湿、通经活络、温经止痛、消肿散结、止血安胎、回阳救逆、杀虫祛痒、止泻痢、开郁等功效,对于老年人虚寒湿痹、筋骨不利、腰腿疼痛,女性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等症颇为有效。



艾灸治病又延年


艾叶能灸百病,艾乃医家之草。早在《孟子·离娄篇》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艾蒿逐冷,除湿,老人丹田气弱、胸腹怕冷者,以熟艾入布其腹脐,妙不可言。”古人强调“艾以陈久者良”,艾灸所用的艾条、艾炷,也是以陈艾为主要原料制得。艾灸不仅能治病,而且能延年益寿。唐代孙思邈就常用艾叶温灸足三里穴,后来寿龄过百。



常艾灸足三里、气海、肚脐(神阙穴)等穴,有温阳培元、防病保健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艾灸能调节胃肠运动、舒缩血管,促进肾上腺分泌等作用,能够增强免疫功能,经常艾灸保健穴能令通体舒泰,神清气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熏艾驱虫又防病


俗话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每逢端午时节,我国民间还有采插艾叶、佩戴香囊以驱虫辟邪的习俗。



端午节一过,盛夏就要来临,蚊蝇滋生、疾病流行,所以此时注意环境卫生十分重要,而艾蒿和菖蒲等植物含有多种挥发性芳香油,有驱虫杀菌的功效,是生产蚊香、消毒香的必需原料,对驱除秽气、净化空气非常有益,此时采摘些艾叶,插在门头能够杀虫灭毒、驱除蚊蝇。



民间曾流传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有效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且对人畜无害。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艾蒿中的水芹烯和侧柏醇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以及腺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而采用艾熏也是一种对居室进行消毒杀菌的好方法。在梅雨季节、流感多发季节,每平方米用艾叶1~5克,烟熏0.5~1小时,每周1~2次,能使上述各种常见致病菌、病毒及真菌的数量明显减少,发挥一定的防病作用。



艾水祛湿又止痒


在日常保健疗疾中,艾的外用方法还有更多。用其水煎剂或艾叶油外涂、嗅鼻、洗澡、泡脚等,还能起到平喘镇咳、祛湿止痒、安眠助睡等作用。



夏天用艾叶煮水洗澡,不仅能去除汗味,令周身散发淡淡的香味,而且能够止痒祛湿,防止蚊虫叮咬,对毛囊炎、湿疹、皮肤瘙痒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取艾叶、生姜、大枣、红糖适量,水煎服,能够缓解痛经症状;取艾叶50克、鸡蛋2个、白糖适量,将艾叶加水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糖做成艾叶鸡蛋汤,于每晚临睡前服用,可温肾安眠;产妇用艾草煮水洗澡或熏蒸,可行气活血,帮助排出恶露。夏季经常待在空调房里的年轻女性,用艾草煮茶喝,能够祛除体内寒湿,预防风湿性关节病等。经常用艾草煮水洗头,还有去油、去屑和防脱发之功。用艾叶煎汤熏洗关节,更是民间治疗关节炎的常用方法。



此外,每晚临睡前用艾水泡脚,能祛除体内虚火、滋阴补肾、安眠解乏;用艾叶加姜泡脚,可用于风寒感冒、关节炎、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病;艾叶加红花泡脚,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手脚麻木或瘀血等症状;艾叶加盐泡脚,适合上焦有火的人,能够缓解牙痛、咽喉痛、气躁心烦、上火下寒、腿脚肿胀等症状;艾叶加花椒泡脚,可治疗脚汗、脚臭、脚气、湿疹等。



不过,艾叶虽好,属于湿热体质或阴虚阳亢、血热火旺者需慎用或禁用艾叶。此外,妇女孕期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腹痛等症状,需确诊病情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艾叶美食推荐


艾叶不仅是一味用途广泛的药材,也是一种常见的田野时蔬。农历五月的艾叶既鲜嫩又壮实,可用于制作艾叶糍粑、艾叶馄饨、艾叶粥、艾叶蛋饼等美食;也可根据不同体质,用艾叶与不同药材食材调配做成药膳而发挥食疗保健作用。下面推荐几款常见的艾叶粥饮食谱,功效多多,不妨一试。


艾叶甜汤

艾叶15克,白糖20克,煮汤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对于湿热烦躁、尿赤灼痛、口干口苦,便秘难下,舌红苔黄等有效。


艾叶大蒜汤

大蒜50克,艾叶20克,荷叶20克,生侧柏叶20克,鲜生地黄20克,将各种材料混合一起捣成泥,以水煎服。



功效:可平逆气、止痢止血,对腹泻下痢有一定作用。


艾叶母鸡汤

新鲜艾叶15克,老母鸡一只。老母鸡洗净切块,放入砂锅内,加入姜丝,煮开后再加入艾叶,见艾叶熟即成。鸡汤清香四溢,可分2~3次食用。



功效:温经散寒,适合妇女经期服用,能够缓解经期体虚、小腹冷痛、痛经、月经过多、失眠多梦等症。


艾叶生姜煨鸡蛋

艾叶15克,生姜25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后,剥去蛋壳复入原汁中煨片刻,饮汤食蛋,每日2次。



功效:温经散寒、健脾利气。


艾叶猪肉饺子

将适量新鲜艾叶、猪肉、生姜洗净,混匀剁碎,加入食盐、调料拌匀,做成馅料包饺子,水煮或蒸熟食用。



功效:散寒理气、健脾益胃,能够缓解脾胃虚寒、慢性腹泻、慢性咳喘等症状。


艾叶红枣荷包蛋

干艾叶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鸡蛋1个,红糖适量。将艾叶、大枣、鸡蛋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沸,鸡蛋煮熟后去蛋壳,再入锅煮5~10分钟,调入红糖,去药材渣取汁和蛋,饮汤食蛋。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安神,适用于体质虚寒、血瘀气阻的患者。


艾叶薏仁粥

艾叶6克,鸡蛋1个,薏苡仁50克,花椒、盐适量。将薏苡仁加水煮粥,备用。将艾叶与鸡蛋同煮至鸡蛋熟,取汤放入薏苡仁粥内;鸡蛋去壳,蘸花椒、细盐,与粥同食,每日2次。



功效: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失眠、少腹冷痛等症的患者。


艾叶阿胶粥

阿胶20克,干艾叶10克,红糖一大匙。干艾叶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汁。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边煮边搅),加红糖拌匀。月经期间经量过多时可服用,每日2次。



功效:滋阴补虚、益肺。适用于血虚体质者。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杨果平 山西省阳城县南环路同心堂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4-28 22:33 , Processed in 0.03004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