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1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夏至话脾胃调养

[复制链接]

5096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21 15:18: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即夏至日,太阳北行达极致,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太阳角度最高的一天。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唐方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纳化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微的输布。夏至时节阳气最盛,阴气初生,是脾虚湿困等脾胃系病症多发的季节,同时也是体弱、久病、老年等人群病情加重、宿疾诱发和新病易生的时段。因此,她提倡在夏至季节阴阳交替变化之时,顺应阳盛于阴的节令特点,调整阴阳、防病治病的首要措施是调养脾胃。



脾胃病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脏腑脾与胃之疾病,广义则包含参与受纳、运化、传导过程中的多个脏腑疾病,即脾胃系统疾病,影响多个层面与功能。在此仅就脾胃病治疗原则,浅谈调养脾胃的重要性。



和脾胃,重在调补


脾胃病不论虚实寒热,脾胃虚弱、内有郁滞是其基本病机,治疗上应补其虚、祛其湿、调其气,脾健则不受邪,湿祛则脾气运,气行则诸邪消。脾胃之气充足和调,气血得以化生,元气得以滋养。


补其虚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化生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十二经脉等皆依赖脾胃而得以滋养。夏至时令,气候开始明显炎热,且雨水增多。湿、热并重是此季节的特点,而贪食生冷、喜恋空调低温环境、冷水浴等习惯最易伤及脾阳。那么何为脾阳?脾阳是指脾的运化功能以及在运化过程中所具有的热能。脾阳要正常地发挥作用,需要得到命门之火(肾阳)的温养和协助。若脾阳损伤,则脾气运化失常,出现气短乏力、纳呆食少、腹胀腹泻等症,形成脾虚证。健脾益气是脾胃病气虚证的基本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外热之极,当避溽蒸,而不可触冒寒气。以寒则闭敛,气不得泄也。”夏至之时,处于阴阳交至的时节,故日常生活中也要时时顾护阳气。天气越来越热,出汗也越来越多,此时不妨饮用一杯热茶。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味苦涩,可清体内火热,收敛体内津液,自古以来便是解暑热之佳品。除此之外,还可饮用绿豆汤等饮品来解热。


祛其湿

脾胃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脏腑,中医学以“脾主运化水湿”来概括。当脾功能旺盛,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时,饮入之水可以正常地输布于全身和排泄;当脾气虚或脾阳虚时,水湿运化失调可导致水湿停留。如停留于肌肤则产生水肿,停留在肺则成痰饮等。因此中医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脾喜燥恶湿,脾虚会生湿,进而内生痰、饮等病理产物,反过来又会困脾,这是引发脾胃运化失调的主要原因。



胃肠炎性疾病与脾湿关系的相关研究显示,胃肠水液代谢异常疾患的治疗,多从脾胃入手,主要采用化湿法,包括芳香化湿、苦温燥湿和淡渗利湿。夏至时,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若不慎淋雨,或久居潮湿的房屋,湿邪就会趁机从皮肤毛孔而入,湿邪为弥漫之气,易困脾,脾主肌肉,故而会出现肌肉酸痛,沉重及疲乏感。



湿邪困脾还易导致腹泻,这类人群可能自身就是气虚体质,平素怕凉体弱,再加上外感湿邪,内外相应,脾胃不能正常运化,就会出现腹泻。



此外,还有一些年轻女性,本属寒性体质,平素瘦弱、怕凉,痛经,此时若贪食冷饮,脾胃无法运化寒凉之品,加之外部湿气弥漫,很容易形成寒湿留在体内,会造成寒热失调,白带增多,人困体乏等症状。



在此时节,可以食用扁豆、薏米粥等一些祛湿的食物,同时少吃油腻的食物,南方的人们可以适当吃些辛辣食物。


调其气

脾胃居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宜升则健,胃气宜降则和,升降有序,气机调畅,以完成人体升清降浊的循环往复。



夏至多发的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疾病,临床以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为特征,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腹痛”等范畴,治疗采用芳香醒脾、理气和胃中药复方,重在调畅气机,恢复脾胃升降功用。



在夏至时,不主张人们吃得过饱,加重脾胃负担,要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尽量不吃隔夜菜。中医认为:“脾旺则饮食运动,脾衰则运动迟难。”因此很多人会在吃饭后觉得精神困倦、沉沉欲睡,而在夏至之时,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出现,可日常服用一些升提脾气的药物,以改善精神状态。



理中州,不忘疏肝


肝为气之枢,主疏泄。脾胃气机升降有赖于肝气疏泄条达,脾胃与肝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病理上相互影响。



肝脾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两脏关系失调,功能紊乱所致的病症,多由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饮食失调、劳倦伤脾等引起,临床多表现为胸胁胀满或窜痛、时欲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发作性腹痛腹泻。



从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来看,肝属木,脾属土,因此病理状态下会出现肝木克脾土的现象。“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是讲正常的“木克土”是维持机体平衡的重要环节,但木太过或土不及,这种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若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木乘土”;若木本身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处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土自身不足,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土虚木乘”。



脾胃和肝一同主人体气机运行,所以情志不遂致肝气不调就会影响肝脾关系。夏至时节,阳气达到最盛,人的阳气运行也到达顶峰,加上外界温度不断升高,人的负面情绪自然会不断增加,如心烦气躁、耐心下降等,很容易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影响脾胃功能,出现一些肝脾不调表现。因此修心养性也是防病的重要手段。



一些小儿夜间总是啼哭,家长以为是气温太热造成,其实是小儿脾胃虚弱,肝脾不调所致。现代社会,人们压力越来越大,情志致病也越来越多,调节好个人情绪便是为有一个好的脾胃功能打下了基础,也是一个人健康的关键。



总之,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而脾胃阳气最易被伤,故其也最为重要。只有脾胃相互配合,才能消化水谷,吸收精微,输布全身以滋养组织器官,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增强应变环境、抵抗疾病的潜能,是防病、治病的关键。



夏至后不久就进入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热中风。因此,从夏至开始,就要开始注意防热,防湿,并抓住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适当温补,养护脾胃。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院长 毛国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6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6-21 15:19:05 |只看该作者
杨梅:酸甘可生津 酸涩能止痢
梅雨时节,酸甜可口的杨梅大量上市。“玉肌半醉红生粟,墨晕微深染紫裳。火齐堆盘珠径寸,醴泉绕齿柘为浆”,诗人杨万里将杨梅的色、味、形,刻画得淋漓尽致。








杨梅的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杨梅性温、味甘酸涩,具有生津止渴、和中消食、解酒、涩肠、止血等多种功效,常用于烦渴、呕吐、呃逆、胃痛、食欲不振、食积腹痛、饮酒过度、腹泻、痢疾、衄血、头痛、跌打损伤、骨折、烫火伤。《随息居饮食谱》言其“醒酲止渴,活血消痰”。《证类本草》言其“和五脏腹胃,除烦愦恶气,去痰实”。



杨梅除了可以作为水果直接食用外,还有盐藏、蜜渍或者糖收等食用方式,此三种方式制作出来的杨梅口味皆佳。《开宝本草》:“杨梅盐藏食,去痰止呕哕,消食下酒。干作屑,临饮酒时服方寸匕,止吐酒。”《本草纲目》:“杨梅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烧灰服,断下痢甚验。盐者常含一枚,咽汁,利五脏下气。”



此外,杨梅核仁即食用杨梅果实时留下的核仁,新鲜或经晒干后可入药。杨梅核仁性微温,味辛、苦,具有利水消肿、敛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脚气、牙疳。



食用杨梅宜忌


杨梅在食用前最好先用淡盐水浸泡15分钟,可以降低杨梅的温性,还有助于去除果子中虫子。



糜烂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宜食用杨梅,因为杨梅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杨梅虽好,但不宜多食,以免上火。服食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以免损坏牙齿。《本经逢原》言其“血热火旺之人不可多食,恐动经络之血而致衄也”,故阴虚火旺、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食用。



杨梅粥饮做法推荐

杨梅冰糖水

材料:杨梅100克,冰糖20克。



做法:先将杨梅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淡盐水浸泡15分钟左右,再用清水冲洗一遍。然后将杨梅和冰糖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煮20分钟左右即可,期间可以用勺子将杨梅碾碎会更入味,放凉后饮用。



功效:生津解渴、消食开胃。适合于口渴口干、食欲不振等夏季暑热伤津者。


杨梅汁粥

材料:鲜杨梅汁、大米各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鲜杨梅择洗干净,榨汁备用。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杨梅汁、白糖等,煮至粥熟服食。



功效:清热生津、和胃消食、利尿通淋。适用于热病后及酒后烦渴口干,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淋沥涩痛,湿热黄疸等。


杨梅酒

材料:杨梅350克、陈酒500克、冰糖100克。



做法:将杨梅用盐水浸泡1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并放置在晾架上自然晾干。将杨梅和冰糖以层层交叠的方式,即一层杨梅,一层冰糖,放入瓶中,最后再倒入所有的酒,让酒漫过杨梅。把盖子拧紧密封保存,阴凉、避光、室温下15~25天即可。杨梅酒开封后,要迅速分离果肉和酒,每次可服杨梅酒50~100毫升,每日两次。



功效:消食解暑、生津止渴、收敛止泻。适用于消化不良、中暑、痢疾、肠胃炎等患者。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杨晓明 潘晓星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4-29 15:38 , Processed in 0.0303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