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4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耳听鼻嗅可辨病

[复制链接]

5096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21 10:33: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说起闻诊,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当亲朋好友相见开口寒暄时,如对方说话声音重浊,“声如从瓮中出”,我们一般会随之关切地询问:“是受凉感冒了吗?”这其实就是通过闻诊来诊察疾病。








所谓闻诊,就是指中医医生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听声音包括诊察患者的呼吸、语言、咳嗽、心音、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各种声音。嗅气味包括嗅病体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的气味及病室的气味。



闻而知其源


《难经·六十一难》曰:“闻而知之谓之圣。”闻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在中医诊断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自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闻诊的相关记载。《说文解字》言:“闻,知闻也。从耳门声。”说明了“闻”的概念在早期只局限于听觉。《难经》将“闻而知之”解释为“闻其五音,以别其病”,也印证了这一点。《难经》中的部分段落虽记载了嗅闻气味可以诊病,但当时并未将嗅气味作为闻诊的内容。明代《医学研悦》明确提出“闻诊”一词,但仍局限于“声诊”。直至清朝中期,《重庆堂随笔》中才明确指出闻诊包括听诊和嗅诊二项,认为“故闻字虽从耳,而四诊之闻,不专主于听声也……凡入病室,五官皆宜并用”,并延续至今。



诊而晓其理


司外揣内是中医诊断学的原理之一。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可见内外相袭,表里相连,人体内在脏象功能病变的征象会映照于外,闻诊充分体现了这个道理。



闻诊包括耳听和鼻嗅两个方面,声音和气味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内部脏腑的病变,所以通过闻其音、嗅其味便可推断病位、病性等。《黄帝内经》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呼笑歌哭呻五声配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也说明音声表现于外,可以反映内在的脏腑活动。



《难经·四十九难》中言“何以知伤暑得之?然:当恶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脾为香臭,入肝为臊臭,入肾为腐臭,入肺为腥臭。故知心病伤暑得之,当恶臭。”可见当时已将嗅闻气味变化作为诊断伤暑的重要指标之一。



听声寻其疾


人在正常生理状态之下发出的声音称为“常声”,具有发声自然、音调和畅、言语清晰、应答自如等特点。由于人们性别、年龄、体质等差异,使得每个人的声音不尽相同,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声音发出与肺、心、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气的活动,在喉、会厌、齿、舌、唇、鼻等多个器官的协调配合下完成。医生通过听患者的语声、鼻鼾、呻吟、呼叫、呵欠、太息等异常声音及语言的异常变化,可以判断证候的寒热虚实和患者的神志状态。一般而言,若患者发声高亢有力,声音连续多言,属实证、热证、阳证;发声低微细弱,声音断续懒言,为虚证、寒证、阴证。



以生活中常见病症——咳嗽为例:若干咳无痰,多属燥热、火热咳嗽;咳声嘶哑、干咳少痰,同时伴有潮热、咽干症状,多属肺阴虚;咳声紧闷、痰白量多易咯出者,多为寒咳、湿咳或痰饮;若咳声有力兼黄黏痰,多为外感风热;若痰白清稀流涕,多为外感风寒;若咳声低微、无力作咳,兼气促、自汗者,属肺气虚。此外,若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终止时似鸟叫,称为“顿咳”,又称“百日咳”,常见于小儿,多属肺实;若咳声如犬吠,兼见喉间不易剥去的白膜,称为“白喉”,多属肺肾阴虚。



嗅味辨其病


临床闻诊之中,嗅气味主要包括闻病体和病室的异常气味。



病体气味包括人的口气、汗气等。就口气而论,普通人口腔之内一般没有特殊气味,若出现口臭,多与胃热、食积、口腔不洁、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如口有酸臭味,伴食欲不佳,说明胃有食积;口有臭秽之气,常为胃热之证;口有腐臭气,多为内有溃腐疮疡。



病室气味主要来自于患者的分泌物或排出物等。若咳吐浊痰或脓血,散发腥臭之味,多属肺痈;二便或经带有臭味者多属热证,有腥味者多属寒证;若病室之中有腐臭或尸臭之味,则说明该患者脏腑败坏,病情危重。另外,一些特殊气味同样要引起重视,氨味多见于水肿晚期患者,烂苹果样气味多见于消渴病。



闻其音声、嗅其气味便知晓疾病之所在,可见闻诊之妙。虽然闻诊对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及预后有重要作用,但疾病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疾病临床表现千变万化,仅以闻诊这单一诊法进行诊察,有悖于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还可能导致辨证不准。所以为尽可能详尽了解病情,确保病情资料的准确全面,必须将所有诊法相结合,做到望时有闻,闻时有问,问时有切,只有真正四诊合参,综合考察患者病情,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柴超 李町 梁永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6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3-21 10:34:27 |只看该作者
关于陈皮
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有何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陈皮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陈皮是橘的果皮,就是我们俗称的橘子皮,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浙江等多地有产。广陈皮是产于广东的茶枝柑或行柑的果皮,其中由广东新会地区茶枝柑制成的称为新会陈皮。



陈皮和广陈皮性状上也有明显不同。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其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约为1mm,外表面橙黄色至棕褐色,有无数大小均匀且凹入的油点(称为“油室”),对光照视时油室透明清晰,气香浓郁。



如何认识“陈久者良”


“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这是广东流传的俗语。陈皮性质温和,被广泛应用于药材、调味品、茶饮、食品,从古至今,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陈皮味苦、辛、温,归肺、脾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多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有研究表明,陈皮的贮存年份越长,总黄酮和橙皮苷的含量越高,气味也由青涩的果香演变为特有的陈香,由此可见古人所述陈皮“陈久者良”具一定科学性。但如果陈皮的存放年份过久或存放方法不科学,可能无法保证用药安全性,其中成分也会有所改变,所以不必盲目追求过高年份的陈皮,2~3年的陈皮已经能发挥较好的药效。



如何分辨陈皮年份


看颜色:年份短的陈皮内表面呈淡白色或黄白色;高年份的陈皮内表面浅褐色(逐年加深),内囊白络自然脱落,外表面猪鬃纹明显,呈棕褐色。



闻味道:低年份陈皮果香清新,中年份陈皮陈香扑鼻,高年份陈皮还带有醇厚的药香味。烟熏、烘干、染色做旧之品味道常常过于浓郁,无自然清香感。



刮外皮:用指甲刮陈皮表皮可见油光,年份短的油光稍多,年份长的油光反而略少。



泡水饮:低年份的陈皮泡水呈青黄色,甚至青色;高年份的陈皮泡水呈黄红色,甚至红色,且色泽通透。



感质地:年份越短的陈皮质地越软,稍厚重;陈久者,摸起来手感硬且轻,容易碎裂。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陆树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6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3-3-21 10:35:00 |只看该作者
巅顶痛 按揉四穴可缓之
巅顶痛以头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因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故在中医学上又称为“厥阴头痛”。临床上,巅顶痛多与外感风邪、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有关。因肝经循行联系眼和脑,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痛、眼干涩等目系疾患常与巅顶痛有着密切关系。根据巅顶痛发病部位、循行经脉,可选取百会、太冲、太溪、涌泉四穴进行按揉,可有效缓解疼痛。








病因病机


中医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之说。风邪常与寒、热、湿邪夹杂侵犯巅顶,风寒凝滞头顶血脉,壅滞经络,不通则痛;风热炎上,上扰清空,而发巅顶痛;风湿阻遏阳气,蒙蔽清窍,导致巅顶痛。



此外,肝主疏泄,忧郁恼怒,情志不遂,气郁阳亢,肝郁化火,皆可上扰清窍,出现巅顶痛;肝火郁久,耗伤阴血,肝肾亏虚,精血不能上承巅顶,发为头痛。故巅顶头痛性质多为胀痛和隐痛。



腧穴调理


百会穴督脉腧穴,又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简便取穴为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百会穴居巅顶,选取此穴治疗巅顶痛,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局部取穴原则。



太冲穴足厥阴肝经腧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循经远端按揉太冲穴可调整肝的原气虚实,不仅能治疗巅顶痛,还能治疗眩晕、目赤肿痛、耳鸣等疾患。



太溪穴足少阴肾经腧穴,在踝后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按揉此穴可调整肾经气血盛衰,对肝阳上亢、肝肾亏虚引起的巅顶痛均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涌泉穴足少阴肾经井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涌泉穴由名知意,肾经经气由此穴涌出体表,对巅顶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因巅顶痛常由高血压导致,所以在按揉穴位使疼痛缓解后,要积极监测血压,做好高血压防治,以免贻误、加重病情。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曹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4-29 02:38 , Processed in 0.03318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