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8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脏寒生满 其治灸焫

[复制链接]

5099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15:45: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针刺、艾灸等疗法是《黄帝内经》中非常重要的养生防病、治病康复的方法。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其中“脏寒”,指脾胃等脏腑虚寒。“满病”既指类似于西医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的胃满、胃痞症状,亦指肥胖病所致的啤酒肚、腹部鼓满。至于“灸焫”,唐代医家王冰注释说“火艾烧灼为之灸焫”,意思是用艾火、艾条在人体体表穴位烧灼或熏烤,以此来防治疾病。此段文字就是说当人体脾胃等脏腑受寒时易生胀满的疾病,调治此病宜用艾火灸灼。













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饥饱无常,饮食不节;或久病损及脾胃,胃之受纳饮食水谷功能不足,脾之运化水谷精微作用虚弱,胃降脾升失调,胃气壅塞,则生胃满、胃痞之病证,而运化水湿失职,痰湿壅结,又生肥胖病及啤酒肚、腹部鼓满。由于艾灸有健脾益胃、温经通脉、行气活血与祛寒逐湿的作用,因此适宜使用艾灸治疗、调养。

灸法是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灸法所用的原料很多,但以艾叶作为主要灸料,因此用艾施灸即称为艾灸。以下介绍灸法的保健作用、适用人群、注意事项,以及普通民众都能掌握的保健灸法。

灸法的保健作用

温经通脉,行气活血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的运行、营养物质的输布。气是人体生命活力之源,血为人体基本物资保障,气血充足,运行流畅,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生命也才能绵长。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灵枢·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艾灸应用其温热刺激,可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宋代窦材《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草为辛温阳热之药,可补阳壮阳,使真气、元气充足,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的作用。

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常灸中脘、足三里等穴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能促进人体对饮食物的受纳运化,不仅具有辅助治疗胃肠病症的功效,而且更可培补后天,收到预防疾病、抗衰防老的保健效果。如宋代医家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即谓:“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

适用人群及使用禁忌

适用人群

灸法的适用人群、适用病证非常广泛,其不仅能治疗体表的病证,亦可治疗脏腑的病证,既可治疗多种慢性病证,又能救治一些急危重症。灸法的养生保健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常用于不良体质的养生保健、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以及慢性病的康复。

禁灸部位

人体的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以及乳头、阴部、睾丸、妊娠期女性的腰骶部不要施灸,以免引起不良反应。颜面等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避免化脓、溃烂后不易愈合。

禁灸病证

凡属发热性疾病而见脉搏跳动较快者一般不宜施灸。患某些传染病或高热、昏迷、惊厥期间,以及身体极度衰竭出现形销骨立等表现时亦不宜施灸。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情绪不稳忌灸,女性经期慎灸,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判断。

常用强壮保健灸法

常用保健灸法

下面介绍儿童和成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易患感冒等虚弱不适病证的常用保健灸法。

①儿童保健灸法:灸身柱穴

脾胃虚弱、易患胃肠病者,可灸身柱配天枢;体质较弱、易患感冒者,可灸身柱配风门。身柱位于项后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有补肾强体、宁心安神、理肺健脾的作用。天枢位于腹部,肚脐旁开2寸处,左右各一,有调理胃肠、降气和胃的作用。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有宣肺散邪、调理气机的作用。

可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一般单穴每次灸10分钟左右,双穴每穴每次灸5分钟左右。3日1次,每月不超过10次。

②成人保健灸法:单灸足三里,或灸足三里、中脘、关元

足三里位于膝盖外侧下3寸,胫骨外侧上凹陷处,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健运脾阳、和胃降逆、温中散寒等作用。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有健脾益胃、调理中焦、降逆和胃的作用。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有益气助阳、利尿通淋、强壮补虚的功效。

可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单灸足三里,一般每次灸10分钟左右,每日1次,灸10次后休息3~5日后再灸。灸足三里、中脘、关元,每穴每次灸5分钟左右,3日1次,每月不超过10次。

操作注意事项

艾灸具体又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其中艾条灸最为常用,同时因其操作方法比较简便,故适于自我调治、养生使用。操作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注意安全,防烫防火

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艾条灸要勤刮灰,避免灰多后掉在皮肤上。艾炷灸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引起烫伤或着火。施灸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艾炷熄灭,以防复燃而发生火灾。

②灸后起泡,防止感染

施灸后穴位局部皮肤常出现红晕,并有灼热感,一般无需处理,经数小时后即可消退。因施灸不当或专门应用化脓灸方法,局部皮肤烫伤可能起泡,轻者也不必处理,数日后可自行吸收,结痂而愈。如果灸后皮肤水泡较大,一定不要挑破,若已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或到医院处理。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邓沂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9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2-9-27 15:53:49 |只看该作者
初秋时节,肺、脾、肾较为虚弱的人群,可常服用四神玉斛葛鱼汤。













具体为:莲子、芡实、山药、茯苓、玉竹、耳环石斛各15克,鲜粉葛750克,红枣3枚,生姜3片,黑鱼1条(约750克),猪脊骨250克。先将黑鱼宰杀,去除鱼鳞、鳃及内脏,洗净,放入有生姜片的油锅,小火煎至金黄色(煎时洒点白酒);猪脊骨洗净,切大块,稍焯,洗干净血沫;粉葛洗净(不去皮),切厚块;红枣劈开去核。连同洗净的其他食材一齐置于砂锅内,加清水3升、白酒少许,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2小时,调味即可。

食材中,山药善于补脾益肺、养胃生津、补肾涩精;茯苓长于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莲子善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芡实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玉竹善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石斛能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益肝肾、明目、强筋骨;粉葛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通经活络;黑鱼补脾益胃、利水消肿;猪脊骨益肾滋阴、止渴;佐姜、枣可调和脾胃。诸物合烹,鲜香可口,汤性清凉滋润,既能清热解肌、祛湿除痹、通经活络,又能健脾益肺、滋补肝肾、养阴润燥、宁心安神。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蓝森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9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2-9-27 15:56:05 |只看该作者
按摩又称推拿,胃病患者的自我按摩分为指针、足底和耳豆三种方法。











1.指针

是用拇指腹在穴位上做按揉法。治胃病的有效穴位是鸠尾、上脘、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合谷、内关、手三里、足三里。每个穴位指针5~10分钟,有酸胀麻感后揉压,每日1~2次。也可手掌按于脐中,另一手掌压于此手举背上,顺时针打圈按揉30次,反过来逆时针打圈按揉30次,每日1~2次。

2.足底按摩

先指针涌泉穴有酸胀麻感后揉压,然后以掌部顺足弓回旋揉搓30次,再反方向回旋揉搓30次,先左脚后右脚,每日1~2次。

3.耳豆

以生王不留行子用胶布贴于耳穴上,主穴为胃、肺、交感、神门、皮质下。配穴为脾、肝、肾、口、大肠、内分泌、耳迷根,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穴每次1~2分钟,每次取4~6个穴位,3天1换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5-5 00:50 , Processed in 0.0319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