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1229|回复: 0

善用风药者治百病!

[复制链接]

5083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5-26 10:28:24 |显示全部楼层
风药是具有类似风特性的药物,大多具有升清、疏散、透达的功效。张元素最早提出了风药,以及药物归经、引经报使学说。李东垣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在治疗脾胃病时多加风药,引脾气轻清上达诸经。后世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把祛风解表、祛风除湿、息风止痉之类的药归为风药。确实风药不局限于疏风和解表,临床上很多疾病在治疗中若酌加风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风药的特性

风性轻扬开泄,风性善动,主疏泄。《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风气通于春,每到三月,春风和煦,万物生长,欣欣向荣。那么对应人体就是肝,肝主疏泄,秉少阳春生之气,肝者,将军之官,保卫人体,所以在治疗时,不要忘记顺肝之性,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里尚不忘加茵陈以疏肝。而风药正是禀赋了风的特性,能引药入经,直达病所。风药大多都能胜湿、化湿。另外,风药多具有疏泄的功能,能调畅人体气机,疏通气血津液。

二、风药的分类

风药大体有辛温、辛凉之分。

辛温:羌活、独活、防风、荆芥、白芷、细辛、藁本、川芎、苍术等。

辛凉:桑叶、菊花、薄荷、蝉蜕、僵蚕等。

三、风药的应用

(一)痒

《灵枢·刺节真邪》中曰:“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

痒,是腠理开,邪气入导致的。这里的“气”联系上下文应是卫气,卫气正常则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而此时若感虚邪贼风,扰动卫气,气往来行,便为痒。正如《金匮要略》中说:“风强则为隐疼,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此时用风药则风气去,营卫调畅。所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一定程度上也可止痒。后世用荆芥、防风,发清阳、宣腠理以止痒。若风夹湿邪也可导致痒,如妇女外阴的瘙痒,外洗方中常加荆芥、防风,取风能胜湿之意。举一病例试论之。

患者,女,17岁,住武汉市武昌区,学生。

1992年4月某日就诊:发病3天,全身散在性起芝麻样小丘疹,发痒。脉虚,苔薄。

处方:防风10克,荆芥10克,川芎8克,茯苓10克,炒枳实10克,桔梗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

上10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服药2剂而愈。

(选自《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

按:方中当归、川芎、赤芍调肝血,取“治风先治血”之意,配桔梗、枳实一上一下疏通气机,因脉虚,加炙甘草、党参调补中焦,防风、荆芥则能祛风散邪,引诸药于体表,营卫得通,气血调和而愈。

(二)泄泻

将风药运用到调理脾胃,李东垣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验证于临床中,则是要注重升清阳。《脾胃论》曰:“脾胃不足之证,须用升麻、柴胡苦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脾胃中阳气行于阳道及诸经”,脾宜升则健,喜燥恶湿。但最易感湿,用风药则能胜湿,振奋脾气;而且土得木而达,借风药之升散,应肝木条达之性,发挥正常疏泄功能。《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若脾虚湿困,则不能散精,出现清浊升降失常的现象,或头晕,或泄泻。

东垣认为“诸风之药,皆辛温,上通天气”,“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所以升清阳是治疗泄泻的一重要方法。如痛泻药方,是治疗清晨痛则泻,泻后痛减的方。清晨乃肝升发之时,用白芍养肝之阴,防风助肝升发,使脾气健运,陈皮、白术健脾,所以我认为与其说是“培土泻木”不如说是助肝升、健脾运以止泻。现举一病例试论之。

李某,男,48岁,素有肝炎及胃窦炎病史多年,中脘痞胀,形寒便溏,面色淡白少华,肢软乏力,脉细,舌淡苔薄腻,投平胃散加减无效。

处方:升麻6克,半夏6克,佛手4.5克,沉香曲9克,陈皮6克,枳壳6克,大腹皮9克,婆罗子9克,香橼皮9克,苍术9克,白术9克。

二诊:药后腹胀已消,诸症遂减,再以升清降浊,鼓舞中州,升麻重用,续进7剂,诸症皆除。
(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颜德馨》)

按:此例重在脾阳不升,清浊升降失常,津液不得正常疏布,在脾不在胃,所以平胃散无效。用升麻以升阳;苍术、白术健脾燥湿;半夏、陈皮以祛痰;香橼皮、大腹皮、佛手乃清灵之品,善疏肝理气,消胀除满。

(三)风水

水液代谢需要肺的宣肃、脾的升清、肝的疏泄、肾的气化等协调发挥作用。《素问·水热穴论》提到:“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金匮要略》对风水的描述:“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联系现在临床的疾病,类似西医诊断的肾病的水肿,因此在治疗上如果加上祛风的药,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举一个病例。

陈某,男,39岁,干部,慢性肾炎十余年,下肢水肿,蛋白尿,给以利尿药及中药利水药治疗水肿无好转,就诊时双下肢水肿,肤色黯黑,皮肤甲错,小便色黄量少,大便干,口渴不欲饮,舌暗,苔白腻,脉弦。

处方: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丹参20克,泽兰10克,生地黄10克,猪苓20克,  水蛭5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茯苓15克,乌梢蛇10克,鬼箭羽12克,益母草30克。14剂,水煎服。

服药两周后水肿逐渐减退,继续治疗半年余,蛋白尿逐渐减轻。

(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赵玉庸》)

按:肤色暗黑、皮肤甲错、口渴不欲饮、舌暗都是明显的血瘀体征,用桃红四物汤以活血。《金匮要略》中有“血不利则为水”之说,血瘀导致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表现为下肢水肿、大便干,则酌情添加利水药,方中加泽兰、茯苓、猪苓利水以化瘀。而加水蛭、地龙、乌梢蛇、僵蚕这些血肉有情之品,正是赵老用药的特色,善用虫类药搜风活络化瘀,体现叶天士“久病入络”思想。

叶天士曾对这些虫类药这样评价:“飞者升,走者降,所到之处,血无凝滞,气可宣通。”这些虫类药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风的特性,属风药范畴,其走窜之性,无处不到,可以宣通脏腑,和调气血,通利关窍。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利水活血的同时加上风类药的意义。

另外风药在止痛、解表、化湿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如治疗头痛的川芎茶调散,取“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之意;刘完素的防风通圣散可以治四时感冒。但要注意的是,风类药大多辛温,多燥多升,易耗津液,升阳,所以在用时一定要分清寒热虚实,辨证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3-29 15:44 , Processed in 0.03175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