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13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胃下垂是病吗?

[复制链接]

5098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0:17: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胃下垂大家都听说过吧!简单地说,就是胃不在它原来的位置了,而是垂了下去。这个病,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尤其是一些体质瘦弱,个头较高的人,容易如此。除此之外,不仅老年人容易胃下垂,很多中年人,甚至青年人,也有不同程度的胃下垂。

关于胃下垂是不是一种病,相信一直是有争议的。不少人认为,人老了,肌肉松弛了,没力气托住胃部,胃自然要下降,是不用治的,但我想告诉大家,发现胃下垂一定要及时采取妥当的应对方法。为了给大家讲得更透彻一些,那今天咱们的主题就定为胃下垂吧!



胃下垂的主要原因是: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与胃连接的韧带过于松弛等。通俗的讲就是胃部和周围其它组织的连接不那么紧密了,它不能被牢牢固定在原来的位置,而是顺着重力下垂,脱离了原本的位置。



那怎么才算胃下垂呢?

如果位置发生了异常,只要站立时胃的最低点进入到了盆腔内,这种情况就称之为胃下垂。根据下垂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大部分是属于轻度和中度,重度的胃下垂有时还会合并肠道的下垂。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胃下垂,就像我刚刚说的,体型瘦长、形体消瘦、中老年妇女更容易发生胃下垂。女性分娩后腹腔压力下降,也可能会出现胃下垂。



大部分胃下垂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很多人在诊断胃下垂后焦虑不安,反而导致胃部不适,加上不断四处求医,加重了精神压力,导致胃部越来越不好。

部分中度以及重度的胃下垂患者常有进食后腹胀、腹痛、恶心和呕吐的表现,进食量较大、饭后活动则会加重以上的不适。然而经常胃部不适会加重心理负担,影响休息,最终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也会反映到胃中,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胃下垂的危害也不全是因为心理素质不好导致的。

胃下垂还会导致胃部蠕动能力下降,胃部消化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患者会有消瘦、乏力、低血压、心悸和眩晕等表现。由于脏器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胃下垂的发生一般都是系列性的,即发生胃下垂的患者,都会伴有其他脏器的下垂。其中横结肠下垂,会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粪便的通过会变得缓慢。最终导致便秘、排尿不畅、尿不尽等症状的发生。

另外,胃下垂患者往往会因身体长期不适带来的折磨,出现情绪上的变化,所以胃下垂患者也常会出现失眠、头痛、焦虑、抑郁等情况。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得胃下垂了呢?

很遗憾,单靠症状是不能诊断胃下垂的。但如果您经常在餐后出现隐痛,吃得越多,疼的时间越长,并且饭后活动还会加剧这种疼痛时,建议去医院做检查。内镜一般来说是检查不出胃下垂的,要做钡餐才行,但具体需要做什么检查,到时一定要听从医生指示。



中医对胃下垂的认识由来已久,如《灵枢·本脏》篇云:“脾应肉,肉䐃(jùn)坚大者,胃厚;肉䐃麽者,胃薄。胃不坚;肉䐃小而麽者胃不坚,肉䐃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什么意思呢?主要意为身体肌肉坚壮者胃厚;肌肉消瘦者胃薄;肌肉消瘦与身材不相称、肌肉不坚实则胃下垂。其后,历代医家虽未对本病作专篇论述,但普遍认为,本病乃长期饮食失节、七情内伤或劳倦过度,致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降失宜而发病。

中医里的胃下垂

胃下垂从病位上看首属脾胃,临床也多见其他原因,例如气虚、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相互夹杂,所以在考虑脾虚气陷的同时,也需关注脏腑、气血、痰、食等复杂因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8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1-12-31 10:18:40 |只看该作者
中医里的胃下垂

胃下垂从病位上看首属脾胃,临床也多见其他原因,例如气虚、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相互夹杂,所以在考虑脾虚气陷的同时,也需关注脏腑、气血、痰、食等复杂因素。

不过,这里就讲几个比较多的证型吧,那就是脾虚气陷、胃阴不足以及肝胃不和。

01
脾虚气陷

先说脾虚气陷吧。

这种证型的胃下垂通常有脘腹坠胀,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不思饮食,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濡等症。应该补气升陷,健脾和胃。

那这里要考考大家了,用什么呢?相信有说补中益气丸的,有说升陷汤的。我也不给大家卖关子了,这里我推荐大家用补中益气丸。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病,这个证型主要突出的是中气下陷,而不是大气下陷。



这也不怪大家,毕竟像这些知识,如果不是天天看的话,很容易弄混淆的。但没关系,今天就带大家回忆回忆。

我们要弄懂两个概念,分别是“中气下陷”以及“大气下陷”。

“大气下陷”与“中气下陷”
提到中气下陷不得不再次提到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李东垣创立的方子。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是针对脾胃气虚、气虚下陷和气虚发热证的。其中气虚下陷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气下陷”。

而脾虚气下陷是大多数中气下陷的原因。脾虚下陷常见有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慢性腹泻等,同时有饮食减少,纳运乏力,食后腹胀,小腹下坠,少气懒言,体倦少力,面色萎黄,大便稀薄,舌质淡,脉虚。其实,从症状来看,胃下垂也更靠近中气下陷。

你这么说我还是不知道其中的区别,那好,咱们就来看看张锡纯老先生是怎么说的吧:“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

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大气下陷的主要症状强调在气息上。而其他干渴、满闷等则作为兼证。中气下陷强调的是内脏下垂,气虚发热,脾胃气虚的少气懒言、头晕目眩等。换句话说,中气虚也会让人气短,但是大气下陷时气息进出的状态恐怕要更严重,如上文中的“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那“中气下陷”和“大气下陷”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是有的,大气是受后天五谷精气使其磅礴壮大,积蓄于胸腔中而形成的。如果脾胃虚,转化无力,大气也会变弱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大气下陷比中气下陷要更重一些。

02
胃阴不足

胃阴不足的人是因为现在我们的饮食生活方式很伤胃阴,比如麻辣烫、火锅、烧烤等等。再加上饮食上过于温燥,导致胃阴耗散太过。更别说还有嗜酒、熬夜、情志不遂等,这些都要损耗胃阴。

像胃阴不足的胃下垂一般都有胃脘痞满,隐隐作坠疼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烦渴喜饮,纳呆消瘦,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有裂纹,少津少苔,脉细数等症。建议滋养胃阴,和胃降逆。

像这种情况,我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养胃舒颗粒,或者益胃汤。益胃汤组成:沙参9g,麦冬15g,冰糖3g,细生地15g,玉竹炒香4.5g。


03
肝胃不和

这个通常就是跟情绪有关系了,这种人一般症状为胃脘痞胀,甚则胀及胸胁,嗳气频频,食后尤甚,舌苔薄白,脉细弦。应该疏肝和胃,升降气机。建议尝试胃苏冲剂或气滞胃痛冲剂。或者柴胡9g,白芍15g,枳壳9g,香附9g,延胡索9g,炙甘草6g。



以下说的这几点,如果您有胃下垂,建议您一定要遵守;如果您的身体还很健康,也一定要多加注意。



1、不要暴饮暴食。对于当代人而言,由于各种原因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多数人常常处于暴饮暴食的状态,或处于长期饥饿的状态,还有部分人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这些行为都将对肠胃造成严重的伤害,也会增加患胃下垂的机率。

建议:防止过多的食物进入胃里,增加胃的负担,有胃下垂的人需要控制每次进食的数量,比如每天将3餐变为4~6餐。进食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不食用难消化、偏硬的食物,尽量食用偏软易消化的食物。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包括过量酒精、咖啡、可乐及浓茶等,以免影响消化。

可以煮点药粥服用。党参15~30克、大枣10枚、陈皮3克、粳米50~100克煮粥食用。每日1次,适用于脾胃气虚证;山药30克、苡仁30克、砂仁6克,加粳米50~100克,煮粥每日服食,适用于脾虚并兼见大便溏软者。

2、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饮食中多调配些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尤其是后者,可促进胃肠蠕动,使粪便变得松软润滑,防止便秘发生。如清晨喝杯淡盐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缓解和消除便秘。

3、饭后不要马上运动。一般情况下,建议饭后应至少休息半小时再进行运动。如果饭后立马进行较激烈的运动,将使人体胃部处于晃动之中。此时的胃是处于饱胀的状态,强烈的晃动再加上重力因素,将导致胃部出现严重下垂。同时,还有可能引发胃痛等问题。

想要胃下垂消失,那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一个人的胃出现问题,是长期不良习惯导致的,怎么可能一两天就解决问题。所以,面对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有耐心。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5-3 19:24 , Processed in 0.03247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