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1589|回复: 0

这么多病,都可以用黄芪、当归这两味药

[复制链接]

5083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1-6-5 20:24:32 |显示全部楼层
导言:吴昆《医方考》:“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饥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令肌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此证纯象伤寒白虎汤之证,但脉大而虚,非大而长,为可辨尔。《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而黄芪则味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于当归数倍,而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内经》曰:‘阳生阴长’,是之谓尔。”

当归补血汤
作者/门纯德
  
【组成】黄芪30g、当归6g

【用法】水煎服。

【主治】劳倦内伤。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烦渴而虚、重按无力,以及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方义体会】劳倦内伤,气弱血虚。气弱则身冷,血虚则身热,阴血亏损浮阳外越,故见肌热烦渴,此类似白虎汤证,然其病机迥然不同,白虎汤证是以阳盛实热作证。其脉洪大有力,此方证是以阳浮虚热作证,其脉洪大无力,故用补气生血,以无形之气促生有形之血。方中重以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裕生血之源;当归益血和营,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

【临床应用】

一、哺乳妇女缺乳症

此多由产后伤气亡血,冲任亏虚所致。可与当归补血汤倍量,即黄芪60g、当归30g,加入白芷6g,通草9g,水煎服,收效很好。

二、外科疮疡疾患

当归补血汤亦谓补气托毒,养血生肌之良方。余多年在此方基础上加银花30g、甘草9g,自命外科保元汤治疗诸多疮疡疾患,其效益彰。

1.附骨疽

例:顾某,男,13岁。患儿左肢胫骨,肌肉外露,溃破3cm×7cm,疮口淡红、湿润、常流脓血水,有时伴有米泔样物质,多方求治,久不愈合。诊其形体较瘦,面色不泽,低热烦渴,脉大而虚。以自拟外科保元汤治之。

处方:黄芪30g,当归15g,银花20g,甘草9g,水煎服,十余剂。

半月后,疮口发痒,新肉长出,创面缩小,继以自拟外科保元汤与自拟归胶
天灵丸两方治之,处方如下:

第一方:黄芪30g,当归15g,银花15g,甘草9g,水煎,饭前服。

第二方:当归120g,鹿角胶30g,天灵(煅)30g,川芎20g,蜥蜴(焙)2条,鼠妇(阴干)50个,熟地120g,川贝母50g,肉桂10g,元参120g,牡蛎60g,上药杵为细末以夏枯草500g煎汤去渣,取汁浓缩加蜜适当为丸,日服12g。

上二方隔日服用,共服四月余,疮口愈合。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例:李某,男,51岁。患脉管炎五年。左足小趾及足背破溃两月余,局部微热,溃疡暗红,脓液稀薄,疼痛绵绵,见形体消瘦、自汗、懒言、面微赤、脉细弱。此乃正虚邪陷,给予扶正祛邪,托里解毒的自拟外科保元汤治之。

处方:黄芪40g,当归20g,银花15g,甘草12g,水煎服十剂。

服后,疼痛减,自汗止,继拟上方与阳和汤方交替服用半月后,溃疡处新肉长出,肌生皮长。又以自拟活化汤与上两方调治六十余剂,破口已愈,已能干轻活。

3.小儿麻疹

其正虚麻毒不透,唇青面白,隐疹难出者,以自拟外科保元汤酌量一二剂内托、外清,疗效甚捷。

4.肺痈(肺脓肿)恢复期

例:刘某,男,31岁,农民。一月前患肺痈(肺脓肿),通过中西医治疗,z诸症好转。但仍见咳喘短气、自汗,痰多、身热烦渴,诊其脉大而虚。余恒以自拟外科保元汤加川贝母9g,元参12g,牡蛎15g,夏枯草15g,鱼腥草15g治之,服药30余剂,诸症逐渐消失。

5.阴疽(结核性脓胸)

例:张某,女,9岁,1971年7月10日就诊,患儿5岁时患肺结核,经治疗,一直未痊愈。1970年右侧胸壁发现一肿物,数月后,溃破流脓,经市立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脓胸,加大抗结核药剂量并置导流管引流,住院七个月,仍流脓不止,遂出院来诊。

患儿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体重仅37斤,呼吸较促,干咳,引流管时时溢脓,脓液不黏,午后低烧,脉细数无力,舌红而干。证属阴疽,气血已虚,不可妄行清解,以消为贵,温补排脓。拟方:

第一方: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2g,白术9g,茯苓12g,夏枯草15g,川贝母9g,煅牡蛎15g,元参15g,粉丹皮9g,甘草6g,水煎服。

第二方:黄芪30g,当归15g,金银花30g,甘草9g,水煎服。

第三方:党参12g,白术9g,茯苓12g,当归15g,炙甘草6g,生白芍12g,熟地12g,麦冬12g,黄芪15g,远志6g,五味子6g,生姜3片,红枣4枚,水煎服。

上方次递轮服七轮共21剂,脓液减少,饮食增加。8月7日二诊,仍守前两方,继服七轮。

9月1日三诊:疮口周围发痒,余症大减,引流管中仅有少量黏液,嘱其去医院拔掉引流管,改服外科保元汤与阳和汤治之。

服上药30剂后,疮口逐渐愈合,精神渐旺,饮食倍增,体重增加8.5公斤,继续服药调理。

患儿于1971年年底复查,结核性脓胸已愈,次年复学。

余治外科疾患很多,认为痈疽两途,一轻一重,毒邪一浅一深,中医内治,疗效颇彰。痈宜清解,疽宜温补,切不可混淆。另外,脓汁清淡,气血已虚,脓汁黏厚,气血甚旺,不能概以清火败毒,尤其是温补气血,内托外清,开腠逐毒之法,临床辨证运用,应手而愈诚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3-29 22:29 , Processed in 0.0332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