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2098|回复: 1

中医不传之秘

[复制链接]

5083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1-2-9 13:02:57 |显示全部楼层
导言:同一种中药,用量不同,产生的作用不同,甚至还可以产生完全相反的作用。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而每个个体存在差异,用药剂量也会不同。所以圆机活法组方,巧在识证准确,用足剂量,中医何慢之有?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若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生黄芪30g以上补气不助火,降压效果好,30g以下升阳助火。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起透邪外出的作用;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的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起升举清阳的作用。

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起益气通便的作用。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可以起到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有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的效果。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痹子宫。川芎治疗头痛: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而且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穿山龙——味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成为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妙药。《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6~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15克,少数达30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也为15~30克。但根据朱良春经验,若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须40~50克,用量在30克以下收效不明显。

黄连——最苦,然而治糖尿病这一甜病有特效,通常剂量为每日30克(30克是基本,配干姜以防伤胃),而治疗糖尿病酮症,每日剂量多达120克,可使降糖迅速。

益母草——调经用10-15克。据朱良春观察,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45克尚不见效,须加至60~75克,始奏明显之效。90~120克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常一剂效,二剂已。

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生杜仲——30g以上治腰痛奇效,不效则加至60-90g。

萆薢、土茯苓——30g以上消除蛋白尿。

沙参——30g以上补气,小剂量则可滑肠。

茜草——30g以上治口疮。

莱菔子、槐花——30g以上降压。

代赭石——9~18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24~30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症状。

丹参——大剂量可以治疗失眠。

茯苓——研究结果发现,茯苓在 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 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附子——1枚-轻量-阳虚;2~3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的效果。

蝉蜕——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

半夏——小剂量6g降逆和胃,中剂量15g化痰开结,大剂量30~60g(宜用姜半夏30g,生姜30g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g)可镇静止痛。

浙贝母——9~15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艾叶——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而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另外,大剂量还会引起胃肠道炎症。

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当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苍耳子——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细辛——治疗风寒表证的剂量一般用3克,最多不超过9克。而当用细辛治疗各类痛证时,用量常常超大,有时用至30克,甚至更大。显然,当风寒表证时用超大剂量的细辛,不仅于证无益,而且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同样,如果要发挥细辛的镇痛作用,而用常用剂量,显然是杯水车薪,于痛无济。

薏苡仁——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克,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5~90克。

夏枯草——常用剂量的上限是15克,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克。

三棱——破血行气之药,常用剂量的上限为9克,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45~75克,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

乌头,附子——用至15克必须先煎4小时左右,用至30克必须先煎8小时左右,经过蒸制的就不必煎这么久了。剂量逐渐加大到30克为宜,得效后宜逐渐减量,超过30克的超大剂量没有经验的最好不要去用,一不小心可以导致病人死亡。不过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超大剂量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乌头止痛,8两(240克)口麻欲吐,效毒两刃。

石膏——清气,一日可至600克,关键要识证。
生地——凉营,极量800克。
枣仁——安眠,最大180克。
人参——强心,救急30克。
大黄——排泄尿毒,可用30克。
麻黄——顿止暴喘,30克分服。
茯苓——渗顽水500克,猪苓消浮肿120克。
土茯苓——解毒240克,赤芍——疗急黄120克起。
芦根——降温120克无虑。
葛根——降糖3两无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1-2-9 13:03:12 |显示全部楼层


1、疗效的好坏,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以当归举例)

当归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诸证。然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量应用则活血。

如当归补血汤即由黄芪30g,当归6g组成;后世在应用补血的总方四物汤时,当归用量也不超过10g;归脾汤、八珍汤中,当归的用量仅3g。

但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疽的四妙勇安汤,当归的用量竟达60g,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汤,当归的用量为24g,也取其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再如治妇人胎前产后气郁血瘀诸疾的佛手散,当归用二至三两者,乃取其活血之用,使瘀去新生、血有所归。

由此可见,当归用于活血,剂量宜大,可用至15g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重用则行血之力更甚。若当归用于补血,剂量宜轻,3~9g即可。血虚者每致阴虚,阴虚则生虚热。当归气味辛温而主动,重用则每致动血,切不可重用,否则适得其反,病家服后每致口干、烦躁、失眠、头晕更剧,甚则鼻衄。

2、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要准确。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都有相应的适应症,超大剂量用药,适应症一定要准确,否则,会出现两种结局:一是药重病轻,二是药轻病重。例如,中药细辛治疗风寒表证的剂量一般用3克,最多不超过9克。而当用细辛治疗各类痛证时,用量常常超大,有时用至30克,甚至更大。显然,当风寒表证时用超大剂量的细辛,不仅于证无益,而且会引起不良反应;相反,如果要发挥细辛的镇痛作用,而用常用剂量,显然是杯水车薪,于痛无济。

二、剂量递增原则剂量递增原则是有毒中药应用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特别是在经验不足时更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以避免因盲目超大剂量而引起毒性及不良反应。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超大剂量用中药必须做到剂量递增,切忌生搬硬套,剂量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三、严格炮制、制剂规范许多中药在超大剂量应用时,在炮制、煎药和制剂技术上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性,中药在这方面的经验比较成熟,应用时应该严格遵守。附子、乌头类中药超大剂量应用时,特别强调先煎、久煎,以煎煮至不麻口为标准。现代药化、药理研究结果证明,上述炮制、制剂规范是非常必要和合理的,它能够保证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这类中药的毒性。

四、特异性的配伍从古籍和名老中医超大剂量应用中药的经验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某些中药超大剂量应用时,常有一些比较特定的配伍关系。如半夏配生姜、甘草;马钱子配甘草等。其目的是防止和降低超大剂量用药可能引起的毒性及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遵循。

五、了解中药的毒性及解救措施在超大剂量应用中药时,应对各种中药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应该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特别是与剂量密切相关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同时,还应该熟悉传统的和现代的一些中毒解救措施,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3-28 21:39 , Processed in 0.03778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