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39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带你读懂中医的“痰”

[复制链接]

5099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15:31: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什么是痰?

痰,或说痰饮,是指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

这种病理的产物一旦在人体内形成,它就能引发人体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脏腑功能,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体征。

在这个过程中,痰饮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


根据痰饮性质表现的不同,古人将痰饮细分为“痰”和“饮”。在痰饮中,浓度较大,质地粘稠的称为“痰”;浓度较小,质地清稀的成为“饮”。

所以也有“积水为饮,饮凝为痰”,“饮为痰之渐,痰为饮之化”,“痰热而饮寒”等说法。

传统上,痰饮更有“有形”和“无形”、“狭义”和“广义”之分。

(1)有形的痰饮:有形的痰饮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的痰浊和水饮而言。如咳咯出来的痰液,或者呕泄出来的水饮痰浊等。

(2)无形的痰饮:无形的痰饮是指由痰饮引起的特殊症状和体征,只见其症,不见其形,看不到实质性的痰饮。它作用于人体,可表现出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恶心呕吐、神昏谵狂等症状,多以苔腻、脉滑为重要的临床特征。

(3)狭义的痰饮:狭义的痰饮是指肺部渗出物和呼吸道的分泌物,或咳出,或呕出,易于被人们察觉和理解,又称之为外痰。

(4)广义的痰饮:广义的痰饮泛指由水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不易被人察觉和理解,又称之为内痰。

总之,痰饮不仅指从呼吸道咳出来的痰液,更重要的是指痰饮作用于机体后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这两方面,前者易于领会而后者却难以理解,但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

(二)痰的致病特点

“百病多由痰作祟,”,痰饮致病,症状复杂,变幻多端,很多怪病,都离不开痰的身影。经过多年实践,古人大致摸索归纳了痰饮致病的几个特点:

阻碍经脉气血运行,机体内外无所不至。若痰饮易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等症状。若结聚在局部,则形成瘰疠、痰核,或形成阴疽、流注等。


阻滞气机升降出入:痰饮为水湿所聚,容易于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例如痰饮停留于胃,使胃失和降,则出现恶心呕吐等。

影响水液代谢:痰饮本为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一旦形成之后,便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反过来作用于机体,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的水液代谢功能。

如寒饮阻肺,可致宣降失常,水道不通;痰湿困脾,可致水湿不运;饮停于下,影响肾阳的功能,可致蒸化无力。从而影响人体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使水液进一步停聚于体内,形成恶性循环。


易于蒙蔽神明:痰浊上扰,蒙蔽清阳,则会出现头昏目眩、精神不振;痰迷心窍,或痰火扰心、心神被蒙,则可导致胸闷心悸、神昏谵妄,或引起癫狂痈等疾病。

症状复杂,变幻多端: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 裁 》指出: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肾则冷,在肠则泻,在头则眩 , 在胸则痞 , 在胁则胀 , 在经络则肿 , 在四肢则痹 , 变化百端 。总之,痰饮在不同的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咳、喘、悸、眩、呕、满、肿、痛八大症。

(三)痰的治疗要点

实际上,临床上痰饮的分类方法还有很多:如以证候性质分类,可分为湿痰或寒痰、燥痰或热痰;以痰饮所在部位分类,可分为痰饮、溢饮、悬饮、支饮;以发病原因分类,又可分为食痰、酒痰、气痰、风痰、火痰……

痰饮有那么多种分类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痰饮的治疗。在痰饮治疗的过程中,痰饮虚实、邪气性质、所在部位、致病因素等,对治疗都十分地重要。

痰饮到底从何入手,该怎么治?古今医家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以下列举几个较为典型的治法分类,以供大家参考一二。

痰饮是《金匮要略》首创之名,并对痰饮有着精辟的论述,它将痰饮治法归纳为治痰八法——发汗、涌吐、攻下、利湿、清热、消导、温运、培本祛痰。


秦伯未(1901~1970)

现代中医学家。原名之济,号谦斋。出身道医世家,1919年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名医丁甘仁门下攻读中医,与程门雪、章次公等诸贤为同窗学友。著有《谦斋医学讲稿》等。

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秦伯未临证经验集粹》(作者:王凤歧、吴大真)中,治痰八法则稍有不同,分别为宣散、消化、肃降、燥湿、温化、清降、攻逐、消磨。对痰而论,不外清、降、润、消,对脏腑而言,主为保肺滋液、培脾化饮、补肾归脏。掌握此要领,诸般痰证,尽在其中。

清代岭南著名医家何梦瑶则认为,辨明痰的证型,是治疗痰饮的前提和依据,并且提出治痰先治气,治痰当分标本缓急,也颇有借鉴意义。

(四)医案赏析

患者甲,男,65岁,2012年8月16日就诊。

患者系肺腺癌5年,多周期化疗后,分子靶向治疗失败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余年伴肺不张。来诊时症见:气短,活动后加重,需低流量吸氧维持,咳嗽,咳吐大量黄稀痰,纳眠尚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滑。

听诊:左肺呼吸音弱,右肺满肺痰鸣音,心率次100次/min。血常规回示:WBC:2.1X10⁹/L,NE%:89%。隧给予对症化痰,抗感染治疗。中医四诊合参,辨证为痰热蕴肺,治以清热化痰。方药:胆南星6g,瓜萎10g,半夏10g,芦根15g,生薏仁20g,浙贝母20g,积壳10g,陈皮10g,黄芩10g,桔梗10g,地龙15g,甘草6g,1剂每天。

服4剂后患者自述咳嗽咳痰稍缓解,纳少,大便稀,脘腹冷痛。观其舌脉,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脾失运化,痰饮内生,方取苓桂术甘汤意,温化痰饮,方药如下:茯苓20g,桂枝10g,白术15g,生薏仁15g,桔梗10g,陈皮10g,浙贝母15g,金荞麦15g,地龙15g,僵蚕10g,砂仁10g,芦根15g,甘草10g,1剂每天。

服药3剂后,患者咳吐大量白色大量粘痰,继服4剂,患者咳吐粘痰症状明显缓解,可短暂离开吸氧活动,双肺听诊痰鸣音减少,脘腹冷痛及大便稀恢复正常。

按:王晞星王老师指出,患者久病体虚,不耐攻伐,首次给予清热化痰,如体格壮实之人便可凑效,然患者主证缓解,但出现院腹冷痛,大便稀,为伤及脾胃之侯。

患者虽然舌苔黄,但脉弦细,结合病史,辩为本虚标实之证,宗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选“苓桂术甘汤”为主,佐使清热化痰药,标本兼治,祛邪而不伤正,获良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5-17 04:39 , Processed in 0.0321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