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28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整体的生命科学观

[复制链接]

5095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08:57: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自从我们人类生存于这个蓝色的星球之上,一开始就伴随着医学的发生与发展,在人类与大自然做斗争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通过实践积累产生了医学。医学最初的出发点就是以尊重生命为原则,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首先都是以解除人们的痛苦,延长人们的寿命为原则。但是中医和西医在认识生命和疾病的角度上存在差异,中医是从完整的天人合一观出发,从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从外界环境与人体关系的角度出发,去认识人体,理解生命和疾病。《黄帝内经》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也就是说,人们发现时常表现在自然界的道理,在人的身上同样适用,而时常表现在人身上的现象,在自然界也能找到同样的答案。人与自然本来就是统一的。这就是中医的天人合一整体思想。中医遵从天人合一的整体理论源自于炁一元学说。
就生命个体来说,中医是从整体系统功能的角度去认识生命与疾病的。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去看待人体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是一个设计完美,各种应急方案异常齐备,而疾病则被看做是人体自我调控功能的一种外在表现。中医有“本气自病”的说法,认为首先是人自身气的平衡出了问题,外邪才有空子可钻。“人若不病,天不病人”。中医认为:只要调整好我们人体的平衡,外病也就自然解除了。这一点非常像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所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在离开平衡不远的开放系统中,维持系统的平衡作用,系统就会不断产生负熵。如果离开平衡太远系统就会产生一个力的作用使系统恢复接近平衡态。也就是说能量的摄入如果超过一定的值那么稳定系统就会被打破。一个离开平衡态不远的开放系统就自发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自组织结构。人体通过摄入食物来维持人体37℃左右的平衡态。如果用现代科学来表述,其实中医就是在表述能量的熵和熵增现象,并且表述维持系统的耗散结构对系统相对平衡的重要作用。所以中医一切治疗方法的出发点都是从调整人体自身的气的平衡这一点出发。而西医则是从研究疾病的角度出发,去认识人体和采取治疗方案。两种不同的思路,其导致的结果必然不同。
但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进行医疗活动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治病救人。所以,中医与西医之争也只是认识生命的方法和角度有所不同而已。但从治病救人这一点来看,谁都无法贬低谁,谁都无法消灭谁。西医也不乏过人之处,中医也有糟粕未除。另外,现代医学也并非全部归为西医,中医也可以现代化。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医,以整体的思想改造西医都是可取的。
人类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演变,到了人类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却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得到很大的进化和提高。相反,在医疗活动日益增长的今天,人类的疾病反而越治越多,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这充分说明了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了一个误区。当然此非西医之过。当我们带着问题重新揭开东方医学的神秘面纱时,骤然发现,其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历久而弥新。
人体就如同一间很大且装满了杂物的房间,而现代医学则如同一个充满好奇心又坚持高度客观的孩子,他在房间里翻箱倒柜,发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并做了详细的记录、拍照和报告,获得了一项又一项新发现,领取了一次又一次诺贝尔医学奖,也解决了房屋很多问题,诸如下水道堵塞、墙漆脱皮、照明电路损坏等等。毫无疑问,这个孩子的态度端正、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然而站在古老的东方医学面前,他仍然很年轻,他认为墙上的墙漆与天花板的墙漆是一致的,也曾经认为每面墙内部的结构都一样,但如果他不去学建筑学、地质学,他就永远无法理解房子的设计师和建筑师的用意,毕竟他们的出发点不同。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分隔断墙和承重墙,更不明白承重墙为何要放在这个位置,而不是那个位置,也不明白为什么卫生间的地板有防漏而厨房却不需要。他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整体论,而是高度的追求客观存在。
现代医学就像一个拿着放大镜的孩子一样,不断深入微观的分析和研究,但同时就会忽视整体的思想,只能不断地发现真相,而不是真理。而古老的东方医学,就像拿着缩小镜的孩子,她从一开始就掌握了整体,具有了朴素而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并实践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但无法深入微观世界,找到现代科学所认可的事实依据。这或许是缺少与其真理相适应的勘察手段或设备,或许是我们缺少古今相互沟通的语言。
其实中医并非经验医学也非实证医学,而由修证医学,道家医学演变而来的,这在《黄帝内经》中岐伯天师早已说明,“乃先师传自上帝”,当然这里的上帝不是指基督教的上帝,而是指道教的昊天上帝,岐伯传黄帝,黄帝传雷公,后世又有扁鹊、华佗、孙思邈、陶弘景等著名医家代代传承。他们大多也是具有深厚修行功夫的人。现在在民间也有很多人从没有学过任何医术却能给人看病。有的或许是骗人的把戏,但有的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医易一理,很多通过内证明白了易理的人对中医原理也一点不陌生。
当然传说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我们知道中医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人们感性认识升华的结果,我们古圣先贤在看到人们疾病痛苦的时候,就试图用刮拭、推拿、点刺或者大自然采集到的各种植物来帮助人们解除痛苦,他们在看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看到夏天枝繁叶茂,秋天秋高气爽、冬天万物闭藏的景象时,就用这样的现象来解释人体的各种现象,古圣先贤通过自然界的现象来对应人体的现象。首先构建出一个模型框架来解释人体。用看到、听到、闻到的实时抽象出一个意象架构来判断真相;通过分辨自然界中采集到的各种动植物来医治人的疾病,如古人看到生姜的样子有很多的分叉,就认为这种植物蕴含着一种分叉的能量,就认为它有一种疏散解表的能量,可以将人体的气血疏散到人体细微的分叉里。这就是生姜的散寒解表作用。古人看到蚯蚓在土壤里钻来钻去,总是处于湿寒的环境里就知道蚯蚓体内具有一种抵御湿寒和疏通淤堵的能量,用在人体就有活血化瘀、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和作用。于是把蚯蚓晒干后做成一味中药名叫“地龙”。还有一味中药是古代哺乳动物埋藏在地下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形成的骨骼化石,名叫“龙骨”。具有固本培元、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的功效和作用,能治疗一切漏症,如鼻衄,腹泻、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长期不收口及湿疮等。为什么龙骨具有这些作用?其实这体现了古人取类比象的思想,你想啊那些动物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好好的珍惜生命,等死掉了被埋藏在地下几千上万年都见不到太阳,肯定及其寂寞难耐,而一旦熬制成药物,人服用后,它就会死死地抓住生命这一线生机,各种漏症就治愈了。所以中医思想无处不 存在意象思维。
中医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必然受到天地之间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中医学也受到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生命的生存状态。故而有“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这种说法。
人类生存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之上不知有多少个春秋了,人类机体的功能状态早已与这个星球融为一体,当人类感觉到种种不适的时候,说明了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当人们感觉自己机体不适时,不论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正常与否,都是一种病态,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医疗活动来纠正这种病态,于是各种医疗手段随应而生。
中医理论认为当人处于疾病状态时,首先进行调节的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系统,也就是我们老祖宗发现的经络系统,只有这套自我调整系统不能完全胜任这项任务的时候,才会发生种种不适感,也就是出现疾病的状态。当这个调整系统失去了活性时,也是人的生命终结时,只要这个调整系统依然具有活性,依然在工作着,那人就不会死亡。中医进行治疗的一切手段就是去激发和帮助这个调控系统把人体的状态调整到正常状态。换言之,从中医理论到临床实践都是建立在鲜活的人体经络基础上的。建立在流动和变化的基础上的。伴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将人体看成是一个封闭的机械物体无疑是错误的。人体不仅具有物质实体的器官组织,而且还具有器官组织之上的“神”,这个“神”在一定的程度上属于现代科学所探索的能量范畴。遵循能量的耗散结构。人的“神”与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能量是密不可分的。从中医的气一元理论来看,人的阴性的物质和阳性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人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体和统一体,也就是人体是阴阳统一体。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发现刺激体表某个部位可以减轻病痛并可以使人体恢复健康。这些体表的各个点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于是诞生了人体的经络理论,当用针或灸的方式刺激体表的某个穴位时,借助人体的自我调控系统从而使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的治疗方法就是针灸。
中医的砭刺、针灸、刮痧、推拿、拨筋、拔罐等疗法方法,都是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外治疗法,现在看来,在经过千年的洗礼后依然发着硕硕辉光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它无穷的魅力。
头部拨筋技术源自于古代神医扁鹊所创立的“砭刺疗法”,头部拨筋技术也正是这样一种有待于我们深入挖掘、探索、传承和研究的中医外治绝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4-26 15:19 , Processed in 0.0353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