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楼主: 独树一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上感应篇》 第1集 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复制链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16-8-14 10:42:39 |只看该作者
所谓善人 人皆敬之 天道佑之 福禄随之——《太上感应篇》第15集
所谓善人 人皆敬之
天道佑之 福禄随之

内容提要:上一期的节目我们学到的内容是:“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此句讲到做善人、做善事会得到哪些善果;何人可称之为“善人”,何事可称之为“善事”。

“善人”的标准想必每个人都是想知道的,因为人人都想成为一个善人。《太上感应篇》里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一生行善,比如帮助大家修桥架路,帮助贫苦的人等等,后来他死后到了阎王殿,于是他心生疑虑:我做了一辈子好事,怎么跑到地狱来了呢?阎王爷便将他的人生记录本拿了过来,结果发现,他的记录中只有两个字:名、利。——他看到后非常惭愧,原来自己一生做的好事儿都归在了“名”与“利”上!后来此人猛然醒悟,于是对家里人讲:人啊,做善事的时候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内心,要搞清楚做善事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做事儿并不完全是为了帮助这些穷人与受灾难的人呀!

真正做善事的人,往往是有恻隐之心的,甚至还有意识地去躲避这些“名”与“利”,躲避这些“回报”与“诱惑”,这叫“积阴德”。中国文化里面有一些非常好的善恶标准,不是从事情上来判断,而是从心地上判断的。在《了凡四训》一书中,中锋禅师讲过这样的话:所行之事皆是为他人着想即是善,为自己着想即是不善。

我们有的时候看不懂,这个人做了很多好事儿,为什么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呢?仔细观察,此人确实是做了好事,但行好事的目的是为了求名或求利。所以善恶的判断标准不是从事上看,而是从心上看的。

有人讲学习传统文化就是学习如何做人,这一点看上去简单,实质上并非如此。明辨善恶本身就是人生的第一大学问,而且价值观诸多,每个时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会在他人遭遇困境或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尽己所能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求任何回报。当社会大众在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这些善人善事的时候,内心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接受帮助的人及其亲朋好友更会感恩和祝福好人们,希望他们多多发财,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所有有良知的人也会发自内心地尊敬这些乐于助人的善人们,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也是“天道佑之”的真正含义。《道德经》有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就是民心,就是群众的眼睛。对于好人,大家当然都愿意去帮助!

“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真正的善人肯定善有善报。因为善人会获得很多的祝福;善人的人生之路也会很顺利,福禄都具足。真正的善人是非善恶明辨得很清晰,“不履邪径,不欺暗室,不做坏事”,祸当然就不会到他身边来。所谓“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无论观察他人还是自己,将来的命运是好是坏,会近福还是远祸,自然就非常清楚了。这句话其实讲的是这样一个道理。

善人一定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明辨善恶,努力地断恶修善吧!
编辑:乐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16-8-15 10:39:12 |只看该作者
太上感应篇》第16集 ——暗侮君亲,谩其先生
2016-07-25 中华文化大讲堂

“暗侮君亲,谩其先生,叛其所事”。

内容提要:人生若想健康长寿、幸福顺利,首先要避开导致不幸的错事。此句的三条内容就属于我们绝对不该做的错事。

第一条,“暗侮君亲”。“君”在现代指国家领导人、单位领导人,“亲”即父母双亲,“侮”指侮辱、看不起、顶撞抵触,甚至是内心里叛逆的思想。比如,身为下级却评判领导行事不当;或者,内心深处瞧不起自己的父母。

尤其是现在的年青一代,无论是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甚至人生经验、事业成就,跟父母相比都要好一些。可能父母一生在农田、工厂第一线工作,兢兢业业,辛劳付出,赚钱养家糊口,将子女培育成人。结果我们却觉得跟父母之间有代沟,瞧不起自己的父母,这就属于“暗侮双亲”。

还有,对国家的不满与仇视,甚至搞国土分裂,破坏民族和谐,也是“暗侮君亲”。因为国家民族的安定和谐,带给所有民众利益。仇视国家与领导人,导致民心不稳、民族分裂,是最大的罪过。我们观察,一个人对父母不孝、对国家民族不忠,也会破坏自己家庭的稳定,导致不幸。所以自古以来讲究“忠孝”传家,凡是子孙后代绵延昌盛的人家,一定都是忠孝传家。反之,不忠不孝的,往往家门不幸,甚至后代子孙绝嗣。

第二条,“谩其先生”。“先生”指教书的先生、先生大德、先生长辈。最重要的先生就是老师,他们见识广博,传授做人的道理,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教给我们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本领。

先生们不为自己谋取福利,而是把掌握的知识与人生智慧,无私地教给子孙后代。对于这样的老师,我们要恭敬有礼。“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一切福田皆从恭敬心生起”,如果一个人有恭敬心,对每个人都很恭敬,就能学习、有福气,进而事事顺利、得遇贵人。

“福田”就是“幸福”,人生的幸福美满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身体健康、学业顺利、事业顺畅、家庭幸福,子孙后代在各方面都很好,身边的家人朋友健康长寿,这就是我们讲的“父母俱在,兄弟无故”。美满的人生源于恭敬,对人恭敬;对长辈恭敬;“敬事而幸美”,对事慎重小心,尤其是职务在身的领导,更不能随便下决定,应该经过慎重调查思考,再做决定。

孝敬父母,修的是福;尊重老师,得到的是智慧。恭敬老师也是对老师所传授的人生智慧、高尚品德和知识才能的尊重。因为恭敬老师,对老师所教授的东西自然就会好好掌握。中国的老祖宗传给我们两个法宝——“孝道”与“师道”。“孝道”是做人的根本,“师道”是得到智慧的法宝。作为父母长辈可以反省一下,如果让孩子拼命学知识,而对传授知识的老师不够恭敬,是没有得“师道”。

第三条,“叛其所事”。“叛”指的是背叛、背信,比“不认真负责”更加严重。孔老夫子的学生曾参,他讲:“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自我反省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比如,作为医生,为了多收取费用,给病人看病敷衍塞责,多做检查,乱开处方,就没有尽忠职守;反之,治病救人,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方法、最少的费用,帮助患者从病痛中迅速解脱出来恢复健康,这才是一个医生该做的事情。

再比如,作为律师,如果为了赚钱,“标的”(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越大就越有干劲,“标的”小的不想干,就是对人不忠诚;反之,为客户排忧解难、化解矛盾,让社会更祥和,让世界减少冲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当事人着想,用最少的费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帮助当事人从矛盾中解脱出来,是一位律师该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喜欢现在从事的工作,还该不该做呢?为社会服务、为大众着想的工作就是善事,可以调整心态慢慢适应这项工作;而只是为谋取利益、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工作,就需要重新审视;还有可能,这项工作确实是我力所不及的,这时可以跟领导商量调换岗位。我们既想得到高薪、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又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不断贡献、不断付出,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就会实现。

古人讲的“忠”有几个含义,狭义是指“尽忠职守”,更广泛的含义是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尽心尽力去做。如果“身在曹营心在汉”,做着一份工作还想着另外的工作,甚至利用本职工作谋取私利,背叛所在的单位、国家,泄漏机密信息,或者知识产权、客户名单,可能会拖垮单位、国家,牵累和影响很多家庭,更重要的是给子孙后代做了恶劣的榜样。——这就是大恶,造成他人时间、精力与资金的重大损失,受到的诅咒会折损自己的寿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反之,“害人者,肯定是人恒害之”。我们经常听说诅咒的可怕力量,天天接受别人善良的祝福,自然身心愉快;而天天被别人暗中诅咒,那晚上连觉也睡不好的。

今天学习的《太上感应篇》原文是“暗侮君亲,谩其先生,叛其所事”,但愿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做一个孝亲、忠君、礼敬先生、忠于职守的人,让人生过得坦荡,得到众人的恭敬和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16-8-15 10:39:53 |只看该作者
《太上感应篇》第17集 ——暗侮君亲,谩其先生

第十七集  暗侮君亲,谩其先生,叛其所事
核心经句:暗侮君亲,谩其先生,叛其所事
内容提要:人生若想健康长寿、幸福顺利,首先要避开导致不幸的错事。此句的三条内容就属于我们绝对不该做的错事。

第一条,“暗侮君亲”。“君”在现代指国家领导人、单位领导人,“亲”即父母双亲,“侮”指侮辱、看不起、顶撞抵触,甚至是内心里叛逆的思想。比如,身为下级却评判领导行事不当;或者,内心深处瞧不起自己的父母。

尤其是现在的年青一代,无论是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甚至人生经验、事业成就,跟父母相比都要好一些。可能父母一生在农田、工厂第一线工作,兢兢业业,辛劳付出,赚钱养家糊口,将子女培育成人。结果我们却觉得跟父母之间有代沟,瞧不起自己的父母,这就属于“暗侮双亲”。

还有,对国家的不满与仇视,甚至搞国土分裂,破坏民族和谐,也是“暗侮君亲”。因为国家民族的安定和谐,带给所有民众利益。仇视国家与领导人,导致民心不稳、民族分裂,是最大的罪过。我们观察,一个人对父母不孝、对国家民族不忠,也会破坏自己家庭的稳定,导致不幸。所以自古以来讲究“忠孝”传家,凡是子孙后代绵延昌盛的人家,一定都是忠孝传家。反之,不忠不孝的,往往家门不幸,甚至后代子孙绝嗣。

第二条,“谩其先生”。“先生”指教书的先生、先生大德、先生长辈。最重要的先生就是老师,他们见识广博,传授做人的道理,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教给我们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本领。

先生们不为自己谋取福利,而是把掌握的知识与人生智慧,无私地教给子孙后代。对于这样的老师,我们要恭敬有礼。“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一切福田皆从恭敬心生起”,如果一个人有恭敬心,对每个人都很恭敬,就能学习、有福气,进而事事顺利、得遇贵人。

“福田”就是“幸福”,人生的幸福美满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身体健康、学业顺利、事业顺畅、家庭幸福,子孙后代在各方面都很好,身边的家人朋友健康长寿,这就是我们讲的“父母俱在,兄弟无故”。美满的人生源于恭敬,对人恭敬;对长辈恭敬;“敬事而幸美”,对事慎重小心,尤其是职务在身的领导,更不能随便下决定,应该经过慎重调查思考,再做决定。

孝敬父母,修的是福;尊重老师,得到的是智慧。恭敬老师也是对老师所传授的人生智慧、高尚品德和知识才能的尊重。因为恭敬老师,对老师所教授的东西自然就会好好掌握。中国的老祖宗传给我们两个法宝——“孝道”与“师道”。“孝道”是做人的根本,“师道”是得到智慧的法宝。作为父母长辈可以反省一下,如果让孩子拼命学知识,而对传授知识的老师不够恭敬,是没有得“师道”。

第三条,“叛其所事”。“叛”指的是背叛、背信,比“不认真负责”更加严重。孔老夫子的学生曾参,他讲:“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自我反省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比如,作为医生,为了多收取费用,给病人看病敷衍塞责,多做检查,乱开处方,就没有尽忠职守;反之,治病救人,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方法、最少的费用,帮助患者从病痛中迅速解脱出来恢复健康,这才是一个医生该做的事情。

再比如,作为律师,如果为了赚钱,“标的”(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越大就越有干劲,“标的”小的不想干,就是对人不忠诚;反之,为客户排忧解难、化解矛盾,让社会更祥和,让世界减少冲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当事人着想,用最少的费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帮助当事人从矛盾中解脱出来,是一位律师该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喜欢现在从事的工作,还该不该做呢?为社会服务、为大众着想的工作就是善事,可以调整心态慢慢适应这项工作;而只是为谋取利益、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工作,就需要重新审视;还有可能,这项工作确实是我力所不及的,这时可以跟领导商量调换岗位。我们既想得到高薪、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又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不断贡献、不断付出,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就会实现。

古人讲的“忠”有几个含义,狭义是指“尽忠职守”,更广泛的含义是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尽心尽力去做。如果“身在曹营心在汉”,做着一份工作还想着另外的工作,甚至利用本职工作谋取私利,背叛所在的单位、国家,泄漏机密信息,或者知识产权、客户名单,可能会拖垮单位、国家,牵累和影响很多家庭,更重要的是给子孙后代做了恶劣的榜样。——这就是大恶,造成他人时间、精力与资金的重大损失,受到的诅咒会折损自己的寿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反之,“害人者,肯定是人恒害之”。我们经常听说诅咒的可怕力量,天天接受别人善良的祝福,自然身心愉快;而天天被别人暗中诅咒,那晚上连觉也睡不好的。

今天学习的《太上感应篇》原文是“暗侮君亲,谩其先生,叛其所事”,但愿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做一个孝亲、忠君、礼敬先生、忠于职守的人,让人生过得坦荡,得到众人的恭敬和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16-8-15 10:40:15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集 诳诸无识 谤诸同学

核心经句:“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
内容提要:和上一集类似,此句中的这几件事也是我们在生活中要杜绝的。这样的过错、过失一旦出现,会对德行、对人生产生巨大的伤害。

“诳诸无识”

“无识”即不懂得相应的知识和常识。“诳诸无识”指利用他人的知识盲区,欺骗他人,从而达到获利目的。比如,推销产品时隐瞒信息,只谈优点,对不足之处避而不谈;或者为了把药品卖出去,利用大家对药性不熟悉,只说好处,不提副作用,这些都是“诳诸无识”。

古代有一则“三人过河”的故事,两个聪明人利用憨厚的第三个人涉水取得渡船后,将老实人丢在岸上,自己划船过河,却没想到行至河中间翻船丧命。而憨厚的老实人,在岸边悠哉悠哉,安然无恙。从这则富于哲理的小故事,大家可以反思——害人,到最后还是害己。老实人其实是不吃亏的,反倒是自以为聪明的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欺负老实人、强迫老实人、欺骗老实人,都属于“诳诸无识”、“虚诬诈伪”。

“谤诸同学”

同学之间的情义像兄弟亲情一样,古人讲:“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夫妻缘”,数年同窗的缘分就已经很深了。如果同学之间相互的攻击诽谤,甚至将同学拉上法庭起诉,使其出丑,这就是“谤诸同学”。对待有着亲密感情的同学伙伴,即使他犯了错误,我们也应该帮助他分忧解难、度过难关;如果此时我们去诽谤攻击,使其出丑难堪,这实际上是我们欠缺人性良心的表现——人性泯灭,人情冷漠,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

“虚诬诈伪”

“虚诬诈伪”,即所谓的诈骗。比如,现在经常听到的手机号、QQ号中奖的假信息等等。欺诈将来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与恶报。

还有,贩卖假药,夸大药效,将其说得包治百病,也是一种欺骗。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伤害了亲人的爱心和孝心,贻误了治病的时机,甚至导致患者性命堪忧。所以医药是开不得玩笑的,古人对于这一点特别慎重,属于性命攸关的事情。

“攻讦宗亲”

“宗”指同宗、同一个祖先,如亲戚关系、血缘关系、姻亲关系。“攻讦宗亲”,即骨肉相残之意。如果触犯这一条,人心都变坏了,惩罚的报应也是蛮厉害的。

现代社会诸多财产纠纷的问题,引发亲族之间的诉讼争斗,使人心寒。反之,在台湾也有女性主动放弃继承权,将财产留给家中的兄长,这其中浓厚的人情,令人感动。

《弟子规》中讲:“财物轻,怨何生”。兄弟姐妹之间为争夺财产而伤了和气,会让父母非常伤心。即使父母已不在世,他们的在天之灵也不能安息。

我们今天谈到“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的话题,在生活当中这些过错是绝对不希望发生的。让我们都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以一颗真诚的心信任他人、对待他人,亲族之间友好和睦地相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16-8-15 10:41:46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集 刚强不仁 狠戾自用

核心经句: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内容摘要:“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这句话列举了我们在生活中容易犯的一些错误。“刚强”这里是指,做错了事情死不认错,并且对人的态度很凶横。人的内心没有仁爱,恻隐之心。“狠戾”是指对人做事心狠手辣。

  在现今社会里,企业经营活动中将商场比做战场,竞争对手当做敌人,甚至将其赶尽杀绝,这些做法其实是很残酷的,因为商场本来应该是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双赢的机制。如同做蛋糕一样,做一块小蛋糕太小,可能不够一个人吃,但是多个人同做一块大蛋糕能够十个人吃,三五个人合作,那赢利可是绰绰有余的。

  而以往这些错误的观点,将所谓的竞争对手当敌人,并将其赶尽杀绝的做法,实际上都是不仁慈的,因为每个企业、每个工厂都有工人、都有职员的,他们都有父母,都有妻儿,他们也需要维持一家的生活,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或者经营者,要给他人留有余地,所谓穷寇莫追。以免招致别人的报复与怨恨,让自己的未来障碍重重。

  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多大的财团,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表面上这些财团之间是竞争对手,但他们却共同出资,支持一家开发公司来研发新产品。这说明什么呢?其实所谓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竞争只是相对的,是激励我们改善服务,提高产品质量,调动热情的激励机制。一个人,不能完全没有压力,也不能压力太大把自己压死了。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需要经常找一点压力,压一下自己,让自己不断提升。其实竞争就是这样。几个伙伴在一起互相砥砺,互相鼓励,共同前进,这才是所谓的竞争的含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16-8-15 10:42:09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集 虐下取功 谄上希旨

“ 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古人告诉我们,人生的不顺,人生的灾祸,其实跟我们的过失有关,而要获得顺利的人生就需要改掉这些过失,而改过的前提是要明了是非的标准。

  近期“中华文化大讲堂”微信平台播出的《太上感应篇》"经典解读"栏目,李老师结合经典原文,列举了生活中我们可能常犯的过失。希望朋友们收听后,在日常生活中与经典对照,常常自省,勇于改过,从而达到远祸近福之目的。

核心经句:“虐下取功,谄上希旨。”

内容提要:“虐”即虐待下属;“取功”乃获取成功,取得业绩之意。“谄”即谄媚;谄媚上级,得到上级对自己的特殊照顾。

  《残疾人社会保障法》规定:企业雇员达到或超过20名者,必须至少雇用员工总额百分之三的残疾人,这个规定其实是对残疾人的一个保护,由社会大众承担起对残疾人的一份关怀。

  所以雇佣这些残疾人的企业,需要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岗位。在任务分配上要考虑到残障人士的特殊身体状况,不能把他们当正常员工一样来分配工作强度,甚至用得更狠,而工资却压得很低,这是典型的“虐下”。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太残忍了。       

  在天津有一个企业家,让我们很感动。这位企业家开办了一家工厂,专门聘用残疾人,并且工厂的厂长也都是残疾人,他开办这家工厂并不想着盈大利,只是想给残疾人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在这个工厂里,年青的残疾人都管投资者叫爸爸。残疾人在这样充满人情味的企业里,心情也会特别好,而且干活的积极性也很高。

  “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样有爱心的企业家,相信他的子孙也会非常昌盛的。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16-8-15 10:42:32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集 虐下取功 谄上希旨

核心经句:受恩不感,忿怨不休

内容摘要:“恩欲报,怨欲忘”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相对“恩”与“怨”来说,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比如,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别人的过失很容易记住,对别人的恩情却很容易忘记;还有,有的人对别人的恩情记得很清晰,而对于自己给他人带来的痛苦与麻烦却很容易忘掉。其实这就是“受恩不感,忿怨不休”,也是没有感恩心的表现。

    如何培养自己的感恩心呢?为什么有时我们会没有感恩心呢?
通过学习经典我们知道,感恩心是在孝心中建立起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反思,在人生中对我们恩情最大的是谁呢?并不是领导、老师,也不是我们的朋友,而是我们的父母。

    母亲十月怀胎,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将我们抚养长大,这其中付出了很多辛劳。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成人,父母的容颜变得越来越老。为了养家糊口,父母在外面拼命地工作、打拼,累得背驼了,眼花了。所以,父母是用自已的青春和双脚踏出了儿女的前程,送走了自己的青春。

    如果对父母亲我们都不能感恩,那我们还会真心去感恩别人吗?所以说,一个没有感恩心的人,往往是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感恩心的。(对父母没有感恩心即体现在对父母不孝顺上)。要想培养自己的感恩心,做到受恩必感、必报,首先,我们要用心体会父母亲对我们的恩情。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对孝子应予以极大的尊重,他们也应该得到大家的帮助。因为他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有深切的感受;所以,对于领导栽培、老师教导、朋友帮助等恩情才能感受到。反之,假如一个人对父母的深恩厚德都感受不到,对其它的恩情自然也不会放在心上。

    所以我觉得有智慧的父母,首先要关心自己的父母,去孝顺他们,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为孩子做一个知恩图报之人的好榜样;那么孩子将来长大了,在社会生活中,他也一定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自然就会赢得更多人的帮助与尊敬,事业与人生的路必然越走越宽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8#
发表于 2016-8-15 10:43:19 |只看该作者
赏及非义 刑及无辜

核心经句:赏及非义,刑及无辜。
内容摘要:“乡愿德之贼”这是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其含义特指当时社会一些是非不分、同于流俗、处处讨好,从不得罪他人的“老好人”。孔老夫子将其称为:德行的贼人。

  为什么叫德之贼呢?

  由于“乡愿之士”他结交的朋友中有忠臣、孝子。但也有背信弃义、不孝父母、抛妻弃子,这些极其自私自利的人。乡愿之人不但不唾弃、鄙视、远离这些犯过之人、甚至还会称赞他们。让他们误认为,做了坏事不但没有得到惩罚,身边还有这么多朋友以我为模范。从而做事更加不忠、不孝、不义。甚至使用各种手段去破坏他人与社会的利益。让这些犯错之人失去了反省与改过的机会。

    这种扰乱是非观念之人。不止是德之贼,更是德之大盗,他为社会带来的极大负面影响,所以他的果报也是非常严重的。

   如果平日我们没有做过坏事,但是人生不是很顺暢,就需要反省,是否也曾经表扬过一些不该表扬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16-8-15 10:43:35 |只看该作者
杀人取财 倾人取位

核心经句: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贬贤。

内容摘要:这里讲到的都是一些非常严重的过恶,《弟子规》中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这些行为都是有意去做的恶事,如果从法律角度来看,已经构成了故意犯罪。

“杀人取财”即为了获取财物而杀害他人生命的行为。如抢劫等

  这种行为在中国文化中,不指会接受法律的严惩,甚至对自己的身心与命运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倾人取位”是指以不光明的手段陷害别人,以夺取他人的位置。
  这种攻于心机的行为与犯罪行为其实是非常相似的,因为他的内心深处还是非常恶毒的。

  以上两种过恶,其行为不止会惩罚他自身,恶果也会殃及到子孙后代。我们可以翻阅一下历史或查阅近代的一些文献,会发现很多这样的案例:一个家族中的长辈或父母,犯了极大的恶事,他的子孙后代命运一般都不是很好。反之,一些忠孝传家的家族,如孔夫子、范仲淹、曾国藩等世家,其后代至今都非常绵延昌盛。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更加福有的未来。千万不要做这些过恶之事,甚至类似的念头也不要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16-8-15 10:43:49 |只看该作者
凌孤逼寡,弃法受赂

核心经典: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内容摘要:“凌”即欺凌,“孤”乃孤儿之义。

  孤儿是很不幸的弱势群体,如果不去关怀他们,还去欺负他们,这是很过分的行为。

  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是最多的,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多的人生温暖与幸福。如果父母不在人世,我们的心理,会对世界产生凄凉与冷漠感。如果在有人欺负我们,心理就会更加的痛苦。

  “已所不欲,匆与于人”。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多给予一些爱心去关怀他们。让他感受到社会的爱与温暖。
  
  “逼寡”,“逼”即逼迫,“寡”即鳏寡。

  “鳏寡”是指失去了配偶的男士或女士。可能是中年人失去配偶的,也可能是老年人。

  如果晚年时,配偶其中一方先走,另一方留下来,其实对于老人来说,内心是非常难过的。如果作为子女,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赡养义务。而是分配老人的遗产,这等于在老人心中捅刀子,太狠了。这就属于逼寡。虽然法律规定可以分配财产,但是老人刚刚失去伴,内心都是非常痛苦的,这时候孩子应该去多宽慰老人,让老人宽心,舒心,快乐。这时候不能去逼。要多考虑老人的情感。所以这种错误我们一定要避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5-17 14:04 , Processed in 0.0346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