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10525|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易峰:易经智慧》第一讲 易经概述

[复制链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8:15: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韩易峰:易经智慧》第一讲
易经概述——基本知识、结构和起源
各位同学,晚上好。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能在咱们微信课堂上与各位同学见面,共同学习易经的智慧。
写了一首小诗作为见面礼,送给参加本次课程的所有同学,同时也表示对李唐老师以及为了这次课程付出无私努力台前幕后的各位老师,谢谢你们!
【七言】情怀未济需芳华,沧海渐渡复天涯。乾坤有节意无尽,同人携手观春花。
这是我写的一首七言小诗,其实它是一首藏迷诗,诗里藏着《易经》六十四卦中其中九卦的名字。读过《易经》的朋友可以猜一下(我给大家上一张图)。
好了,言归正传,正式开始进入今天《易经智慧》的课程。
《易经》这本书流传至今,有文字可考的是三千年。如果要从伏羲老爷爷七千年前一画开天——自己拿个草棍儿在地上将阴爻和阳爻画出来算起,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了。那么,这七千年下来之后,《易经》这本书是怎么流传至我们今天的?历朝历代、各门各派学者对其又是怎样的理解或传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之一,当然还包括了其重大的社会价值。
大家对《易经》这本书或多或少可能都有点印象,那么,我现在想问问大家,《易经》是本什么书呢?读过的同学脑子里大概会有印象,《易经》里面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卦辞、爻辞,还有一些读起来不明就里的、搞不明白的象征意义;而没有读过的同学,您对《易经》又是怎么理解,难道就是我们在社会上听说的那个所谓的《易经》吗?
大家想想,翻开《易经》第一页,写的是什么呀,读过的朋友?是不是写的那个什么:“人中窄小印堂黑,从小父丧母西归,娶妻要待中年后,又遇大难各自飞”,是写这种吗?还是写的“掌中横生断命纹,幼时肯定受孤贫,要想从今走富贵,你克去本夫再嫁人。”?各位同学,《易经》写的是这些内容吗?
各位,《易经》里面绝对没有这些文字。这些文字都是马路边、公园门口坐马扎的那些老师,为了通俗易懂地告诉那些求卦、问签的人而编出来的。《易经》的原文里是没有这些东西的。那么,既然《易经》的原文里没有这些东西,那《易经经》的原文里都是些什么呢?都写了哪些话呢?
好了,我给大家背几句《易经》中的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家知道吗?北京的朋友更熟,在“清华”的大门上刻着呢;还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还有后面“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就是现在成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来历。其实《易经》里面蕴藏的成语太多了,我给大家再说几个。你比如说“七上八下”、“否极泰来”、“夫妻反目”、“匪夷所思”等等这些成语,都是从《易经》里来的;另外,还有北京的一个区,以前叫县现在叫区:“密~云”。“密云”两字出自《易经》里面小蓄卦:“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北京还有一个丽泽桥,“丽泽”也是从《易经》里来的。《易经》里的东西太丰富了。接着往下,《易经》里还有“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大家都熟吧。另外还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全是《易经》的原文。咱们回农村老家,经常看到好多人家、祠堂的对联,都写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从《易经》里来的。还有经常说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穷则思变”,这也是易经的原文;还有“凡易之道,以时偕行”,就是现在说的:“与时共进”、“与时俱进”;还有“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就是现在所说的:“居安思危”……等等,都是从《易经》的原文演变、归纳、总结、提炼而来。
讲了这么多,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易经》是怎样的一部书?”还有人敢说“它是算卦的书”吗?通常我在线下上课开场白的时候,也常常问这个问题。无论是什么班,全场学员都会异口同声说是“算卦的书”。但在我讲完前面这些与《易经》相关的、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后,再问大家《易经》是本什么书?这时候就没人再敢说《易经》是算命的书了,这时就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了。
《易经》这本书,我们现在随便查一下,比如去百度上搜一下,就会得到一堆结论:说它是群经之首、大道之言,是中华文明的DNA。这是对《易经》高度的评价。数学家说其是数字本质的模型,天文学家说其研究了天体运行的规律,历史学家说其是宗教哲学的理论,生物学家说其是破译生命的密码,农业家说其是农事作业活动的指导,……不一而足。这是我们后世对《易经》的一个总体的、还算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易经》既然上升到如此的高度,那我们说是不是真值得我们学呀?好好学之后,一定会有很大收获,是吧?
那我想与诸位分享、汇报一下我读《易经》的感受和经验。我学了近三十年,其对于我的人生、我的工作,指导意义是非常大的。我是中文系出身,书读得比较多,而就个人体会来说,《易经》给我的指导是最大。所以,我也就不由自主地希望借助于各种机会,将我近三十年的一点学习心得,与更广、更多的朋友进行分享和交流。
《易经》好学吗?我给大家说,《易经》它真的不是很好学。关于学《易经》,有三个说法:第一,不学一定不会;第二,学了也不一定会;第三,一旦学会——终身受益。
那大家又有问题了:我怎么才能学会呢?以我这么多年学习《易经》的经验,我觉得:应该在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的前提下,自己多读、多念、多背。其中必然会有我们理解不了的地方,这太正常了。六十四卦大概会有六十二卦理解不了。也许我们平时就只听过乾卦与坤卦。那么怎么办呢?那就是当你不会的时候,带着问题再去读,再去向老师请教,这样的话,你自己就会慢慢的融会贯通出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6-7-26 18:18:04 |只看该作者
我最初读《易经》时,也是一头雾水,不明就里,很多疑惑,搞不明白。这么多年学下来,也是先是自己苦苦的摸索,后来也是(带着问题)四处求师。有些老师是在其中的某些方面具有超人的见解——其在这方面点拨一下,打开思路,其它方面就一通百通了。
好啦,话讲到此,再问大家:《易经》是什么样的一部书?还有人坚持说它是算卦的书吗?没有了?诶呀,可惜了,希望有一位同学坚持(这么说)。只要有一位同学坚持,我就送你一大礼。然而,《易经》本质上就是一部占卜的书。“占卜”,现在俗称“算卦”。叫“算卦”有点俗,但《易经》的占卜是一定需要算的,一定是要用数字说话的。我们这次的课程,后面会有安排,教大家如何运用古人的两到三种方法进行占卜。
那古人为什么要占卜?大家不难理解。先民们生产力低下,科学水平也不高,遇到事解释不了,比如:刮风、下雨,甚至对于更要命的地震,他们无法解释,怎么办呢?他们就觉得这一定是上天在给我们指示,在给我们暗示,我们得想办法和上天取得联系。
那怎么跟上天取得联系呢?上天又没有QQ、又没有微信,我们联系不上,怎么办呢?我们得想办法。想什么办法呢?找一个乌龟壳,在上面扎一个眼,然后把乌龟壳用土埋起来。大家看看“算卦”的“卦”字,先看右边那个“卜”:那一竖就是乌龟壳侧面的象征,那一点就是在乌龟壳上扎的眼;左边上下两个土,就是把扎好眼的乌龟壳放到土堆里面,然后在外面架上柴~~烧。
架柴的数量与所需求问的事情,是有直接关系的。这就有点像咱们小时候,在农村偷老乡的地瓜后整个小土堆来烤。
然后烧~烧~烧,在烧完之后,等到柴火自然熄灭之后(不能自己用水把火浇灭,那是不成的,一定是要等到火自然熄灭之后),把土扒拉开,就会看到乌龟壳上就有了裂纹,然后就由一个专门掌管占卜的官员——筮官——把有裂纹的龟壳拿去看(筮官,在古代,最低是县级干部,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号称什么都懂)。这个筮官然后拿着这龟纹去给占卦的人说:什么情况什么情况,上天对我们的暗示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
另外有个概念大家要搞明白:古代不是谁都有权利算卦的,一定是达官显贵才有权利算卦的。不像现在,没事咱去河边,去公园门口,五块钱算一卦。在古代可不是这样的,只有有身份的人才可以占卜算卦。古代的人占卜算卦,一共大概有四大类事:第一改朝换代;第二出兵打仗;第三种苗插秧;第四婚丧嫁娶。大概就这几类(算卦),别的不算(卦),而且一般的平头百姓是没有权利算的。
此外,还需要明确的是:“卜”与“筮”是有区别的。“卜”指的是龟卜,就是拿龟壳卜;“筮”指的是蓍草占,就是拿蓍草占。蓍草就在河南一带出生,别的地方没有。它从土里拔起来之后,有很多根——传说有六十四根,根根相连,所以将之晒干后用来占卜。后面课程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可以给大家讲讲古人是如何用蓍草占卦的(需要大家自备五十根牙签或筷子)。
既然说到了“卜”与“筮”的区别,我们就小插一题外话:中国文字是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字没法比拟的。我们中国经常将两个字挨在一块用而构成一个词,让我们觉得两个字一样、一个意思。但这两个字是一样的意思吗?比如:基础,基跟础一样吗?池塘,池跟塘一样吗?“坟墓”,坟跟墓一样吗?睡眠,睡跟眠一样吗?宇宙,宇跟宙一样吗?耕耘,耕跟耘一样吗?更有甚者,连“沐~浴~洗~澡”这四个字,都指的是洗身上不同的地儿。各位同学,有谁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么?我们简单讲两个。“睡~眠”,我们常常说“要保证睡眠”,那我们可明白“什么叫睡,什么叫眠”呀?古人讲,坐着打盹谓之睡,推倒放平谓之眠,这是两字的区别。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名篇中就有过一句:“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 “池~塘”,池与塘有什么区别呀?方为池,圆为塘。这就是池跟塘的区别。那较真的同学也许会继续问:椭圆叫什么呀?椭圆的也叫塘,只要不方都叫塘。其它先不讲了,后面碰到了再讲。
我们先继续回来讲占卜,古时候是如何占卜的呢?那个时候没有文字,大概公元前五千年到三千年之间,大家就是靠裂纹,用龟卜的方法来占断吉凶。后来有了文字,出现了甲骨文,并刻在了用于占卜的龟壳上。那如何在龟壳上刻字呢?比如说,皇上问卜筮官:我打算领兵去打旁边某某国,你给占一卦,看看上天让不让咱打?这卜筮官心眼活络,他接着话茬问皇上:您觉得咱是该打它呀,还是该打它呀,还是该打它呀?皇上说:我觉得这小子不老实,该打。如此一来二去,这卜筮官就号准了黄帝的脉,于是就不动声色地迎着皇上的意愿来“做局”:在占卜时往龟甲上刻字(在龟壳左边刻“打或战”,右边刻“不打或不战”)时,会迎合皇帝的意愿,将“战”的那边刻得深一些,将“不战”的那边刻得轻一些。刻完之后,埋到火里一烧,那刻得狠的一边自然会先裂开。然后卜筮官就告知皇上:上天旨意要打它。于是皇帝就公告全国“奉天承运,替天行道”,旋即开打。也许,中国最早的作弊就是从这儿来的。
总结一下:《易经》是什么样的一本书呢?
第一,《易经》本质上就是占卜之书。大家可不要小看它是占卜之书,就是因为它本质上是占卜之书,才逃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那一把大火,逃过了熊熊秦火那一劫,避免了付之一炬,也才有了我们后人得以有幸能够读到它、学习它、领悟它其中的智慧。
第二,《易经》是结构最为奇特的书。什么叫结构最为奇特呢?世人对《易经》如此评价:其创作时间是“世历三古”,其作者是“人更四圣”。什么叫“世历三古”呢?它的创作时间从上古到中古到下古(我们也叫近古),经历了漫长的大约4千多年时间。从伏羲时代约距今七千年,到孔子时代约距今两千五百年——给《易经》加注,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大约四千多年的历史而终以成书。上古,我们指的就是“伏羲~神农氏~尧舜”这个阶段;中古,我们指的就是“夏~商~西周”这个阶段;下古(也叫近古),我们指的就是“东周~汉朝”这个阶段——成就《易经》这本书前前后后经历的时间就是如此地漫长。
那什么叫“人更四圣”呢?指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一共有四位圣人。
第一位圣人就是伏羲氏。伏羲时代是没有文字的,他只是把八个卦画了出来。怎么画的呢?他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是《易经》里的原文),发现了阴爻、阳爻,一长横“—”代表阳爻,两个断开的短横“--”代表阴爻,然后通过阴阳爻的组合,画出了八个卦,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换算成自然界的现象就是:“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文字,只有这八个卦,所以《易经》在最初被人们称之为“无字天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6-7-26 18:28:24 |只看该作者
伏羲在距今七千年左右完成八卦后,大概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时期,《易经》成书的第二位圣人出现了:周文王姬昌。他当时还只是商朝商纣王时期附属国的一位小诸侯。因其德行好,将自己的诸侯国治理得很是繁荣昌盛。当时没有通行证、绿卡一说,老百姓出于本能都乐于向生活水平高、赋税低的地方迁移,于是周文王的诸侯国里的人口就越来越多,国力也就自然日益强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口是国力强大与否的关键因素。首先人越多,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就充足;其次人越多,国家军队的兵源就充足。这于周文王是好事,但商纣王对此就很不高兴了。商纣王终究编排了个理由将周文王关在了羑里城(今中国河南省汤阴县北,距离北京500公里左右)。周文王被关了七年,此期间他就把伏羲在(那时的)四千多年前画的那八个卦,两两组合,衍变成了六十四卦。
伏羲的卦是三画的卦,我们叫“金卦”,每个卦只有三道,整个的长道称之为阳爻,两个短道组成的称之为阴爻——共计八个卦,此又称之为“先天八卦”。而周文王将这八个“三画卦”两两组合形成了“复卦”、“重卦”——即推演为了六十四卦,又被称之为“后天八卦”。这“后天八卦”的每卦都是六爻卦——每个卦都有六道,由六道阳爻或阴爻组成,《易经》里直接体现的是这种卦。
再说周文王把六十四卦都弄好了之后,看自己还没有被放出去的迹象,就将六十四卦加上了卦辞和爻辞。至此,这本书才基本成型。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周文王在监狱里写成的。当周文王被关了第七年的时候,商纣王以为他疯了,就抓了他天性纯孝的嫡长子伯邑考(姬考)并杀了,剁成肉馅儿,包成包子给他吃。周文王装作吃不出来,还接着在地上画那道。商纣王以为他真的疯了,就把他放了。
周文王回去后,秣兵历马、卧薪尝胆,进一步发展GDP,增强国力。最终他的嫡次子姬发即后来的周武王继任后,将商朝推翻了。在此期间,周文王的嫡四子姬旦即周公,将其父八八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又加以补充和整理,于是就这样整体性地完成了全书。至此,《易经》成书已经历了三位圣人:伏羲、周文王(姬昌)、周公(周文王嫡四子姬旦)。这本书到此为止还不叫《易经》,叫《周易》。
说到跟“易”有关的书,历史上还有另外两种“易”:《连山易》和《归藏易》。《连山易》相传是神农氏所作,其将艮卦放在了(六十四卦的)第一位(《周易》是将乾卦放在第一位)。艮,指的是山。《归藏易》相传是轩辕氏所作,其将坤卦放在了(六十四卦的)第一位。坤,指的是地。而经历了这么多年下来,《连山易》、《归藏易》两部书已销匿民间,我们几乎无法看到完整的存稿,也就无从研究了。此“二易”,与《周易》一起被世人称之为“三易”。我们现在所学之易,一般就是指《周易》。
《周易》成书的大体时间是距今三千多年前,此后又经历了伍佰多年,传到了当时已五十岁的孔子手里了。孔子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南宋叶采曾用“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来形容孔子废寝忘食的状态。还有“韦编三绝”的一个成语,也是描述孔子当年勤奋读《周易》的事儿。此处的“三”指的是“多”的意思,是说孔子读《周易》读得串竹简的绳子不知断了多少次,串上之后又接着读。孔子不但读来读去,读的时候还有感而发,自然而然地为《周易》写了十篇读后感或者叫注解,我们学术界称其为《十翼》,
是对《周易》的支撑、辅佐,帮助它飞翔得更加广阔、遥远。《十翼》就是十篇小文章、小读后感。
《十翼》包含十篇共计七种。其中,《彖》、《象》、《系辞》三种各有上下篇合计六篇,《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四种各一篇合计四篇,共计十篇。因为是十篇,所以称之为“十翼”。这十翼,不单单是对周文王当年卦辞、爻辞、占辞、断语的注解,而是更多地加入了很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里面。书行至此,这本书才真正叫作《易经》,是《周易》加上孔子的《十翼》。孔子也就是《易经》成书“人更四圣”中继伏羲、周文王、周公后的第四位圣人。
所以,《易经》这本书就是从最古老的占卜之书开始,然后“世经三古,人更四圣”而最终成为一部阐述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之作。
为什么用“天人合一”这个词?因为周文王在写《周易》的时候,大多内容是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占卜来揣测天意,如何来领悟神明对我们的指引。而孔子又从周文王笔下单纯的、对天意的揣度中,从中引申、启发、演绎出了很多用天道来指导人道的智慧,就是我们如何效法天体运行的规律,来指导我们每一个人在纷乱复杂的人类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智慧。由此,《易经》就上升为了一部集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大成的哲学经典。说到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刚才说“睡~眠”、“池~塘”都有区别,那么“经~典”有区别吗?一定有区别。
什么叫经典呢?如果要对经典下一个定义,那就是:针对某一学科,历史上公认的、各个朝代的最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总集合,叫经典。那经和典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一旦什么被称作“经”了,后人是不敢改的。换句话说,现在只要拿到一部书它叫了“经”,你放心,你所看到的一定是它叫了“经”的那一刻起,文字是没有变化过的。当然,流传这么久,个别错别字或标点符号或断句位置的有所调整不包括在内。所以说,《诗经》在孔子没有编、删、截、改、整理之前,叫作《诗三百》。孔子当时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之后,从那时起,我们才称其为《诗经》,流传到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当年那样的,包括我们经常读的《道德经》。老子成书的时候不叫《道德经》,就叫《老子》五千言。直到唐代皇帝认为老子那部书很值得推崇,就叫作了《道德经》,流传到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当年那样的。典,就没有那么严苛的规定了。比如古代的药典、法典、字典,可以随便改。我见过一本药典,不算早,也不算晚,明朝的,被改得乱七八糟。这就是经和典的区别。“经”无人敢改,“典”可以随便改。所以,大家若拿到一本书,带“经”字的,肃然起敬就没错,读它就是在和几千年的老祖宗对话,就是在跟历朝历代的古圣先贤所有读过那本书的人在做能量的交流。
综上所述,《易经》:第一,本质上就是占卜之书;第二,它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非常的复杂;第三,由于孔子为其作了注,这本书由占卜之书变成了伟大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之作。
那么,我们学习易经是为了什么呢?翻开《易经》的原文,里面的内容就是每一卦的卦象放在那里。比如,乾卦,就是六个阳爻排列,六个一摞在一起,后面写:“乾:元,亨,利,贞”,这就是它的卦辞。然后下面,从初九“潜龙勿用”,到九二“见龙在田”,到九三“终日乾乾”,到九四“或跃在渊”,到九五“飞龙在天”,到九六“亢龙有悔” (就是降龙十八掌里面的最后一招),到上九“见群龙无首,吉”。这是周文王在三千多年前写的。然后在这之后,就是彖辞、象辞、文言、还有后面的序卦、说卦,就是孔子给作的注。比如我们在乾卦里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孔夫子在《象辞》里给“元,亨,利,贞”加的注。同样,在坤卦里面,“利牝马之贞”里面,孔子也加了注,叫“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后人把它提炼下来,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所以,要是从《易经》原文来看,《易经》就是讲占卜的,也就是算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6-7-26 18:34:41 |只看该作者
那么,至于有些朋友问的风水、测字、相面之类的这些东西,在《易经》里哪里写着呢?我告诉你,这些东西,《易经》里面是没有的。这些东西是在孔夫子加了注,叫做《易经》之后,又经过了大概五六百年之后,到汉朝以后,一些研究《易经》的学者,自己根据研究《易经》的心得体会,发展、演绎出来的门派或者学术派别,有了风水学、面相学、八字学、摸骨……最奇葩的还有“观臀术”。“观臀术”就是看人家的屁股给人家算命。这些东西《易经》原文里面都是没有的。《易经》原文里面就是一些占卜之词,加上孔子的智慧之词,如此而已。本人学《易经》那么多年,到处讲《易经》,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讲完之后同学们都会来问:您讲的智慧方面的东西我慢慢理解,您再给我们讲讲算卦的事儿呗。大家都这样,我也没办法。其实,按照《易经》里面指引我们的学占卦,是学习卦辞、爻辞的非常有趣儿的方法——通过占卜来学习《易经》,慢慢的也就明白和记住了。
给大家举两个个小例子:
去年夏天之前,我在清华讲课。课后有位女同学来问,“韩老师,我按您课上所教的“数字”起卦法最快的,随便看一个数,和“三个钢镚扔六次”起卦法占了一挂,您帮我解解”。我说,“可别弄错了,占卦只能用一种方法,不能两种同时占。”女同学说“我知道,我就是按三个钢镚占的——占的“随卦,六二”,请您解解”。我说,该卦是《易经》的第十七卦,“泽雷随”——“上卦为兑,下卦为震”,是“随卦”。“六二爻——系小子,失丈夫”。我说,这个卦就是告诉你:“把儿子看紧喽,老公可能就要跑”。女同学听后脸都白了。我说不至于吧,咱们这个不算数,因为你这个占卦的程序也不符合周文王占卦的要求,如“沐浴更衣,净手,焚香、祷告”等等,你也就是在课间的时候随便占了占,所以不作数,别忘心里去。她说“韩老师,真不是,你知道我问的是什么事儿吗?”我说“如果你要是方便给同学们说一说,你就说说吧。”(因为当时周围围了好多同学)她说“我问的事是‘我过了夏天要陪孩子去美国读书去,所以您看,我占的这一卦“系小子,失丈夫”,我该怎么办呀?”我说“哎哟,你可千万别当真,我这只是按卦进行解释。……最后我说,“想再占,最好按程序,3个月以后按规程,在家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再占一次看看。”后来不知这位女同学是否去了美国。这是一个事儿。
还有一个例子。北京的一个同学要去天津谈业务、签合同,出发前一天占了一卦:“明夷卦”,是《易经》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上坤下离”,占的“六二爻”变,他请我解解。我说“卦象说‘出去做生意用车,古代是牲畜拉车,去的路上牲畜左腿坏了,还需要用更强壮牲畜的去拯救’。因为“六二爻辞”解释是“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同学问是什么意思呢?我说,“不好说,你去的路上走京津唐高速,开车慢一点,遇事不要急,求稳,早点出发”。同学说“记住了,韩老师你放心“。结果第二天上午九点给我打电话说,“韩老师太神了,您解的卦太准了。我刚下高速,我车的左后轮就爆胎了,我按您说的,我开的80迈车,很慢,人没出事。”我说,“没出事就好。”但车胎是报废了。
所以,根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对于《易经》教给我们的占卦,你说它准吗?如果你牵强附会的说,你说它准,大家肯定说你唯心的。但是呢,如果你是认真的按照他的方式来,以我个人的理会啊,我谨代表我个人的这个心得和体会,它的准确度,真的,它的“能量出乎咱们的想象”啊!(用句广告词说)。我这么多年是这么认为!这个课之后,李老师给大家安排了,给大家讲两种起卦的方式,学会之后大家试试,就知道了。
这是按照《易经》里的占卜,我给大家举的这个例子。另外,《易经》里面更多的这个占卜之辞,就是告诉大家,你要注意什么,不要注意什么;要干什么,有利还是没利。你比如说,咱们大家占卦,占到“坤卦”,这是《易经》的第二卦,大家都知道《易经》里的两个卦——“开门卦”,“乾、坤”两个卦,左右两个门扇,你这么记。“坤卦”里面就告诉你这个“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你比如说你要出门儿,比如你要去这个做生意或者去开拓市场,你要占到这卦,西南能得朋友,东北失去朋友,那就指导我们往西南走。你要占了这个卦,你就往西南,不奔东北了,结果,事也成了,你去感谢这个古圣先贤、感谢孔老夫子,对我这个指导得非常好,我挣了大钱发了大财。然后这个孔老夫子一看,你这孩子这么好啊。天上飘来四个大字儿,叫“知止不殆”,就是说知道什么事儿该做,什么时候该停止。不殆,这“殆”就是这个麻烦、灾祸,送你四个字儿,叫“知止不殆”。
那么,另外还有一个孩子,喜欢上一姑娘,比如占卦占了个蒙卦,《易经》的第四卦,占到“六三”。“六三”怎么说呢?叫“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什么意思啊?这个“躬”呢就是“鞠躬”的“躬”,当自身讲。“勿用取女”,你不是要问吗,能不能娶这个女人哪?《易经》里说不要娶这种女人。那这种女人怎么了?见金夫。什么叫“金夫”?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土豪。“见金夫,不有躬”,是说这女人一见了土豪之后,就把握不了自己啦,跟着土豪屁股后面一直喊:土豪土豪,我们做个朋友吧,我们做个朋友吧,我们做个朋友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要娶了这样的女人,最后你“无攸利”啊,没什么好处。那你这孩子说‘我就不听你这《易经》里说 ,我就要娶’,你娶完之后发现,得,你这结婚没几天,外边儿给你置办的人可算是不少了,相当于这个“众筹”啊。你一个人出钱,这个使用权在大家,哈哈。然后你去忏悔,说‘古圣先贤哪,这个我错了,我不听话,成这样了’。然后,天上白云又飘来四个字——上一个词叫“知止不殆”——你这个叫“NO ZUO NO DIE”,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这个给大家开玩笑,啊。大家听课,我水平低,怕大家听课听得困,加几个小片花儿。
所以大家要明白了,《易经》这本书,它里面的这些东西呢,就是我们说的,从占卜之辞里面来让我们看到,它蕴藏的这种宇宙的规律和人生的智慧。
那么您说《易经》这本书,对我们中国人的这个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有哪方面的影响呢?我给大家来说一下。在这个《易经》里面的第二十二卦——这个叫“贲卦”。这个“贲”,就是那个“喷火”的“喷”去掉“口”字边儿,就是“愤怒”的“愤”去掉竖心旁,这个字。那这个“贲”当什么讲呢?这个“贲”当“装饰”讲,这是《易经》的第二十二卦,“上卦是艮,下卦是离”,“山火贲”。当年孔老夫子在鲁国的时候,国王请他当官,说你“孔哥,孔哥,你出来当官儿吧,我们许你高官卦厚禄”。孔老夫子说“别慌,让我回去占个卦”。孔老夫子一辈子占过俩有名的卦,第一个就是这个。占完之后是个“贲卦”,他就明白了,闹了半天这是我过去给你们当装饰,当花瓶,当摆设啊。我不干,我不去,就跟人家辞了。辞了就发现这个国家对他不太满意,皇上对他也挺生气,我怎么办呢?过了三个月(占卦必须同一件事情在三个月之后再占),又占了一卦。大家猜,孔老夫子占了一什么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6-7-26 18:38:48 |只看该作者
孔老夫子又占了一卦,这回占的是《易经》的第五十六卦,叫“火山旅”,“旅”就是旅行的“旅”,“上面是离卦,底下是艮卦”。刚才是“山火贲”,那是它的“综卦”,错过来——“火山旅”。孔子一看,得了,老天让我出去旅行啊。于是孔老夫子挈妇将雏,装上行李,带着辎重,开始了十几年的、带着他的学生的周游列国之旅。这是孔老夫子这辈子给自己占过的有名的两个卦,这个是可以见一些史料的。
    那么在这个“贲卦”当中的这个“彖辞”,也就是孔老夫子“彖辞”上,有这么几句话:“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几句话非常重要。第一,是“人文”这个词,是第一次在中国的文字上出现,就是在《易经》,“人文”。还有一个词叫什么?“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这两个字是第一次在《易经》里出现的。大家记住“人文”、“文化”这两个词都是从《易经》里来的。
    “人文”这个词,我们现在如此定义:凡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及从事的实践活动。这个“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指的是这个‘天道规则’;“人文”指的是‘社会人伦’。这个社会人伦,就是我们后来儒家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朋友这些,也就是儒家讲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个就是孔老夫子讲的五伦。这里讲的“刚柔交错,天文也”中的‘刚柔相错’指的是天跟地相互融通、互动;“天地互动”指的就是‘云行雨施’,这个云下雨落到地下变成水,水再蒸发回到天上变成云,攒得多再变成水落到地下;“天地互动”还指是太阳和月亮的交替运行,对应出了昼夜交替、寒暑交替,这就是自然界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这个“止”当什么讲,当约束讲,‘人文’就是我们要用文明来约束人们的一些行为规范。这就是我们说的人伦了,就我们刚才说那五伦。
那么,这个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就是指要通过观察天象和学习《易经》,了解天道——自然规律而知道“时”的概念,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就是时变。古代是农业社会,人的社会劳动一定要符合这种时序的变化,顺应自然,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一个原则。人类只有自觉地与自然界的时变相适应、相协调,才不至于被饿死。那“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吃饱了肚子,不饿死后,干嘛呀?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这种时候,仓库里有粮食了,衣服也穿暖了,吃也吃饱了,才能知荣辱,知廉耻,在这种情况下,再“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用人文的约束来教化天下的这种大化,这就是我们说的“文化”!这也符合了《易经》的原理。《易经》一直强调的就是人文、化成,同时也暗合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今天我跟大家讲三个词:“文化”、“智慧”、“事业”。
文化,我们已经讲完了,“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称“文化”。另外再讲两个词:一个叫“智慧”,一个叫“事业”。
刚才我们已经讲了一堆了,“睡眠”、“池塘”等等。那你说“文化”、“智慧”、“事业”这三个词,每个词的两个字看着都相近,有区别吗?一定是有区别的!
“文”跟“化”的区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指的是一个小范围的、或者是只指你自己内在的文明的约束;而化成天下,就是通过你的努力把这种文明的约束推广到天下去,这叫化——文与化的区别。
“智”跟“慧”的区别。内修叫智,诲人叫慧。我们通过内心自己的学习,把自己的心智提高,这个叫智;自己心智提高了之后,能够以此来影响别人,给别人以帮助,这个叫慧。换句话说,智就是教会你怎么开车,怎么踩油门,怎么开得快。而慧是教会你往哪儿开,去接谁,关键是什么时候踩刹车,这叫慧——智与慧的区别。
“事”跟“业”的区别。现在都在说:我们都在做事业,我们都在做事业,做大事业。那什么叫事业?《易经•系辞》里面有句话就是对应这个“事业”,它是通过八卦的变化做了表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是我们说的事业的定义。用白话文来解释:“形而上者谓之道”就是说圣人是通过学习《易经》的卦象和它的卦辞、爻辞,通过它的形体的上层所蕴含的道理来了解它的这种智慧。“形而下者谓之器”,做一个瓦罐、做一个铜鼎,都是根据《易经》的卦象来的(后面会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当你这人把这个《易经》的六爻变化的智慧都学会,而且把它推广到社会上通行开来的时候——即“举而措之为天下之民”,就是像圣人一般靠《易经》之所学为天下民众谋福祉时,这叫事业。
说白了,“事”指的什么?“内圣”,“业”指的什么?“外王”。如果我们做的事情只跟自己有关叫“事”;但如果做得足够大,足够有意义,能对别人带来影响,能给大家带来好处,能给更多更广泛的人群带来帮助,才能叫“业”,否则只能叫“事”。
那么大家再看这三个词:文化、智慧、事业。其中“文、智、事”这三个字无一不是在从我们内身的修炼做起,进而达到“化、慧、业”的三个高级境界,从而完成人生的文化的学习、智慧的修炼、事业的大成,以此获得人生的圆满。
好了,我这儿已经超时了,耽误大家时间了,大家听课辛苦了,对大家表示感谢。我有什么讲得不清楚的,或者大家还想跟我探讨的,欢迎留言,我在线恭候。
再一次感谢大家,谢谢同学们能给我这个机会,一起交流、学习,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6-7-27 12:56:49 |只看该作者
第二讲  易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各位同学晚上好,我们现在开始今天的课程。
上次课呢,我们给大家把《易经》的形成、它的成书、它的特点给大家讲了一下,我们现在简单回顾一下:《易经》在它叫《周易》的那个时候,它是一部占卜之书,如果从伏羲一画开天、把八卦画出来之时算,距今已7000多年的历史。在那个阶段,它叫做“无字天书”。再到后来距今3000年的时候,周文王因为进监狱(《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把那八个卦两两重合,演变成了八八六十四卦。
有一个概念大家要认清,如果我们看一本书,一说八经卦,这个经卦,指的是三爻卦,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个卦,是伏羲画的,每个卦是三画。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 这部书的64卦,每一个卦都是由两个三爻卦重合而成为的六爻卦,我们称之为“重卦”(“重”就是重叠的“重”),所以,请大家记住这两个概念。周文王之后,他的儿子周公又做了一些补充和修订。那个时候就基本成书了,刻在竹简上,叫《周易》。
又过了500年,孔老夫子拿到这本书之后,深入学习,感慨万千,奋笔疾书,写了十篇读后感(或者我们叫心得、注解),这个我们管它叫《十翼》,叫《易传》的部分。它跟之前的《周易》合在一起,我们管这部书叫《易经》,所以《易经》是“世历三古,人更三圣”的这么一部结构奇特的书,这是我们昨天讲的第二部分。(“世历三古”,即:上古,中古,下古;“人更三圣”,即:伏羲、周文王、孔子。)
第三部分,就是因为孔老夫子对它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深刻的解说,才使我们后人能够最大程度的来接近当年伏羲画卦和周文王以及周公他们作爻辞、卦辞注解的本源精神,这是孔老夫子为我们立下的功不可没的功劳。
这部书,我们给它定位的是“蕴含宇宙规律、人生智慧的哲学之作”。那么,究竟它是怎么能称为哲学之作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话题。
《易经》和我们先民们历朝历代的生活工作有什么联系呢?这里面我给大家说几个:《易经》在历史上,农业学家就是把它作为农事作业的指导书;而天文学家说它揭示的是天体运行的规律;历史学家说这就是宗教,这就是哲学的起源;生物学家说这是解开生命的密码;数学家说数字本身的模型就是靠《易经》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而建立起来的;更多的占卜学家说这是我们算命预测的鼻祖……大家对《易经》的这些林林总总的评价,或者说我们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当中,对它作出了这么一个公认的结论。
那么,怎么说这种结论就能称为哲学呢?我觉得孔老夫子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他在《易经》里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6-7-27 13:01:06 |只看该作者
就是说,《易经》里的大道理、大智慧,我们老百姓每人每天都在用,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即便是这样,它就能上升为哲学之作吗?我们再往下看。
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哲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有自己独特的论点;第二、有支撑论点的证据;第三、能够形成完整的、自我的理论体系。这是哲学的三个特点,大家忘了可以回去补课,这都是上学的时候学的。我们拿这三个来衡量《易经》,看看它是否具有这么三个哲学的特征。
首先,《易经》被历朝历代各门派的学家(虽然各门派的学家,有时候也打嘴皮子官司,“自古文人相轻”这话是有出典的。),称之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华文明的DNA”,这个评价忒高了。群经之首——先说四书五经,我们知道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说,还有一个《乐经》[yuè],叫六经,但是后来《乐经》亡逸了,亡逸在民间,我们现在没有成本的记载,所以读不到,还是叫五经。至于后来又有了十三经,那个(十三经)是南宋时期逐渐固定下来的称谓。
其实就是把五经、六经(六经找不着了)上升到九经,最后又把一些传,如《左传》《公羊传》、还有《孝经》、《尔雅》甚至《论语》、《孟子》,把四书里的东西也加进来,统称为十三经,这是到南宋的时候才形成的。无论它是五经六经、九经、十三经,《易经》被大家称为群经之首,或者也有的老师说它是群经之始,都不过分。另外呢,我们讲三贤,有的老师在江湖上讲三贤,三贤指的就是《易经》、《道德经》、《南华经》,《南华经》就是我们说的《庄子》,《道德经》就是《老子》五千言。
所以,无论是十三经还是三贤,都是把《易经》放在了首位的。
古代有一个说法:“不知《易》者,不能为太医,不知《易》者,不能为国相”!太医,指的是比大医生还厉害一点的医生,后来也指在宫里给皇帝看病的医生。当然给皇帝看病的医生肯定比一般的医生要高,叫太医、御医。不懂《易》者,不能为国相(国相、丞相,就是咱们现在的国家总理这个级别的)。所以,在古代,做到一定程度的官,必须得把《易经》学好。
那么,我们现在把《易经》重视落实到这种程度,它从根上说可是占卦的书啊!占卦的书跟当太医、当国相,跟悬壶济世、解贫救苦,跟治国安邦,有何联系呢?往下说,大家就知道了。
古人把《易经》学通之后怎么办呀?有一个说法,“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君子”泛指读书人,泛指没有得到功名的读书人,还在“穷则独善其身”、日夜盼望着“达则兼济天下”的这些人,平时呆着干嘛呀,就“观其象”,这个“象”指什么呀?这个“象”,就是《易经》六十四卦每个卦的“卦象”。
而“玩其辞”,就是玩味周文王当年写的卦辞、爻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什么意思呢?不是光玩啊。如果你要有所行动,你要办什么事情、干嘛呢?就要“玩其占”,按照周文王在《易经》里面写的占卜的严格的仪式、程序,占(卦)!占完之后,发现什么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6-7-27 13:06:10 |只看该作者
来观察它的变化。你做到这个程度叫什么?“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就是孔老夫子说的,‘说你做到这个程度,自有老天来保佑你,你是吉,无不利,没有什么不利的’。
孔老夫子还说:“圣人之道四焉”。圣人有四种事情,“言者尚其辞,动者尚其变,制器者尚其象,卜筮者尚其占。”
“言者尚其辞”,就是说,说话时以能引用《易经》里的名言警句为荣;“动者尚其变”,你要做一些事情,就要观察每一爻象,每一爻的变化它蕴含的道理;“制器者尚其象”,制造器物的人从里面学卦象的样子来做出器具来。
前面说的都是一般老百姓、一般读书人,那皇上怎么办?这里面也有说,古代君主“将以有为也,将以有行也”。君主将要干事、将要有行动,“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就是必须得问。问指的什么呀?就是占问,就是占卜,占占问谁?问“天上神明”,问周文王的代言人,问伏羲,问悠远的远古,给我们带来的指示“其受命也如”,就是按照这些指示办事,就是没问题了,“远近幽深,遂知来物”。(原句:是以君主子将以有为也,将以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给大家讲一卦,鼎卦,叫“火风鼎”。这个“火风鼎”是易经的卜筮卦,上卦为离,下卦为巽,也叫外卦为离,内卦为巽。这个“火风鼎”就是一个青铜器做成的大鼎的样子,底下两条腿儿,中间三个阳爻是个什么?就是它那个大肚子,上面紧接着一个阴爻,那是俩耳朵,一个耳朵上,还有一个眼儿,然后鼎想搬走的时候怎么办,找根棍,从眼儿里一穿,俩人一抬,就走了。“制器者尚其象”,器就是器物,铸造器物的人,从卦象里得到启示。还有一个“卜筮者尚其占”,就是卜筮者推崇的占卜的方法。
“远近幽深,遂知来物”,就是你通过这些事情,皇上就知道远近、幽深的这些事情,“遂知来物”什么意思?就是知道将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非天下之至精,孰能与于此也”这要不是天下最大的精华,谁能有这个本事啊!这对于皇上来说,《易经》这么做,他们就是这样了。古人这么做,孔老夫子的评价是“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大家看,易经里的这些词写得非常优美,对仗工整,音律整齐,真是写得非常好。我能背下来,不是我记性好,而是它写的非常好,写得容易背。
《易经》里面的爻象、卦象、爻辞、占卜之辞,真有这么灵吗?到底什么叫卦呢?咱们今天一定给大家把这个解释清楚。
我们上节课给大家讲这个卦,什么意思?右半边一竖一点,卦的卜,占卜的卜,一竖指的就是乌龟的侧视图(或者叫“横断面”),一点就是上面扎一眼,左边俩土把这东西埋上,拿火烧,这叫卦。
今天再给大家讲一个概念,就是“卦”者“挂”也。
《易经》这64卦到底是什么呢?我给大家说:《易经》这64卦,象征着人生的64种境遇。“境”就是境况的境,“遇”就是遭遇的遇。64卦,象征人生的64种境遇。每一个人在人生当中,总会或多或少、或早或晚的在各种境遇当中深陷其中。而当这个人深陷一件事情时,
有一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古人还有“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我们每个人深陷其中而看不清自己,怎么办呢?我们都说,哎呀,知人太难了!了解别人太难了!可是,大家知道了解别人太难了,了解自己就容易吗?我们每个人都扪心自问,你了解自己吗?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眼睛都是向外长的,往外看,看不到里边,你需要一个高度,你需要一个托身世外的环境,你才能把自己看清楚!这也正如孔老夫子当年在鲁国活得好好地,在那个小国里面,在那个王城(都城)里边。有一天出去踏青,鲁国东边有个小山包,往上一爬,爬到山坡顶上,哎呀,闹了半天,鲁国就这么点啊?这就是著名的孔子名句:“登东山而小鲁”。
后来孔子又出去走到泰山了,爬到泰山尖上一看,哎呦!别说鲁国了,连远处的齐国都看得一清二楚了!后来就有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说明什么问题呀?就是当我们一个人看不清一件事情,或者看不清自己在这件事情当中的真实情况的时候,说明什么呀?说明你站的高度不对,不够高,你思想程度不够高,所以你看不清。所以,古人也面临着我们现代的这种困难。但是古人比我们现代人聪明,我们现代人碰到这事干嘛?找人聊聊,问问高人,庙里找一大师,如果实在不行,马路边、公园门口,找一先生问问这事。
古人不是这样,古人干嘛?古人就想,我通过一种东西能不能把我在一件事情中所处的位置,所要发展的趋势方向,展示出来呢?他们就用什么办法?占卦!把每一个卦变成一幅图画或者变成一幅动态的小品故事,然后通过占卦找着自己在图画或者小故事或者电视剧当中的位置,然后把这个图画挂到墙上,干嘛?退后三步,自己退后三步回头看,看看自己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是什么样的情况?它的上是什么?它的下是什么?它的往是什么?它的以后的来又将是什么?各位,这叫“占卦”!所以我们说“卦”者,“挂”也。前面的卦没有提手旁,后边的挂有个提手旁,就是挂,就是把自己现在所处的人生境遇作为一个景象,画成一幅画挂在墙上,扭头自己托身事外,把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来回头看看自己深陷其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这叫“占卦”。
自己在一个情况当中,看看自己在这个大环境当中,处的位置是怎么样?你比如现在大环境非常好,我这个卦象是个乾卦,是个自强不息之卦,太好了!可是一看自己的位置呢,上九,是“亢龙有悔”的位置,你明白了,哎呦,我真不该这样作呀,我真不该这样无法无天了,我还得谦虚谨慎,这你就知道了。那么,如果你占的卦象非常不好,可是你在卦中的位置,也还算过的去,那么你就知道,我现在所处的大形势不好,但是按照我现在的位置,我现在该怎么办?我是不是该韬光养晦,我是不是该退避三舍呀,我是不是该继续自修身心啊。
所以,你占到《易经》的卦,占到凶,你也不用害怕;占到吉,你也不用兴高采烈。
《易经》一共384个爻辞,加上乾卦多了一个用九,坤卦多了一个用六,一共管它叫386爻,里面说到吉的爻,也就仅仅在100爻左右,甚至于不到,因为没有详细查。其他的吧,大部分都是一些悔、吝、无咎……,正儿八经凶的也没有多少。但即便是凶的没有多少,也有100多爻,有一百五六十爻的样子。剩下的,都是一些中间的,小小不言的,左右皆可的,这么一些占词断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6-7-27 20:36:03 |只看该作者
那你说我占到凶怎么办?我是不是就要死啊?我是不是完蛋了?没那么一说。占到凶,告诉你什么?就是告诉你,如果你还是按照你现在的行事方法来处理所有的事情,你就是凶的。而我如果得到了《易经》的指引,得到老祖宗的智慧,我觉得老祖宗说了,我这是凶的,我就得改变,对不对?
你比如咱拿乾卦(乾卦大家最熟悉吗嘛)来说,“亢龙有悔”。你为什么“亢龙有悔”啊?孔老夫子说得很好啊,“高而无位,贵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你可以有悔啊,你太高了,你配不上这个位置,我们现在叫德不配位;贵而无民,你自己高高在上,把自己弄得不接地气,底下没有老百姓来拥戴你;“贤人在下位而无辅”,那些有本事的贤达人士都是在最底层,混不起来,也没有人来辅佐你办大事,你混成这种情况,你不有悔谁有悔呀?!
所以,当我们占到这卦的时候了,你就会知道:哦,这是在提醒我们,我再这样下去就真的要无药可救了。所以说,学什么呀?孔老夫子针对这个,分外开恩,写了个用九,叫"群龙无首,吉",让你和大家打成一片,不要冒头,跟周围能称的上龙的人,首尾相接,一团和气,在天上共同飞舞,共谋大业,这,就吉了。这就是爻辞跟卦辞带给我们的启示。
再给大家说一个《易经》第47卦,困卦,泽水困。
《易经》有四大难卦,大家记着《易经》一共有六十四卦,有四大难卦。第一个卦叫水雷屯[zhūn],它是讲出生之难,始生之难;还有一个叫泽水困,干涸之难;还有一个坎为水,身陷其中,不能周转;还有一个水山蹇(jian),举步维艰,力量不达。这是《易经》四大难卦,蹇,坎,困,屯。
我们讲困卦,泽水困。无论我们是数字起卦法,还是三钱起卦法,还是这个50根筮草的起卦法,我们占了一个卦,占了一个“困卦”,占到了六三爻,爻辞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六三一定是阴爻。爻辞怎么写?“困于石,惧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见其妻,凶”。指的什么呀?你占到这一卦,你一看这是什么呀,哎呀,我被大石头给困住了,而且周围都是蒺藜(就是长刺的植物),扎着我不敢动,然后回家一看,还看不见自己的老婆了,凶。
那你说占到这卦你是不是觉得“哎呦,这怎么办呢?这玩意儿自己动弹不得,还没办法,好不容易回到家,不见老婆,那肯定是跟隔壁老王走了呀,那可不凶啊”?!但是你看后面孔老夫子这个解释说:“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什么意思呢?“非所困而困焉”,就是现在困住你的这个事情,压根儿就不应该困你,为什么呢?是你自己找的困,你的名声必然受到这个辱没;“非所据而据焉”,就是现在把你控制住,就指的那个蒺藜呀,所困住的蒺藜,你压根儿就不该往那儿去,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与隔壁老王跑也”,就这意思。
那我们占到这卦,说这卦真不好,四大难卦里边儿,这个困卦还是这六三,哎哟怎么办呢?别害怕各位,这卦在告诉我们什么呀?你现在被困到的这个事儿,根本就不该困,是你自己找困扰。你现在被这个左右动弹不得的事儿,是你自己找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再这么下去,你可就危险了。那我们占到这卦怎么办?马上抽身!你现在的麻烦,离开!你现在的羁绊,扔掉!你放心回家找老婆好好过日子去,别便宜了隔壁老王就行。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占卦怎么来解释。
再给大家讲个卦,40卦,上卦是震,下卦是坎,震为雷,坎为水,这就叫雷水解,有的版本叫xie,都可以,就解放的“解”。我个人认为应该念jie,为什么?“雷水解”指的什么意思?这个云啊,憋得时间很长了,这个雷一打,雨一下,天上阴沉沉的事情就解决了,那种烦闷,那种压抑,那种不得施展的情绪一扫而光,就像我们三伏天,天阴阴了一下午,突然傍晚,一声巨雷,电闪雷鸣,大雨哗哗的下来,大家什么感觉?舒爽无比呀!从发梢舒爽到发根,哈哈。
这里边比如说我们占卦占到上六了,上面告诉我们什么?它的爻辞,这个大家记着,周文王写的: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就是说这个大官儿,王公大臣,在这个城墙上拿弓箭射老鹰,一箭一准儿,获之无不利,射一大堆。你占到这卦,说,哎哟,这样不挺好吗?——我买股票啊,我现在“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我)获之无不利”,我赶紧去买啊。你先别忙!别忙!听我的啊,看看后边儿孔老夫子怎么给你解释的。“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这个隼是一种飞禽,弓矢就是弓箭,是一种器具,后边很重要,“射之者人也”,最终决定因素还是人。“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君子把本事藏于身上,等待时机你才动作,何不利之有?那你说‘老韩同志,这我也看懂了呀,不就是让我待机而动吗,现在我就得去买股票去,我这就待机而动了’。亲,你搞明白了吗?你藏器于身了吗?你有足够的智商来对付那些大机构、大庄家吗?你没有的话,你瞎折腾什么呀?你那不叫炒股,你那叫被股炒!所以,“君子藏器於身”之后,你才待机而动。你身上没藏什么器你待什么机而什么动?别瞎动啊,动则有悔。
说到这个占卦炒股票,给大家讲个故事,我的故事。在清华讲课,是一个上市公司的企业高级工商管理CEO班。课间,大家围着我开玩笑,说“韩老师,你这个占卦我们也信,也准。你这样吧,比如说现在,我们五个人都看好了一只股票,那我们要都一块儿占,那到底是谁该买谁不该买?”我说“那你们五个占过”?他说“没占过”,我说“没占过啊,那从咱们这个一般的数学概率上来说,肯定是有人让买有人不让买,对吗?”他说“对啊,那肯定是这样的”。然后他们问我“那为什么呀?我们五个人身价都差不多,同一时间问一只股票该不该买?为什么有人让买有人不让买啊?”呵呵,我说呀,这很容易,这是因为什么呀?是因为咱这个古圣先贤知道,你们每个人不一样,他知道这个人,知道什么时候卖他就让他买;他知道,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卖啊,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以他现在就不让你买,就是这个道理。大家一听哈哈一笑,还真是有这个道理。所以说,有一派的这个老师或者理论,就说这个占卦,跟个人的修为德行,有很大的关系。
刚才讲到这个鼎了,再给大家把“鼎卦“讲一下。第五十卦,火风鼎,上卦为离,下卦为巽。你比如说我们要占卦,占到九四爻,就是这个从下往上数第四个爻,九,它一定是阳爻。它的爻辞,周文王是怎么写的?“鼎折足”。这个大鼎,一般是三只腿,“鼎折足”,就是腿折了,“覆公餗”,就是里边煮的饭(鼎最早是用来煮饭的),全撒了。“其形渥,凶。”,这就是饭汤还把你的衣服也弄得给污染了。凶!这是凶。那你说我占到这卦的话,我正好要问工作的话,是不是我这饭碗就不保了呢?就失业了呢?大家看后边孔老夫子这解释:“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言不胜其任也,鲜不及矣。”这说什么呀?“德薄而位尊”,德不配位;“智小而谋大”,你智慧方面没那金刚钻,偏去揽那瓷器活;“力小而任重”,手无缚鸡之力,你偏要背着五百斤的大包袱上山。这叫什么?“言不胜其任也,鲜不及矣”,很少有能做到这个事情的,这种事情就没人能做到。那么我们看到这儿之后你说,哎哟,我可能要失业,或者说你占的就是工作的事儿,真的有可能就是被公司给炒了,被你老板给炒了。那炒了,怎么办呢?我们就得从易经里面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6-7-27 20:36:36 |只看该作者
怎么学啊?我是不是德薄呀?原来炒之前你是个高管,肯定是位尊啊!可是你德薄啊,德行不够厚啊,那怎么办?我现在是一介平民了,我开始从德开始修炼,把德加厚;我以前是不是智小而谋大呀?我没这么大的智慧老想干多大的事儿,那现在就开始学习增长智慧呗;我是不是力少而任重啊?没劲儿那我锻炼身体吧,我健身。等到你的下一个新工作开始的时候,你就再也不会遇到这种“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的这种境遇了。
各位终于明白了吧。易经这六十四个故事,或者六十四个小品,或者六十四张动态画,指的就是我们人生要遇到的六十四种境遇。其中包括事业、工作、家庭、婚姻、爱情、子女、教育、诉讼、官司、身体疾病……总之很多,林林总总。
那么,我们占卦是为了什么呀?刚才一开头就给大家说的什么,大家还记得吗?“君子观其变而玩其占”,我们占是为了观其变,是为了弄清每一爻在每一卦里的位置跟形势,它应该怎么办?我们就通过占卦这种游戏(我们把它叫做游戏)来玩儿(你看这个玩儿,都是孔老夫子说的,可以把它当游戏玩),通过你把人生可能碰到的六十四种境界,你都相当于自己走了一遍之后,怎么样呢?那你再碰着大事、难事儿,你还用占卦吗?所以后来,孟子有句话,叫“善易者不占”,就是你把易经学到了极致,这种人就不用占卦了。三百八十六爻,每一爻的意义、位置、来历、趋势、去向、吉凶全在你的头脑里,就真的不用占卦了。
那有的人说我偏不学,我识字少,费劲,我就自己碰。我碰一个我知道一爻,我碰一个我知道一爻,先别说你老人家能活多少岁,您得碰多少事儿,步步是坎儿,到处是跟头呀。即便就是你碰,如果你没有卦辞爻辞对你的正确指引,你这次碰着了没解决好,你下次碰着你同样在一个路上被同样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所以呢,别办这事儿。
经验分两种:一个叫直接经验,一个叫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通过我们自己把脑袋撞到墙上,头撞墙真的会疼,我们扭头吧,这叫直接经验。什么叫间接经验?就是看隔壁老王,头撞到墙上,撞坏了,我们就别去撞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现在对于我们把《易经》叫做“蕴含宇宙规律、人生智慧”的哲学之作,能理解了吧?这个对易经的评价,大家觉得“过”吗?我觉得一点都不“过”。
再介绍它的论点是什么。论点,它的宇宙规律就是“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它的论据就是通过易经里的一些对天象的观察,对地理的观察,就是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这种观察天和人的关系,来衍生出了这么一套‘怎么样做到我们先跟天地自然和,然后我们再跟我们周围,我们身边的别人做到和谐,最后我们怎么样才能跟自己的心做到和谐’,就是这么一部、一整套体系的、哲学思想的这种集成,就完全由《易经》这本书体现出来了。
好了,我们讲了五十分钟,才把第一个讲完。
好吧,今天我们把下一个开个头吧。
我们讲易经对中国诸子百家各家流派的影响之前,咱们先简要的给大家说下《易经》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影响吧。
你说,闹半天《易经》对西方还有影响呢?我给大家讲了,大家就知道了。首先来说谁呢,说一个人吧。这个人是德国人,数学家,柏林科学院第一任院长,这个人叫莱布尼兹。莱布尼兹发明了什么呀各位?莱布尼兹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他发明了二进制。大家知道二进制吧?就我们经常看的那个1010010011010110,这就是二进制。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理论就是二进制。这个莱布尼兹,他发明了二进制之后,他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他说“关于只用0和1两个符号的二进制算术说明及其用处,以及据此解析古代中国伏羲图所用的数字及符号的探讨”,挺长,这是他的学术论文。他什么意思啊?他就是说,我想到的这种二进制(就是0和1两个符号这种二进制),就是受中国古代伏羲图的启发而来的。大家觉得厉害吗?我们知道一句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家都知道这个话。大家想,如果把太极我们勉强把它叫做“一”的话(这个太极实际上是不能叫“一”的,各位一定要知道。咱们后面给大家讲卦象、易经的体例的时候就明白了,这个不能叫“一”),咱勉强把它叫做一。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二。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四。四象生八卦,八卦就是八。大家看,两(仪)是2的一次方,四(象)是2的二次方,八(卦)是2的三次方,那么,我们如果勉强把这个太极作为“一”的话,一是二的几次方?
大家看,是不是这就是从2的零次方、一次方、二次方、三次方,这么上去的一个二进制的?所以莱布尼茨说,我发明的这个二进制,就是受中国古老伏羲图的这个阴爻阳爻,阳爻阴爻的启发。莱布尼茨特逗,莱布尼茨做了世界上最早的两台步进式计算机,就是机械启动还需要上劲的那种,木头的。一个有多大呀,一个大概有咱们家的小卧室那么大,做了两台。一台送给大英女王,另一台,这哥们儿带着几个助手,坐轮船,漂洋过海,俩仨月,从德国来到咱们中国。
来到中国之后呢(当时应该是顺治爷吧),觐见顺治爷,他说“我有事儿”,顺治爷说“你什么事儿啊?”我有两个事,第一呢,我想申请你们这个大清朝的绿卡,我想移民到你这儿,你给我发一个绿卡。皇上说“你凭什么呀,我就给你发一个绿卡?你是技术移民啊?你还是什么呀?”“我有技术啊,我发明了这个计算机。”“计算机?计算机是干嘛的呀。”“算数啊,算的可快了。”皇上说“那你这样吧,咱们考考,咱比比好吧。如果你的这个计算机能胜过我的账房先生,我真的就发你绿卡,留在我们大清国。”然后就开始PK。
这边儿是莱布尼茨带着他的几个助手,那边是咱们内务府的几个大会计师(其实会计师就是账房先生),每人一个三尺长大算盘,一字排开。然后,太监从后宫把嫔妃们一月的这个生活消费明细账,搬了几大箩往两边一堆,说,“来吧!预备,开始,谁先算出来谁赢。”就看咱们这几个账房先生双手打算盘,霹雳啪啦,霹雳啪啦。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全算出来了,得出一数,而且两组一碰,都是对的。再看那边莱布尼茨跟那几个助手,正在给他的计算机在那儿膏油上劲儿呢。结果,当然了,没算过(内务府的会计师)。没算过,皇上说那你不行,我不能给你绿卡,你还是回去吧。所以,莱布尼茨就走了。
但是,莱布尼茨对咱们古老的中华文明非常感兴趣,他每年(最多两年)远涉重洋的来咱们中国一回。来咱们中国一回,写一些关于中国的书,拿回去,然后在欧洲宣传我们中国。莱布尼茨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是没有拿到咱们的绿卡。他做那计算机也没了,没带走,后来也不知道干嘛了,烧了,还是丢了?但是另一台,现在还在大英博物馆,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的。
大家看,这个西方人就通过我们《易经》干出这么大的事儿来,而我们现在的人呢?根据易经呢,我们就能干啥?我们见得最多的是什么?见得最多的就是咱们在外边儿看着坐马扎的那些老师,对着上来的人张口就念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央无极土”,“我掐指一算啊,你五行缺钱”,就干这个了!咱们拿《易经》用来……哎
所以说呢,《易经》到我们现在,我们能清楚的、能科学地认识他之后,我希望通过我们学习,我们真正能学到他的智慧,真正不辜负历代圣人、老祖宗们想通过易经,来传达给我们的、他们的真实的意思,不是我们现在简单的这种看风水啊、找坟啊、相面啊。所以,我们正确的、科学的、客观的学习易经,争取把其中蕴藏着这些智慧,我们能把它完全地还原出来。能否百分之百还原,我们都不敢说,因为易经里面的很多事情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是一个未知啊!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论点,很多老师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如果拿自己的已知来评价未知,这本身,无论在哪件事情上,都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所以,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研究,再研究,把我们老祖宗的这个智慧传承发扬下来。
好了,今天的课基本上就先讲到这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5-18 00:59 , Processed in 0.0376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