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独树一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易峰:易经智慧》第一讲 易经概述

[复制链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16-7-31 16:59:09 |只看该作者
道家讲出世的哲学。我不管你这世间的纷繁了,我一个人躲清静,就像陶渊明先生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全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老子看来还没有做到陶老先生的境界。陶(弘景)老先生没办法去不了荒郊野外,就在自己的院子里,也算‘心远地自偏’了;而老子自己骑个牛,就在终南山中不知所归了。老子讲的还是清静无为,我就在旁边静静地看,“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就是老子对出世哲学的教育思想。
而佛家跟他们俩不一样。佛家教育你:你在佛家圣地是修行,你在俗家一样是修行,你在凡尘俗世也能修行,它让人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情,就是你在入世当中的事情你还得干。如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你都得去挣去,你不可能把它都抛掉啊。但是,你干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把它作为修行来干,作为出世的修行,或者为出世做准备的一个过程来干。这是佛家,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情。
南怀瑾老先生有一个说法非常好,我跟大家说说。他说:佛家像百货商店,有事没事、有钱没钱,你都去转转,买东西也行,不买东西也行,常去逛逛有好处,社会根本离不开它;道家就像药店,人生了病,必须得去药店,一个国家民族生病,也得去药店;儒家的思想是我们中国人的粮食店,中国人吃饭,就要吃小米粥、棒子面、花卷、馒头,而我们现在天天吃洋面包,时间长了,我们自己的胃,思想之“胃”,会出毛病的。
再讲一个题外话,今天给大家多讲十分钟。
下午跟李唐老师聊天,李唐老师我觉得是一个修养非常好的人,我从李唐老师身上学了很多东西。今天他说了一个,我觉得非常好:佛家讲究‘向内求’——心法内求,向自己求。大家看,心法内求,向自己要求自己,向内心要求自己,向自己的心行要求自己,这跟儒家“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多么得相似啊,大家觉得是吗?儒家说圣人什么事儿都找自己的原因,小人呢,什么事都是别人的原因,都不是自己的原因——我的员工都辞职了,不怪我,怪员工;我的客户都退货,不怪我,怪客户;我媳妇跟隔壁老王跑了,不怪我,怪隔壁老王……这不是瞎扯么。凡事从自己身上找毛病,这是儒家讲的‘君子求诸己’。所以说,佛家的‘向内求’跟它真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那你说儒家是向内求还是向外求啊?儒家也是向内求。只不过儒家的内求,把外延扩的比较大(佛家的内涵更大,其实儒道释三家根本上就是一家,讲的是同一个道,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不同的人能从不同的讲法中明白入道,最后发现所有的智者讲的都是一个。此部分非老师所说,为文字整理者注:)。比如说,我对别人来说,我修我的身就是内修;我的家对整个乡来说,我修我的家就是内修;我要是当乡长,把乡修好,对整个国家来说就是内修;一个国家对整个天下来说,把国家修好了,相对整个天下来说,不就是内修吗?所以,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啊,这里的身、家、乡、国,无一例外的都是向内求的范围,跟外延逐步逐步的扩大。如果你从远处向近处看,都是在向内求。这是我个人的学习体会,讲的不到的地方,各位同学可以提意见、批评,做学术交流。
所以,以《易经》为根源的、最主要的三家文化——儒释道文化,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梳理,由于我个人的学识浅薄,也许有很多地方讲的不到位的,请大家多担待。
最后呢,南怀瑾老先生有两幅对联我给大家念一下,看老先生是怎么看待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南怀瑾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今天的课就先到这里了,感谢大家陪我一起度过共同学习的时光。

互动交流部分
1、问:曾经听说《道德经》是老子在跟高等智慧的人讲《易经》,而《论语》是在跟中等智慧的人在讲《易经》,请教韩老师,是这样吗?
答:有点划分的界限太明了,孔老夫子讲中庸之道,“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还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还是不要分的那么太清楚为好吧,什么是上等智慧、什么是中等智慧呢?我觉得你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人想提高自己的智慧层次,可以从《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读,读完之后就可以接触孔子写的《易传》,然后再兼容并蓄,再读读《道德经》,最后你就会发现,它们是通的。这几种经典有这么一个规律,我自己这么认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指的就是儒家的东西,咱们孩子天天念,天天背,时间一长就能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到45岁之后,指的就是道家,你经常读,经常背,没有生活阅历你是理解不了的。我又过了45岁了,我又没学,不小心活到85岁死的时候,《易经》没学,《易经》还是不会。这是我自己的认识,学《易经》什么时候都不晚,孔老夫子说“五十而学易,从此就无大过矣”,咱们在座的各位都差不多,有的还没有到这个年龄,现在学来得及,找一个老师跟着学,没问题。
2、问:我立春卦算的小畜,象征什么意义?
答:第一,您立春那天算卦问什么我不知道;第二,你用的什么起卦法我不知道,不知道您的程序合不合乎古圣先贤的要求。另外,你问的什么事我也不知道。那我只能告诉你,如果你的卦象是“风天小畜”的卦象,上面是巽,底下是乾,指的是“风在天上飘”这么一个表象。小畜的爻辞是“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北京有个地儿叫密云就是这么来的。就是说天上的云一直密着,但是一直不下雨。“自我西郊”,为什么从西郊来呢?为什么密云不雨呢?是因为有风在吹,说明风在吹,云集中不到一块,不会下很大的及时的雨,这样的话,庄稼不会有太大的收成。所以这个“风天小畜”卦就是小有积蓄的意思。那么,在这种时候怎么办呢?孔老夫子在《象传》里告诉我们了:“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就在家修身养性,把品德修好,把文章做好,等待发达的时机吧。
3、问:知道了人事物的发展规律之后,如何利用易经化掉自己的习性,真正按规矩办事呢?
答:我觉得您这个也是跟上一位同学一样,我们看问题不能把它一分为二这么看。儒家讲的很明白,“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中庸》里面的,讲得就是这个人,谁都有天命,谁都有性,你按照自己的性来做,依靠这个性,这叫道。但是你这个道不见得是正道,不见得是大道,为什么呢?因为你还要修道。修道通过什么呢?修道是谓教,你得通过受教育,通过别人来对你进行教化,才能把道修好。
荀子也说:‘生之所以谓之性,不事自然谓之性’。大概是这样,记不太清了。(荀子原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大概意思:就是你生下来就有的,就叫性,不用干涉而自然就形成的,就是性。而性分好恶、喜怒、哀乐,这个表现出来的叫做情。我们说的性情、性情,就这么来的。我们说的还是这个《中庸》里面的修道之谓教,通过教化,你把自己的道做好。
我记得孟子有句话说的好,对这个人不受教育有个说法,“人之有道,饱食暖衣,逸居而不教,则近于禽兽。”又说到规矩,规矩是哪来的?规矩是一个人一时定的吗?有这种规矩,但是这种规矩是流传不久的。我们现在说的符合规矩,就是认为它是大道,大道是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大家公认为它是合乎规范的,这才叫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就是要通过学习,让自己的性、或者表现出来的情,更加符合道,符合规矩,你做人不就完美了吗!
儒家还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谁都有喜怒哀乐,没发作出来叫中,发作出来而不超出礼节,叫和。这就是儒家讲的“中和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我就这么回答您吧。就是:修身、合道,让自己的行为超脱出自己的本性,向着大家公认的规矩靠拢得越近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6-8-2 20:23:57 |只看该作者
第四讲 阴阳理论
各位同学,晚上好,又到了我们上课的时间,课程一开始先回答几位同学的问题,都是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里面留言的几个代表性的问题,依次回答一下。
第一个是一位小姑娘,面容姣好,眉清目秀,名字叫思礼春秋。这个名,好家伙,五经里三经都被叫了,就差《尚书》和《易经》了。留言留了三条:有的老师推荐先读《论语》,有的老师推荐先读《易经》,不知道该怎么着了;又说读《易经》句句读不懂,《论语》能读懂,问我应该先读哪个?还说我讲的《易经》听不明白,只好回去读原文。
哎呀我的天哪,如果你去直接读原文,你会更不明白的!如果想读原文,就在我公众号里读吧!我会陆续发原文和注解,注解(在一定程度上,我个人认为)是综合了众家所长的。慢慢读,不着急,以你现在的年龄,读不懂真的很正常。你太年轻,先慢慢读着,慢慢就会清晰起来,理解的深度就会更加广泛起来。
第二位同学,姓林的同学,他说占卦了,问问运气,占到的是困卦,变卦是复卦,让韩老师帮忙解一下,初学不会解卦。
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方式占的,就先说你的卦吧。你的本卦是“泽水困”,支卦是“地雷复”,意味着你的泽水困有四个变爻,分别是初六、九二、九四、九五,四个变爻,因为本卦有四个变爻,导致变成了另外一个“地雷复”。易经解卦有个原则:当一个本卦有四个爻变的时候,解卦的爻辞主要看支卦,就是变卦,后来形成的卦里面有两个爻是未经变化的,就是那两个没有变的,以它们俩的爻辞占,以下位为主。一个六三没有变,一个是上六没有变,就看复卦的六三跟上六这两个的爻辞,以下面的六三的爻辞为准。
占卦这事给大家说一下。占出来的卦,本卦是事情的起因,变爻是事情的过程,最后的支卦或者叫变卦是事情的结果。每个卦会分以下几种情况:比如说六个爻全部安静,没有一个爻变,怎么办?一个爻变,二个变,三个变……六个爻全变,一共七种情况。那分别是按卦辞占还是按爻辞占,几个爻是按上位占还是按下位占,都是有讲究的,回头讲到占卦的时候再细讲,这里就不多赘言了。
还有文浩同学,他看了我的公众号给大家发的《道德经》(插话:现在我在公众号里,是一天发《易经》,一天发《道德经》,都是带注解的,《易经》还配了一些漫画,题材都是在网上找的图片,也不是我的原创,我也没有这水平,觉得合适加点字,让大家方便有趣的理解。隔天发《道德经》,经文逐句注解,每句注解都是经过我推敲过的。),问我:您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释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道。
那么,真正意义上的道指的是什么呢?他还知道《道德经》有两种版本,一个版本是“道可道非常道”,大家说原来是“非恒道”,到汉朝时为了避皇帝刘恒的名讳,东汉整理的时候把“恒”变成了“常”,所以,“道可道非恒道”就变成了“道可道非常道”。他还说传统的解释说这个“恒”是当永恒、不变讲。他问我,这个真正意义上的道跟这个有什么区别?
说到这儿,咱们就多说两句。老子的道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怎么理解啊?老子的‘道’在五千言中出现了七十多次,到现在为止,对道的解释到底是什么?百家争鸣,莫衷一是。
我在初级课上讲,这个道呢,你就认为它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规律、法则,这是我在初级班讲,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因为(如果)大家没有接触过的话,给大家说别的,他不明白。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这个“道”,真的还不能理解为规律、法则。老子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效仿地、地效仿天、天效仿道、道法自然。好多老师解释的是“‘道’效仿大自然。”我个人通过学习、读各家的书,我倒认为,这个“自然”真的不能当“大自然”讲。这个“自”就是它自己的“自”,这个“然”就是“然”它的本意,就是‘什么什么的样子’。所以,“道法自然”,就是道效仿它自己本来的样子。这是我个人的学习体会,大家可以商榷。
那么,“道”本身自己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呢?问老子,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绕一圈又绕回来了。老子对“道”有确切的定义吗?有定过义吗?老子没有给“道”定义,连老子自己都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德经》里面的大、道、还有一,老子讲的都是这个“道”。老子说:我不能给它定义,但我可以形容它。它是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老子这样形容它。甚至用几个四字排比句(大家都会背的),诸如: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道隐无名……。这是老子对道的解释,始终没有给出定义。
还有一种我现在比较偏向的、对“道”的解释:说道指的是一种生命力。我非常认可这个解释。怎么解释?第一,生命力是不可分割的。老子在描绘“道”的时候,他一直通过各种手段,把“道”形容成是混沌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惚兮恍兮,窈兮冥兮’,都是老子形容道的形态。正因为它的混沌性,所以才不能把它分割。所以老子说:分割不了,那就想法去感受它吧。‘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它就这样的,你想看看不到,想听听不见,想摸摸不着。那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你刚要问,老子在后面等着你呢: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就是说这三样东西你就不要刨根问底啦,我也没法回答你。这三种的形态都一样,难以区分开来,所以是浑然一体的,就是那个“一”,就是那个“道”。还有一种法,说道是生命力。说道是生命力,是从这儿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大家都知道了。还有这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个“一”指的也是道。这说的什么?就是说“道”生命力是无比巨大的。
说道是生命力。第一,生命力是不可分割的,是混沌的;第二,生命力可以激活万物;第三,生命力无比巨大的同时,它的包容性也是无比的巨大,它包容万物。所以老子说:“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竭尽作为而不自恃己能(功绩),长养万物而不主宰它们。关键是“功成而弗居”,就是功成名就了,大事都干完了,还不居功自傲。就因为它不居功自傲,是以谁都不去(不去的“去”当‘离开’讲),是以世间万物都不离开它,这是从道的方面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23#
发表于 2016-8-2 20:24:15 |只看该作者
道德的“德”就是“道”转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道在人类社会上具体的应对方法。所以,老子又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是不是对“德”的阐述?说的多好啊!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用人之长,天下便无不可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便无可用之人’?最后你自己难受,光杆司令,这是一样的道理。
从互相学习方面讲,老子又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这就说明,无论是这个“道”还是这个“德”,都具有无比巨大的包容性。再说“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关于这个“冲”,大部分的老师都解释说“冲”是“空虚”,部分老师又说不是“空虚”,唉,我们就当它是“空虚”吧,因为老子也说了“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是空虚的,像一个大容器、大器皿、大水缸,它是万物的根本,浩瀚无边,用之不尽,取之不穷。这是老子说的“道”。
回到文浩同学的问题上。您说的这个恒道或者说常道,跟我说的真正意义上的道,我觉得,咱们俩在80%的意义上是接近的。因为您想,如果他不是真正的道,就不可能成为恒道,或者常道,对么?一旦叫了恒道或者常道,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道、纯粹意义上的道,这一点上,我们殊途同归。
回来说阴阳理论。学易经不学阴阳,不学五行,你是学不会的。所以,我们先讲阴阳。
阴阳这个概念,大家好像是比较熟悉的,都知道,天天都用,百姓日用,但知不知就不好说了。阴阳这个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一对最朴素的范畴,指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就是阴阳,这就是阴阳的定义。再说五行定义,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具备木火土金水的五种元素的构成,其实这两个定义一样的。
我们先来讲讲阴阳。阴和阳,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从最常见的说起,比如我们住的房子。你住的是阳面儿屋还是阴面儿屋?又比如住宾馆,喜欢选择一个阳面儿的屋子。也就是说,在我们中国所在的半球,朝南的叫向阳的,朝北的叫向阴的,这是两个最简单、最朴素、最直接的“阴阳”反映。
“阴阳”在我们国家的地名当中非常常见。比如,洛阳、绵阳、衡阳、沈阳等等;还有一些跟“阴”有关的地名,常见的汤阴、蒙阴、淮阴、华阴等等。我们看到,从地名里面,阴和阳体现的就很多,那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大家记住一个定律:“山南水北谓之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都叫“阳”;反之呢,“山北水南谓之阴”。所以大家就知道了,“洛阳”一定是在洛水的北面,“衡阳”一定是在衡山的南面,“华阴”就是在华山的北面。
所以,大家学了“阴阳”的概念之后,只要看到地名,大约知道它哪个地方有山或有水的话,就能判断出来它在山水的哪个方位了,这就是大自然中的地理位置的“阴阳”。还有很简单的“阴阳”概念,白天是阳,晚上是阴;太阳是阳,月亮是阴;夏天是阳,冬天是阴。这个是大自然天体中的“阴阳”。
再回到咱们人当中。那咱们人类分阴阳吗?男人是阳,女人是阴。那么问题来了“男人是阳,那么,谁是纯阳之体?谁是纯爷们儿呢?”答案是没有纯爷们儿。因为一个男人再阳刚,体内也有雌性激素;女性再阴柔,体内也有雄性激素。这就是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阴阳协调的特定设置。否则的话,大家想象一下,假如男性体内只有雄性激素,女性体内只有雌性激素的话,那么两个人结婚生的娃:男娃体内没有雌性激素,会比其父亲更阳;女娃不继承父亲的雄性激素,只继承母亲的雌性激素,会比其母亲更阴;你想想,若干代之后,世界上的人类将会成什么样子呢?男人就非常男人,女人就非常女人,结果人类就分成两种,男人类和女人类。
所以说,男性身体当中有雌性激素,女性身体当中有雄性激素。男女结婚生了孩子之后,生了男孩儿大部分随妈妈的多,生了女孩儿大部分随爸爸的多。这就是大自然让我们人类正确繁衍、保质保量的衍生,给我们的特定的规范,你说这个是不是太神奇了?!
那有人问了:有些男人说话捏着嗓子、翘着兰花指,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是他本来该是阳,结果阴的元素在他的体内占的比重过大,有内在的、外在的各种原因,所以男人就(显现出)有点儿“娘娘腔”;而有的女士本来应该是属于雌性阴柔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性格中阳性的成分就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现在就给她们一个美称“女汉子”,就是这么来的。
阴阳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阴阳是相对对立的。阳面和阴面对立,男人和女人对立。
第二、阴阳又是共存的,谁也离不开谁。比如说,山北离不开山南,山南也离不开山北;水,离不开水北、也离不开水南。
第三、阴阳是互感的,是互相感应的。比如,男人女人不感应的话就无法繁衍后代、延续种族。所以《易经》里面有一卦“咸卦”,是讲男女恋爱的卦。以后有机会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卦特别有意思,让大家看看三千多年前,小伙子和小姑娘恋爱约会的场景和咱们现代的男女恋爱约会的场景,是大同小异。
第四、阴阳消长。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当到达一定程度、一定条件后,阴阳转化。消长是转化的前提,就说是由量变,到最后质变。大家可以想象“黑天”和“白夜”来帮助大家理解阴阳消长:清晨,在《易经》四象里面叫“少阳”,是刚刚从“老阴”脱离出来的,就是说阳气刚刚形成;然后就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走,从早六点到十二点,如日中天的时候叫“老阳”;到中午十二点这个时候就开始走“下坡路”,慢慢的阳气就越来越弱,同时无形中阴气也在聚集,所以到了傍晚六点,到最后回光返照,太阳落山的一刹那,阳气算是没有了,而阴气产生了,叫少阴。从傍晚六七点到子夜十二点,凉(冷)到了极点,叫老阴。从子夜十二点、一点之后,慢慢的(随着时间推移)阴气又减弱,阳气又要慢慢的生成了,到早晨四五点的时候,阳气开始重新喷薄而出,这就是一天当中的阴阳转化。
还有一年四季的变化也是(阴阳的转化过程)。比如,夏天热到我们无法忍受,到了三伏天的最后,立秋就到了,“三伏不出,秋来到”,这个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所以,阴阳有这么几个特点:阴阳对立、阴阳共存、阴阳互感、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24#
发表于 2016-8-2 20:24:32 |只看该作者
阴阳在世间万物中都有体现,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给“阴阳”定义呢?是不是可以类似于老子对道的定义“道可道、非常道”这样来定义呢?“阴阳”,我们无法给它做具体的定义,所以,我们只能说,所有剧烈的、外向的、明亮的、热烈的、上升的、扩张的、活动的、灵巧的、剧烈的,就叫‘阳’;而相对静止的、内敛的、下降的、寒冷的、收缩的、晦暗的、笨拙的,叫‘阴’。
“阴阳”还有一个定义,就是《易经》里面的定义:一三五七九,奇数叫“阳”;二四六八,偶数叫“阴”。那么,我们会有一个问题:当“阴阳”有了之后,就任由阳发展下去,或者任由阴发展下去吗?绝对是不可以的。比如,我们先从“人”来做比喻。人,从人的身体来说,单数是阳,那么我们人都有一个“头”,属阳,所以(头脑)是热烈的、热情的、狂放的、不顾一切的。所以,我们常劝解别人说“保持头脑冷静”、“保持冷静”,这里的“冷静”就是阴,意思就是让“阳”阴一些,不能一直“阳”,否则阳到最后就成了“亢龙有悔”了。我们讲“乾卦”,乾卦为什么成了“亢龙有悔”?孔夫子说,“高而无位,贵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没有一点儿可以让其阴的地方,没有人能够劝解,只能“亢龙有悔”。
我们在从人的脚来说,奇数是阳,双数是阴,脚是两只,属阴。我们的脚距离心脏最远,供血是最末端,所以属阴。对于阴的东西就需要它阳一些、暖一些、活动一些。现在有些老人常讲“管住嘴、迈开腿”,就是要多走动。另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一定是拿“热水”泡脚,没有人晚上打“冰水”泡脚。
还比如,我们的手,我们的五个手指哪个是阴,哪个是阳呢?我们根据阴阳的共存、互感、互根的特点,大拇指是“阳”,其他四指是“阴”。从广义上讲,用处最大的就是大拇指跟其他四指的配合,大拇指跟其他四指的配合程度最高。工伤的伤残等级制定中,大拇指的伤残等级比其他四指的伤残等级都要高。在我们的手指当中,大拇指属阳,其他四指属阴。然后大家再看,我们每个人的大拇指有两个骨节,双数是阴,所以大拇指就是阳中有阴;再看另外四指,每个手指都是三个骨节,奇数为阳,(四指)阴中有阳,一只手就把“阴阳”的概念包括在里面了。
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双手,哪只手是阴,哪只手是阳呢?有人会说,“男左女右,左为阳、右为阴”;有人说“左为尊,左为阳、右为阴”。老子的《道德经》里面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君子平时日常的时候以左为尊,打仗的时候以右为尊,左丞相一定比右丞相高半级;军营当中右将军一定比左将军高半级。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就这么来的。“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道德经》里的话),就是说这个古代把这个吉祥的事儿尊左,这个凶兆凶恶的事儿尊右。可是打仗都是右将军大,那是什么呀?古人就是:有道的明君都是把打仗这个事儿当作丧事一样的凶事来处理。这叫“胜之以丧礼处之”,就是你打胜了还得按照这个丧礼的程序来处理,这是《道德经》里的。
回到咱们这两只手里来,哪个是阴?哪个是阳啊?大家记得刚才我说的这个概念:热烈的、狂放的、灵巧的是阳,静止的、用的少的、相对不灵活的是阴。好了,你就明白了,我们百分之九十的人右手是阳,左手是阴,还有百分之十的朋友,他们叫左利手,我们俗称叫左撇子,这些朋友他们的左手是什么?就是阳!他们的右手反而是阴。这就是阴阳的这方面的概念。
从人咱们再说回大自然,说到天地。大家知道这个咱们讲易经还没讲到卦,这个很遗憾。咱们这种授课的形式,给大家很难把“卦”讲得清楚,为什么的?学别的还可以讲,你比如说咱们学论语、学儒家的经典,这大家只要经常念啊、念啊,大家知道只要知道这个字儿,就是没有图像也能把它弄明白,但是这个易经就不行。你要没有图呀,这难受死啦!我跟咱们李唐老师已经商量过好几次,我说‘李老师,我是一技术盲啊’。昨天慧聪老师给我打电话,我都搞不清是什么打的,她就告诉我说是微信电话,我说微信还能打电话?呵呵。所以李老师也在积极的想办法啊,跟一些专业的技术服务机构想办法,看在以后怎么弄才能让大家看到一些个影像,或者看到一些图,同步的,这样给大家学习带来很大方便。李老师为了咱们这个课程也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啊。我在此代表我个人、更代表咱们听课的这三万多同学,对李老师以及李老师为代表的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
天,我们讲叫“乾卦”,“地”我们讲叫“坤卦”,这是乾坤。“乾”肯定属阳啊,什么都不用说,它属阳。那么地属什么?属坤,这就是:天,是自强不息的;坤是厚德载物的。《易经》里面八八六十四卦,都是由两两组合的,大家想,乾卦跟坤卦能组合成什么卦?第一种组合,就是‘乾卦作为上卦,坤卦作为下卦’,这是第一种组合;第二种组合呢?就是‘坤卦作为上卦,乾卦作为下卦’,它们调个儿了。这两个卦,我告诉大家说:一个叫泰卦,一个叫否(pǐ)卦。泰就是通泰的泰,“否”就是否则的多音字,念(pǐ),就是“否(pǐ)塞不通”的否。
你们大家想想,哪个卦叫泰卦,哪个卦叫否卦啊?有同学想了说:我认为,就是天在上、地在下的这卦,就叫泰卦。为什么呢?本来大自然就是这样啊,天就是高高在上,地就是厚重在下的,这不就是泰吗?天地通泰!那你要是把地放到上面,天放到底下,那不是阴阳颠倒、天地不分了?那就肯定是否卦!那么,我给大家说:这种同学的论点,你真是只看表面啊!形而上、形而下都不能说你,你只看表面。事实上,天在上、地在下这个卦,叫“天地否”;而地在上、天在下这个卦,叫“地天泰”。
为什么呢?大家想想吧。大家想一下:如果这个卦天在上面,地在下面,天是干嘛呀?天是阳的对吧!阳有什么特性,我要继续膨胀啊,我要继续向上,它一直往上走。而这地呢在下面,地是什么特性呢?地是收敛的,是这个阴柔的,我是往下的,我一直在往下沉。那大家想想:你这天一味的往上走,地一味的往下沉,天地还能互动吗?天地还能交融吗?天地还能和合吗?那天地和合有什么表象啊?天地和合的表象就是云行雨施啊!我记得之前讲过:天上的水聚集多了落下来,落到地面上,大地把它汇集起来暂时保管,然后太阳再一晒,这些水蒸发又回到天上去,在恰当的气候条件下又凝结成水又回来,这叫云行雨施,这就是天地的交融。那你反过来说,你说这个天,我就是阳,我就要在上面,我这水不往下走了,我往上的走,那还行吗?那地说,我这有点水,我还有地下水,我就不给往天上蒸发,我接着往更深的地方流。你这要命啊!你这天地真叫不交了。所以说‘天在上、地在下’这个态叫什么?就叫否卦。这个否卦就叫不交、不通,否塞不通,就是这么一个象征。而‘坤卦在上,乾卦在下’为什么叫“地天泰”呢?你看,这个坤,地本身是阴的,它在上卦,它的本性就是往下沉;而这个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25#
发表于 2016-8-2 20:24:49 |只看该作者
天是阳的,它在下卦,它的本性是往上扬,这样的话阴阳在中间就能和合了,就能交融,就能贯通,这样才能“天地位焉,万物生焉”这就是这两个卦。为什么说“否及泰来”?严格意义上说应该叫‘泰极否来’,“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先是泰卦,再是否卦。泰卦是第十一卦,否卦是第十二卦,应该叫‘泰极否来’。
说到这了,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知道古代县官上任都挑什么日子吗?古代的县官上任,一定挑下雨的日子。他怎么挑啊?县官肯定就跟着一师爷么,这师爷肯定是精通易理易术的,他就自己掐算,当然其实所谓的这种能掐会算,算风算雨的,其实跟现在的天气预报都一样啦,它是建立在先人大量的大数据样本基础上他预测而已。打个比方,如果有人给你说:“我掐指一算,清明前后要下雨”,你肯定说“你废话,每年清明前后都下雨”,就是这意思。但是这师爷他也算不准具体哪点哪分下。别说他算不准!那咱们现在的天气预报,科学这么发达了,卫星都在太空中转了,能算准几点几分下雨吗?还是算不准,这不是一个道理?所以,这师爷跟县官说:县太爷,咱们该出发了!路上走上三五天,然后,咱们在那个城外等等,因为后几天要下雨,具体什么时辰下我不知道,但是我算了要下。然后他们就走,到这个城外的驿站一住,就不走了。干嘛?等下雨。等到哪天天气转阴,轰隆,一下雨,好了,收拾行囊,坐轿的坐轿,骑马的骑马,一行人前面有一人开道的敲着锣“大老爷上任来了”。再看这老百姓,扶老携幼,冒着雨,都披着这个蓑衣、顶着斗笠,在两边儿迎接,甚至于箪食壶浆,都拿着好吃的,“大老爷呀,你来我们这儿当县太爷,这是我们这儿的福气啊。你看你一来就下雨啊,真了不得呀,您真是个青天大老爷呀!谢谢您呀!”就这样。
知道为什么?因为古代农业社会,下雨太重要了,古代都是望天收,也没有机井,也没有咱们现在各种水利设施,就是这个下雨,状态才能好。天一干旱,第二年就欠收啊,就没饭吃,所以,下雨对老百姓很重要。所以呢,古代的县太爷上任都挑下雨天儿,证明我去了之后这风调雨顺,这个黎民百姓全能安居乐业。另外,民间也这么说,说下雨的时候是这个天地在交合,所以咱们这个先民们回家躲雨,闲着也没事儿干,也没电视看,也没网上,也不会玩儿斗地主,干嘛?那就开始造人运动呗。第二年,这人丁兴旺啊,这孩子们一波波的出生。
因为这个活动是人效法自然的活动,人丁对古代的国家可了不得。农业生产你得有壮劳力,打仗你人多,壮丁多啊,对吧!所以古人对这下雨,是非常重视的!
给大家上一张图,来说明阴阳的这么一个关系。这个图很奇怪,这图在我电脑上在我的课件上是会转的呀,等到手机里不传了,很奇怪,很奇妙,那就说不明白了。这个就不转的图大家经常见,这来回转的图呢,大家可能暂时见的少一点儿。这个图它要转起来什么样啊?就是说你这白色代表的这个阳,这个阳仪,这个这黑色代表的阴仪,这两个仪它是一直在旋转的,所以,在这个太极图的正圆里,你不能指着任何一点说:这是阳,这就是阳,那你是错的。这个阳一定是在变化的,它一定是在转的,包括这两个太极点,它也是在变的,它是阴阳互相交合、互相转化的。
你每天没事儿,你就盯着它看,我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就盯着它看,就想明白很多道理。拿这张图说明什么呢?这张图就是为了给大家说明我们刚才说的几个概念:阴阳看似对立,其实是共存,而且它们是互感、互根,最后此消彼长!在一个节点上一定是能够互相转化的。所以,在阴阳的这个概念里,和我们易经智慧当中提出来的居安思危的这种理论,都是非常的契合。因为,你说你安,你能一直安吗?你泰,能一直泰吗?真不能!泰不可终久,最后肯定要否;安也不可长久,最后一定要危。所以,老祖宗告诉我们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带给我们最大的思想体会,第一,就是根据阴阳这种理论来的,叫居安思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5-17 11:09 , Processed in 0.03532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