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楼主: 独树一帜

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第一讲(连载)

[复制链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14 12:55:46 |显示全部楼层
【第45讲:为什么要发勇猛之心?】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这段的意思是:第三,要发勇猛心。人们不肯改过,多半是因为因循守旧,不肯向前;我们要鼓舞振作起来,不要迟疑,不要等待。对于小的过恶,要如同肉中有芒刺一般,立刻剔除;对于大的过恶,要想毒蛇咬自己的手指一样,要快速斩断,没有丝毫的停滞,这就是《周易》中所说的风雷之所以叫益的原因。
  勇猛心是改掉过恶所必须生发的第三种心。什么改过要发勇猛心呢?各位知道,万事成就都靠着勇气,如果没有勇猛之心,多半都会落入因循守旧的窠穴里去。历史上的很多伟人,有成就的人,他们原只是普通人,但因为肯于坚持,有着一颗无法撼动的勇猛心,最终成就他们的伟人梦想。曾国藩三十岁的时候还在吸烟,三十岁之后立志戒烟,从此之后便永不再吸,如果没有勇猛心,面对清末如此动乱的境况,曾国藩凭什么一枝独秀?了凡先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儿,他知道勇猛心的好处,所以才力劝儿子,必须要把勇猛心生发出来,这样改过才可能成功。


  看到过恶,要立即改掉,当机立断,不能迟疑,不能等待,即使很微小的恶事,过错,都要如此。了凡先生说,对于小错误,要如同芒刺在自己的肉中一样,要快速剔除,我们可以想见这种速度有多快,这种心念有多勇猛。三国时期的刘备曾说:“不以恶小而为之”,小恶如果不改,终成大恶,所以小恶不可忽略。对于大的过错,更要留心戒备,犯了大恶,认识到了,要不顾一切忏悔悔改,不可放任自流。能够这样勇猛改过,这才是《周易》所说的益卦。

  简单介绍一下益卦。益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二卦,名称叫益卦,也叫风雷益。益卦原文是:“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见过则改。”益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风云际会,这是益卦之象。人们见到这个卦象,要敬畏风雷之力,见善思齐,见过必改。卦象,它是一种表征,一切事物,根据卦象都能得到表征,但无法改变。
      譬如有一桶水,这一桶水有都重,只要称一下就知道了,但未称之前,这一桶水不会变少,称过之后,这一桶水也不会增加,但你会知道具体数字。卦象大约就是如此,它如同一杆秤,能够称出人的吉凶祸福来,但无法改变吉凶祸福,只能预先知道。益卦,催人奋进,是个很好的卦象,但根本原因却是“君子以见善则迁,见过则改”,这是根本原因。如果抛却这个根本原因,断然不会出现益卦。了凡先生是在借助益卦的原理,来说明必须改过的道理,并不是教人占卜算卦。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
作者:李金旺
编辑:心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15 18:59:55 |显示全部楼层
【第46讲:改变自己的最低的境界】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是:具备了耻辱心、敬畏心和勇猛心这三种心念,那么有过恶必然会改掉,就像春天的冰块遇到了阳光,何必担心消除不了呢?然而人们改过,有从事情上改的,有从道理上改的,有从心念上改的,功夫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三种心具备了,改过大约就成功了。为此,了凡先生还做了一个比喻,好比是春天的冰块遇到了阳光的照射,不用担心冰块融化不了,这句话不难理解,不再过多讲述。



  第二句,了凡先生根据改过的境界不同,将改过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从事情上改,第二类是从道理上改,第三类是从心地上改,这三类改过的方法一个比一个境界高,难度是递增的,因为境界不一样,功夫不一样,所以效果也不一样。在下面的部分,我会详细讲述这三种不同的改过方法,看看这三类改过之法究竟有何区别。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这段的意思是:比如以前杀生,现在戒掉了,不杀了;比如以前喜欢生气,现在戒掉了,不生气了,这都是从事情上改过。从事情上改过,强制自己不受外界干扰,这种改过的方法非常困难,而且病根永远存在,改得了东,改不了西,不是究竟最后的改过方法。



  这一段所讲的是从事情上改过。从事情上改过,简单地来讲,就是把某一件恶事戒掉,强制自己,不再做这种恶事,这是从事情上改。了凡先生给我们举了两个例子进行说明,比如以前喜欢杀害动物,喜欢残虐动物,现在不杀了,不再残虐动物了,把这个坏习惯去掉了,这个过就改了。再比如以前喜欢生气,喜欢发脾气,知道这个习惯不好,强迫自己乐观一点儿,看开了一些,慢慢地变得少生气,不再发脾气了,这个喜欢生气的坏毛病也就改好了。凡是从事情上改过,这都是强迫的,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它不是自愿的,是被外界所压迫,不得已而为之。


   再比如以前喝酒,现在有肝病,戒酒了。戒酒的原因是因为有肝病,是因为得了疾病,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喝酒,而是因为自身的状况出了问题,故而强迫自己戒酒。但是,我们去细细观察一下,很多有肝病的人,他们在朋友的劝导下,依然会再去喝酒,而不顾自身状况如何。所以,从事情上改过,这个力度非常有限,效果也不会太理想,因为这个恶根还在,这个恶根并没有从根本上去除掉,所以不是最好的改过方法。从事情上改过,在这三种改过方法中,它是最低的档次,最低的境界。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
作者:李金旺
编辑:心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15 19:04:40 |显示全部楼层
【第47讲:什么是从道理上改过】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伤心,不能下咽者矣。

  这段的意思是说:善于改过的君子,还没戒掉恶事,先要明白道理。譬如平日有杀害动物的恶习,于是就想: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切生灵都珍惜自己的生命,杀害动物来养护自己,怎么能安心呢?动物被杀,已经饱受屠宰之苦,现在又把它们放到锅里烧煮,这种种痛苦,哪一个不是痛彻骨髓?自己养生,各种美味佳肴,食用完毕复归于空,蔬菜瓜果都可以充饥,何必要杀害动物的生命,损害自己的福德呢?又想:凡是有血气的,都有灵性,既然有灵性,它们就和我们是一体。纵然不能修养道德,让他们尊敬我亲近我,但怎么可以杀害动物的生命,使它们对我产生无限的仇恨呢?一想到此处,必然有对着肉食伤心难过,再也不能下咽了。

  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从道理上改过。认识道理了,明白道理了,自然不会再去做恶事,喜欢做恶事,大都是因为不明理所致。还是刚才的问题,杀害动物,从事情上改过,只要强制自己不再杀生,不再虐待动物就行了,是被强迫的,那从道理上改过又该如何?了凡先生不惜笔墨,讲了很多,将戒杀的道理和盘托出,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古语说:“大德曰生”,人世间最大的道德是什么?让生灵活着!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救动物一命呢,纵然到不了七级,那五级总会有的。任何动物,都爱惜生命,爱惜生命的不单单只有我们人类,动物也是一样。从来没见过哪个动物被杀之前是笑着的,都是非常痛苦,超市里面肉类专区摆放的猪头、鱼、鸡、鸭等等,我们去观察一下他们死后的表情,每一个死去的动物都带着无穷的恨,它们的表情都异常痛苦,我想这一点最能说明动物是不愿意被杀死的。我的一个同事到内蒙去,草原上有一种美味大餐,叫“烤全羊”。同事选定一只小羊之后,有人就会出来宰杀,但这只小羊很怪异,它躲在车子底下流眼泪,我这个同事回来之后跟我说,小羊居然也会流眼泪,真见到了。各位网友,是不是我同事看错了,纯熟无稽之谈呢?清代有个叫徐谦的人,他编选了一本《物犹如此》,在《物犹如此》这本书中,徐谦列举了上百了动物案例,分门别类,都是动物被杀之前所作的种种类似人的行为,有的动物能藏刀,有的动物能守墓,等等,这样的案例多达上百个。所以,动物也与我们人类一样,都含有灵知,都非常爱惜自己的生命,断然不会有喜欢被杀的动物。基于这层道理,我们杀生害命,于心何忍?


  再去思考,动物被杀,其过程是何等残忍,剥皮抽筋,以血肉之身对白刃,血流如注,痛彻心扉。我们人类,平常被硬物碰一下尚且要修养,那被杀的动物呢?如果动物能够喊话,我想动物在被杀之前,它的声音能够震动大千世界,令人毛发倒竖。动物被杀之后,还要下油锅,滚沸水,热火烤,如此种种,血腥残忍,这人世间变成了动物的无间地狱。


  吃饭无非是为了饱腹,是为了充饥,蔬菜瓜果已近足够,为什么一定要杀害动物?瓜果蔬菜的营养要比肉食丰富,这早已是为人所熟知的事实。补充体力,必须要肉食吗?如果说补充体力必须依靠肉食,那作为体力消耗巨大的奥运冠军,为何有很多是纯粹的素食主义者?可见,在补充体力上,补充能量上,素食绝对不输给肉食。很多武僧,消耗体力巨大,但他们依然选择素食,也没见他们体力下降,武术下降。单靠素食能养生吗?各位网友,药王孙思邈说,如果杀一命救一命,那宁可不救。张仲景,也是医圣级的人物,据说因为在所写的医学著作中采用了动物为药方,结果他得道的时间晚于他身边的小伙计。民国时候的虚云禅师,因为是和尚,一生素食,他活到了120岁才圆寂。现在的本焕老和尚,称得上是佛教界的泰斗,如果算到2012年,他今年已经106岁了,身体健康得很(几日前得到消息,本焕和尚已圆寂)。像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不胜枚举,多得让人无法形容,所以素食是养生的法宝,这一点毋庸置疑。更何况,杀害动物,能够让自己的福报飞速减少,这又是何苦?真是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一切动物,他们都与我们是一体,这个问题在前面讲过,本于“三世诸佛同一法身”的原理,再细细思考佛陀所说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的至理名言,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动物也是佛,是未来之佛。三世诸佛,说的是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我们是未来佛,动物也是未来佛,同一个法身,物我一体,为什么要杀害动物,让他们对我们产生无穷地仇恨?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如果我们都“躬修至德”,那动物一定赞叹你,它们会非常喜欢和你亲近,这是德行所致,所谓教化万物,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动物。例如上古时候的大舜,因为道德极高,导致很多大象前来舞蹈,百鸟骈集,都来给大舜唱歌。这并非上古神话,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古代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如果人类都能够像大舜一样,以修身为本,那人类和自然就能和谐相处,儒家的大同世界,现在所说的和谐社会,就全部实现了。

  食肉之前,先有这样一个认识,意识到这一点,即使一盘肉摆在面前,多数人都会有所考虑,难以下咽。能够认识这些道理,从而自愿不再杀生,不再肉食,宁可失去一切,不再动杀念,以上所说,属于从道理上改过的方法。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
作者:李金旺
编辑:心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15 20:57:10 |显示全部楼层
【第48讲:他人做错事情时,当务之急要做什么】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这段的意思是:比如以前爱生气,现在想:人都有做不到事,情理上可以包容,别人违背情理道义,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本来就没有可以生气的事情。再去想,天底下没有自已为是的豪杰,也没有怨天尤人的学问,做事情遇到障碍,这都是因为自己的德行还不高,所以感应还没到来。我要全部向自身寻求原因,那么别人毁谤自己的话,就都变成了使我成长进步的地方,我欢喜接受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值得生气的呢?别人毁谤我,我却不生气,如果能够这样去做,那即使毁谤能够弥漫天地,也必然像举起火把烧虚空一样,最后火把会自己熄灭。如果听到别人毁谤我就大发雷霆,那就如同春蚕吐丝成茧一样,自己把自己束缚了。生气不但没有益处,而且有巨大的危害。其他的种种过恶,都应该根据道理去思考。道理明白了,过错就消失了。
  这一段依然是讲的从道理上改过,是袁了凡所举的第二个例子,如何从道理上消除生气的坏习惯。生气的原因千差万别,但如果概况的说,皆不出了凡先生所列举。第一种导致我们生气的情况是,别人没有做到,任务没有完成,故而导致我们大发雷霆。各位网友静思,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他做不到的事情,人有所不及,何必迁怒于他呢?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比如一个销售总监,他分配销售任务给员工,一般总会有未完成销售任务的员工存在。每当这个时候,销售总监都会动怒,非常暴躁,我想这种情况,做过销售总监的应该深有感触。但是,问题禁不住分析。如果一个员工完不成所分配的销售任务,哪位总监考虑过分配任务的时候是否合理?如果合理,作为销售总监,是不是存在用人不当的情况?每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不一而同,出现没有完成任务的情况不是在正常不过的情况吗,这怒气又是从何而生?我觉得,了凡先生所列举的第一种情况,似乎对现在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举这个例子,似乎得罪了很多的管理人员,但却是儒家的一条重要理念: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了凡先生以下所说,都是为了阐释儒家的这条理念。他人做错了事情,当务之急是反思自己,而不是先要迁怒他人,对他人发脾气。民国时候的弘一法师,也就是艺术家李叔同,他出家以后,只要是他的朋友犯了过错,他一定绝食,他惩罚自己,不惩罚别人,直到犯错的人改正错误为止。李叔同为何能够在文化界和宗教界得到盛赞,我想这和李叔同凡事向内求而不向外苛责的作风不无相关。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
作者:李金旺
编辑:心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15 21:00:49 |显示全部楼层
【第49讲:为什么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导致我们生气的第二种情况是,他人做事违背了情理。对于这一种情况,了凡先生只用了一句话进行解释:于我何与?别人做事情违背了情理,与我何干?既然与我无关,那我又何必动怒?《弟子规》中说:“不关己,莫闲管。”和自己无关的生气,却大动干戈,这又是为哪般?

      我说这话,各位网友网友不要误解,这并不是说对于违背情理的事情,我们就可以不管不问,听之任之了,我并非是这层意思。例如对于小悦悦事件,看到小悦悦被车碾过,路人不管不问,对于这种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情,我们应该谴责,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但我们不应该动怒。我认为,如果看到小悦悦事件而不去谴责,这件事本身就是违背义理的事情。谴责而又不动怒,这确实很难做到,如何去做呢?《金刚经》中说得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然谴责了,但内心不动,向内不见自己,向外不见被谴责之人,中间不见谴责的话,但确确实实已经谴责了。如果能够这样去谴责,那才是真正的智慧,是凡尘中的圣贤做法。


  对于生气,网络上给出的解释是:拿着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话说得很有水平,但为什么要拿着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根本原因是什么?都是因为迁怒他人。中国有无数的圣贤经典,但从没有哪一本是教人批评别人的,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体系里面没有自以为是和怨天尤人的学问。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反求自身,这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古人的做法。对于一个反求自身的人来说,外界的毁谤虽然很多,谣言满天飞,但都变成了他历练自己的磨刀石,是成就他的东西,他不但不会生气,不会抱怨,反而会生出感恩心,因为正是这种毁谤为他提供了历事练心的地方,他又怎么会生气呢?

  听到毁谤了,知道是毁谤自己的话了,不去理他,这种流言蜚语会慢慢沉淀下来,犹如举着火把对着天空烧一样,不久就会熄灭。反之,如果明明知道是毁谤,知道是流言蜚语,进而动怒,暴躁如雷,巧妙解释,那只是乱上加乱。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对于毁谤,你不去理他,那他便是一个巴掌,很难做声,但如果你反击一下,力度很大,那毁谤就会升级,这个毁谤的巴掌就会变得很响,甚至会无法收场。了凡先生用“春蚕作茧,自取缠绵”几个字来形容巧心力辩的人,实在是恰当。事实上,生活中的例子也能清楚的说明这层道理,我举一例做个说明。譬如你在路边,站立不动,忽然一辆摩托车向你驶来,撞上了你,那你受伤不会太重,不会有性命之忧。另一种情况,如果你同样也疾驰一辆摩托车,而这时候对面的摩托车也疾驶而来,两车相撞,那后果就要严重很多,可能性命不保,原因是两车相撞的力度太大。对于毁谤而言,亦是如此。

  对于从道理上改过,了凡先生举了戒杀和戒怒两件事,并把其中的道理和厉害关系一一阐发了出来。对于改正其他的过错,以此类推,都可以先去明白道理,道理明白了,过错就容易改正,因为明知故犯的人虽然有,但比起不知而犯的人来说,依然要少很多。从道理上进行改过,属于改过的高级境界,因为它先要明理,然后自己就会心甘情愿去改过,没有受到外物强制,因此这种改过方法是比较理想的改过方法,比单纯从事情上改过要好很多。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
作者:李金旺
编辑:心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15 21:04:42 |显示全部楼层
【第50讲:好色、好名、好财、动怒这么多的缺点,如何斩草除根】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叫从心改正过错呢?过错虽然千端万绪,但归纳起来都是一心造作。如果我的内心不妄动,过错又如何产生呢?真心学习改正过错的人对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等等过错,不必一一按照类别划分,只要一心向善的时候,正念自然现前,这样邪念自然也就污染不了了。譬如太阳正在当空,魑魅魍魉一切鬼魅就会自然消失,这是专心的法门真传。过错从心生,所以也要从心而改,譬如斩断有毒的树木,直接断了它的根部,又何必非要每一个树枝都要剪断,每一个树叶都要摘掉呢?

  从心改过,这是改过三种方法中最好的方法,也是最难达到的改过境界。过错,千差万别,不同的人,所犯的过错也不同,但归根到底,总不出心性二字。一切过错,都是邪念,即是邪念,则必然从心而起。如果心念不动,邪念就不会起来,过错也就不会产生了。好色、好名、好财、动怒等等,这种种过错,无一不是从心而起的。所以,只要一心向善,每一个心念都是纯善纯净,那邪念又怎会起来,过错也就不会产生了。因此,善于改错的人,他并不是一一去改,他不是这样做,而是让心灵保持纯善的状态,自然恶念就不会起来了。如果一一去寻求,一一去改错,那过错又种类繁多,好色、好名、好利、好杀、好赌等等,改东忘西,即使一一去明白道理,一一从道理上改过,如果想要达到无恶的状态,也是非常困难的。


    无恶的状态是什么?纯善!心中纯善,自然无恶。为了说明这层道理,了凡先生做了一个比喻。譬如很多鬼魅,魑魅魍魉横行,那即使善于抓鬼,善于捉妖的道人,也必然无能为力,因为鬼魅众多,竭尽一生之力,所抓的鬼魅依然是有限的,而未抓住的鬼魅却是无限的。但是,不管鬼魅再多,即使鬼魅充满宇宙虚空,如果丽日当空,则一切鬼魅都会烟消云散,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鬼魅本是至阴之物,太阳乃是至阳之物,阴阳和合,一切都会化解掉。

  因此,有智慧的人,善于改过的人,他知道过错是从心而起,所以必然从心去改,这是斩草除根的方法。譬如一颗有毒的大树,想要断掉它的毒性,一定是从大树的根部斩断,断了大树的根本,那毒树就无法生存。但如果只是剪断毒树的树枝,或是叶子,那于事无补,东边剪了西边生,不是根本的解决途径。改过也是如此,既然恶从心起,善从心起,当满心是善的时候,一心之中又怎会有恶念的容身之处?从心改过,是改过方法中最根本最直捷最圆满的方法,是最高的境界,能够从心改过的人,真称得上是人中丈夫。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
作者:李金旺
编辑:心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15 21:15:46 |显示全部楼层
【第51讲:改过的三种方法如何运用】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先白话,后解释。大约改过的方法以根治内心为最上,因为当下内心就能清净,过恶刚一产生就会有所察觉,一经察觉,过恶就就会消失掉了。如果做不到从心改过,那就要先从道理上明白,如果依然无法达到,那就先从事情上进行根治。如果能够上策下策同时进行,就不会有所遗漏了。如果只是执着于从事情上改过,忽略了从内心中根治,那是愚钝的做法。

  从内心根治错误,一心向善,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固然很好。但我们也应该明白,从心改过,属于改过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一步到位。事实上,很多改过的人都是三种改过方法同时进行的,了凡先生也是这样劝导的。从心改过,心念不起,即使恶念刚一萌芽,立刻就会被察觉到,才被察觉,恶念当下消失。


    如果做不到,就要先从道理上改,也就是第二种改过方法,用明白道理的方法将过错改掉。如果从道理上改过依然无法达到,那就要先从事情改,将恶事强制戒掉,过错也就消失了。

    三种方法同时进行,而又以从心根治为最佳,为首选,则一切过错都会消失。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能因为从心改过很难就放弃,也不能因为从事情上改过很容易就忽略,总以三种方法同时进行为最佳。在诸恶莫作的同时,坚持众善奉行,则改过之道在其中矣。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
作者:李金旺
编辑:心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15 21:17:38 |显示全部楼层
【第52讲:当你遇到这些事情,证明自己的罪业正在减少】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这一段的意思是:回头检查自己发愿改过的行径,白天要让好朋友提醒,晚上要鬼神作证明,一心一意忏悔过错,昼夜不懈怠,少则七天、十四天,多则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必然会有效验的。或者感觉心旷神怡,或者感觉智慧开了,或者繁重不通的地方一想便通,或者遇到仇家便转怒为喜,或者梦到口吐黑雾,或者梦到古圣先贤帮助开导,或者梦到自己飞升太空,或者梦到旗帜华盖,种种吉祥,这都是罪业消灭的征兆。然而,虽然有这样的吉祥之兆,但不能因此就傲慢,以为自己有所成就,那就会画地成牢,不能进步了。

  这一段讲的是改过的反应。改正过错,绝非易事,它不仅需要朋友的提醒帮助,更需要自己对自己的鼓励,需要鬼神为自己作证。放下一切,一心忏悔罪过,誓不再造,坚持不懈,一刻不放松,少则七天、十四天,多则一两个月,就会出现各种吉祥的事情,会有很明显的征兆。不管是感到心旷神怡、智慧顿开、梦到森罗宝盖、梦到口吐黑雾、梦到足步虚空等等,这是非常好的征兆,它想你传达一种信息:罪业正在减少!


    努力改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吉祥之兆呢?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一种反应,如我前面所讲,你有所为,必然要有所应,这是因果。改过属于善中之善,善事的种子结吉祥果,所以出现吉利的征兆不是偶然的,而是事出有因。比如持诵准提咒,袁了凡先生也倡导此事,根据经典记载,如果长期持诵,罪业消灭,也会出现各种吉祥征兆,像梦到口吐黑雾、足步虚空等等,也会出现。因此,了凡先生所列举的改过过程中所出现的吉祥征兆,并非是了凡先生的杜撰,而是确有其事,经典中的记载和了凡先生亲身所经历的完全一致。

  如果自己改过了,以上的美好境界、吉祥之兆没有出现,原因也不出两种:一、真诚度不够。了凡先生讲了,必须一心忏悔,昼夜不懈,这方显出真诚。二、罪业太重。一个人的罪业如果很重,短时期内不会出现吉祥征兆,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因此了凡先生说,少则一个星期,这是说罪业轻的人,多则三个多月,这是讲罪业重的人。了凡先生所列举的情况,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但他至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吉祥征兆出现的早晚与我们罪业的轻重有关。罪业轻,真心改过,吉祥征兆出现的早;罪业重,真心改过,吉祥征兆出现的晚。我们试想,如果一个人罪业极重,无恶不作,那他即使真心改过,恐怕三个月也很难出现吉祥征兆,可能是五个月,六个月,或是更长的时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只要真心改过,坚持去做,必然会有不可思议的反应,必然会有大吉大利的征兆。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真心悔改,出现了好的兆头,但也不能因此而产生傲慢情绪,依然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否则就会画地成牢,一切都会消失掉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
作者:李金旺
编辑:心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15 21:19:31 |显示全部楼层
【第53讲:凡夫俗子所犯的过失如同刺猬身上的刺一样多,为什么我们却看不见】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己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以前的遽伯玉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觉察到以前自己所犯的种种过错,并全部改正掉了。等遽伯玉二十一的时候,他又知道自己以前所改正的过错,还有很多过错没有改完。到了二十二岁,他回首二十一岁,又发现自己仿佛就在大梦之中,就这样年复一年,徐徐渐进改过,到了他五十岁的时候,他依然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四十九年来所改过错并不彻底,古人都是这样改过的。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所犯的罪业如同刺猬身上的刺一样多,但回首往事的时候,常常好像见不到自己的过错,这是我们心粗眼盲的原因导致的。

  遽伯玉是春秋时候卫国的大夫,也是个圣贤人物,向来以能改过著称。孔子以前在卫国的时候,曾经去过他家。遽伯玉二十岁的时候,他便已经能够觉察到自己以前所犯的过错,并能一一改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二十岁,还在青春期呢,看一下现代社会二十岁的孩子,有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一一改过的吗?单单是这种改过的意识,现代人都难以萌生出来。


  遽伯玉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人的根性非常敏锐,智慧很高,这是整个的一个大环境。儒家讲“克己复礼谓之仁”,克己复礼,说到根本上,就是改过。遽伯玉,每天都改过,坚持了几十年,一直到去世,每一年下来,他都觉得自己以前所改不如意,不彻底,天天在用功,真是数十年如一日。《论语》中有一段话,从侧面描述了这个情景,我们拿出来看一下:“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遽伯玉派使者拜访孔子,孔子跟他坐下之后问:遽伯玉最近干什么呢?使者说:“他想要减少过失,但不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感叹道:“真是一个使者呀,真是一个使者呀!”。孔子虽感叹使者,但意在赞美遽伯玉的克己复礼功夫。了凡先生为了给儿子讲古人的改过功夫,激励后学,特意拿出了遽伯玉这个例子。

  其实,了凡先生这里所说的“古人”,不单单指遽伯玉,他只是泛泛而谈,因为古人改过的例子太多了,因改过而改变命运的人也太多了,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窦燕山,他和袁了凡一样,都是通过改过而彻底改变命运的人。

  圣贤人物是这样改过,凡夫俗子呢?虽然人人可以为尧舜,都可以成为圣人,但那是从人的本性上说,从习性上说,大多数人还是处在凡夫之地。比起圣贤,凡夫俗子所犯的过失要更多一些,如同刺猬身上的刺一样,到处都是。但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圣贤总是能发现自己的过错,发现了就改掉,原因是心细如发,慧睛如炬,有错误立刻斩断。凡夫是心粗眼翳,所以不管有多少过错,都难以发现,发现过错尚且需要智慧,何况改正过错呢?纵使发现了,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改过的人,又有几人呢?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放眼天下,没有一个圣贤人物,没有一个改过的人。当年,孔子感叹鲁国的君子很多之时说:“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而在现代社会,孔子又该感叹什么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
作者:李金旺
编辑:心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15 21:21:36 |显示全部楼层
【第54讲:这些居然是罪业深重的表现】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然而,过恶很深的人,也有很强烈的效验反应,或是神志不清,做过的事情转头就忘;或是没事儿的时候常常烦恼不堪;或是看见有道德的君子就害羞沮丧;或是听到正确善良的言论就不高兴;或是给他人施加恩惠反而招致他人抱怨;或是经常做噩梦,甚至常常说梦话失去心智,这都是罪孽深重的表现。如果你有很多表象和上面所说的类似,就必须赶快奋发志向,弃恶从善,洗心革面,千万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这一段主要讲罪业重的人的表象特征,袁了凡列举了很多状况,但依然无法全部列举出来,但归纳起来,都是因为罪业重。这就如同生病一样,疾病虽然有千万种,千差万别,原因也不尽相同,但若归纳为一句话,疾病无非是因为阴阳不平衡造成的。阴阳平衡,百病不生,这和罪业是一个道理。所以,如果单纯分析为什么会神志不清,为什么做过事情转头就忘等等,有两个弊端,一是永远分析不完,二是即使分析出来,依然是治标不治本,神志不清表象消失了,但无事常常烦恼还存在,或是无事常常烦恼消失了,但神智不清还存在,等等,总归不是万全之策。

    古人说“良医治未病”,《黄帝内经》也赞同这个说法。那么有没有一个绝妙的仙方,只用一剂药,就能万病自治呢?当然有!罪业重,重在心,因为罪业由心而生,若心中纯净纯善,罪业则不生。所以,管好自己的心,别忘意念到处乱跑,心中常清净,善事长为,这个方法就是万病总治的妙方,就是所说的“良医治未病”。对于以前的罪业,只要痛下决心,一心忏悔,誓不再造,这个罪业不管多顽固,因为忏悔之力勇猛,必然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什么?罪业本空,罪业抵不过你的愿力,更抵不过心的力量,心力就是罪业最大的克星。所以,了凡先生在最后殷勤劝导,让人们奋发图强,弃恶从善,其用意正在于此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
作者:李金旺
编辑:心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4-17 00:26 , Processed in 0.03737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