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楼主: 独树一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第一讲(连载)

[复制链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01#
发表于 2016-7-22 18:19:45 |只看该作者
【第97讲:帮助别人做善事也有无尚功德?】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何谓与人为善?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白话一下这段话:什么叫与人为善呢?往昔的时候,大舜在雷泽这个地方,看到打渔的人都到湖水深的地方去打,而老人或者孩童则在急流险滩之中打渔,大舜心生哀怜之心,便也去打渔。他看到为了打渔而互相争斗的人,就把互相争斗的人的过失掩盖起来,见到有互相谦让的人,就赞赏他们,向他们学习。第二年,凡是打渔的人都把湖水深的地方让出来,开始互相谦让。以大舜的圣明仁德,难道不能用语言来教化百姓吗?他不用语言而用身体力行的方式转达,这真是用心良苦!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与人为善。与人为善,这个词语是孟子说的,意思是要帮助别人做善事。帮助别人做善事,那么别人的善事也就是我的善事,因为是你帮助他来完成的,这与佛学中所说的“随喜功德”意思很相近。如果能够帮助天下臣民做善事,那么天下的善事就都是你做的,因为没有你的帮助,这个善事便不能完成,这个功德有多大,我们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



  大舜是上古先王之一,历来为圣贤所推崇。大舜来到雷泽这个地方,看到身强力壮的人都霸占了湖水的中心,在很深的地方打渔,鱼虾很多,而老人和孩童只能到暗礁遍布的激流险滩之中打渔,因为他们争斗不过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大舜看到这个现象之后,并没有说什么,虽然大舜仁德智慧,但他保持沉默,我们看大舜是如何做得呢?这个地方很关键,因为做法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就千差万别,这是考验一个人有没有智慧的地方。大舜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却做了很多事情,他也到激流险滩之中打渔,看到别人争斗了,闭口沉默,看到别人谦让了,就到处传扬,扬善抑恶,以此来成就别人的善事,这就是与人为善。大舜如此去做,效果如何呢?一年之后,人人谦让,年轻力壮的打渔人把湖泊中心让出来,让老人和孩童去那里打渔,自己到激流险滩中去,所有的人都这么做,这个善事太大了。凡是圣人,他一定是以移风易俗为先,以教化百姓为先,他的做法,是世人的楷模,让人去效仿,去学习,这是圣人,大舜就是这样。

  大舜不去以语言教化百姓,而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来给世人做示范,因为身教远比言教的效果要好。譬如我们教导孩子的时候,总是说不要说谎,要诚信,但看看我们,每天都是谎话连篇,自己做不到,却让孩子去做到,我想大部分家长都存在这种心思。那效果如何?一定不好!为什么?家长做不到,你这是骗孩子,如果诚信很好,为什么你不去做呢?所以,我说很多家长都是在骗孩子,是在强人所难。天天给孩子讲诚信,而自己又天天说谎话,到头来,骗的还是自己。孩子是一张白纸,模仿力最高,父母干什么,孩子就模仿什么,你说谎,他就说谎,因为孩子是跟父母学,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反之,如果父母诚信,待人接物,以诚信为先,孩子也会看在眼里,即使没有用书本教化,他长大成人之后也一定是诚信之人,这是一定的道理。大舜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并不劝告渔民不争,而是身体力行,用心去做,去经营,去与人为善,因此才成就了大舜的不世之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02#
发表于 2016-7-22 18:22:34 |只看该作者
【第98讲:为什么说内敛是一种德行?】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白话一下这段话:我们现在处在末世之中,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掩盖别人,不要以自己的善事来彰显他人的不足,不要以自己的才华与技能来困扰他人。收敛自己的才华与智慧,虚怀若谷;看到别人的过失,帮着包容掩盖。一来,可以让他自己反省修改过错,一来可以让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纵。见到他人稍微有些长处可取,善事可标,就要向他们学习,并要要交口称赞,广为他人传播。在日常生活中,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不要为自己起私心,务必要为天下百姓树立法则,这才是大丈夫天下为公的度量。

  这一段是上一段的延伸。以自己的长处掩盖他人,以自己所作的善事来向别人炫耀,以自己的才华让他人难堪,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我举个例子做个说明。以前我在一家图书公司上班,一位女同事问唐宋八大家都是谁,旁边的一位男同事惊诧的站起来,用一种不削的话说:“啊,你这都不知道呀!你上学没学过吗?”然后,这位男同事背诵出来,怡然自得,其面部表情简直可以用神秘来形容。事实上,我的这位女同事是重点大学文学系毕业,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懒得百度搜索,没想到却让这位男同事嘲笑一番。女同事默不作声,自尊丧失殆尽,颜面全无。我想,日常生活中,我们没少见过这样的事情,没少见过这样的人,各位网友,即使他人真不懂,不明白,你只要告诉一声便可,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这是多好的事情,但一念之间,转善为恶,结怨已深。


  我相信,在我们这个世间,确实有才华过人的,有智慧高深的人,天赋极高明,那如何处置呢?收敛才华,谦虚若谷,这两句话可以为这种人的人生箴言。为什么要收敛?大家要知道,内敛是一种德行,炫耀,这是败德,败德则损福,这是从理上讲。从事上讲,内敛的人,受人尊敬,让人觉得有涵养;炫耀,容易与人结怨,为人们所忌。所以,中国有“人不外露”的美德,没有“炫耀自夸”的学问。看到别人有过失了,有错误了,帮着掩盖起来,给人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成全别人,这是功德之事。所以,《弟子规》里面说:“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它是有其道理存在的。另外,即使不去揭短,难道有过失的人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吗?他一定知道!我们不去揭发他,是为了给他改过的机会,给他反思的机会,让他有所顾忌,有所收敛。

  反过来,若是遇到他人有过人之处,心地纯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善事,都要努力转变自己,去效仿他,向他学习,所谓见贤思齐,正是这一层意思。称颂别人的善行义举,说到根本上,就是自己的内心向善,向善就有一份功德。因此,日常之中,哪怕一句话,一个很小的细节,都要考虑一下影响性。譬如公交车上,很多女孩子都会坐在男朋友的腿上,而不是坐在座位上,我想很多人都见过这种情况。各位网友,如果车中有几岁的孩子,怎么办?他会效仿,会跟着做,因为他看到大人都是这么做的。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影响很坏。校园里面,谈恋爱成风,各种门事件也大都来自校园,难道成人就不应该反思一下吗?所以,做任何事情,哪怕是小事,都要考虑到它的影响性。世上,本没有小事,所谓的小事,做错了,就变成了大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03#
发表于 2016-7-22 18:25:45 |只看该作者
【第99讲:君子还是小人怎样一眼看出来?】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这一段的大概意思是说:什么叫心存爱人敬人呢?君子和小人,如果就他们所做的事情来说,常常容易混淆,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存心,从君子和小人的存心来看,善恶之间迥然不同,如同黑白一样,善恶立判。所以说,君子之所以和芸芸众生不同,关键就在他们的粗心之处。君子的存心,只有爱人和敬人两种心念。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千差万别,但都是我的同胞,都与我是一体,哪一个人不应当敬爱呢?敬爱众生,就是敬爱圣贤,能够与众生的心念相通,就是与圣贤的心念相通?什么原因呢?圣贤的心念,本要这个世界和世上的人,人人各得其所。我爱人,敬人,从而让是这个世界的人内心安稳,这就是为圣贤而安稳世人呢!


  爱人,便是心存仁爱,心存慈悲;敬人,便是心存恭敬,心存礼节。君子和小人,如何区分?《论语》中讲了很多区分方法,什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孔子讲了很多,但若是归纳到一点儿上,则完全看他们的存心。从事情上看,小人反倒像君子,君子反倒像小人,我们是无法区分的,因为事不存心,判断君子和小人,必须要从心念深处来看,才能善恶立判,黑白分明。我们举个例子做说明。譬如有官员,立志为百姓造桥铺路,方便村民,造福百姓,这本来是极好的事情,应该称之为君子。但私下一看,造桥铺路完全是幌子,从中渔利才是他的目的,中饱私囊才是他的最终目标,造桥铺路是善事,但心念一转,这个善事就变成了小人行为。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并无法从事相上直接来判断小人和君子,但从心念上来判断,就绝不会有任何差错。

  君子与普通人比起来,并无不同,不同之处在他的存心。君子之心,只有慈悲,只有恭敬,对任何人都一样,没有差别,不会因为你富贵,就多爱你一点儿,也不会因为你贫穷就对你不恭敬,君子都是一视同仁,无二无别。在君子看来,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同胞,都与自己是一个身体,你不高兴,他也不会开心,你吉祥如意,他也跟着喜悦,为什么?因为是一体!因此,君子会敬爱一切人,这是君子的存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04#
发表于 2016-7-22 18:27:38 |只看该作者
【第100讲:学圣贤究竟学他们什么?】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为什么敬爱世人,就是敬爱圣贤呢?各位,我们学圣贤,学他们什么?学得是他们的举止言行,学得是他们的存心,并非是让我们整容成一个孔子模样,也不是让我们搞偶像崇拜,都不是,无非是学圣贤如何说话,如何做事,如何看待事物,如何用心而已。那圣贤是举止言行如何呢?在圣贤看来,物我本是一体,没有差别,敬爱众生,就是敬爱自己,这是一样的。在圣贤的眼睛里,人人将来都是圣贤,所以要敬,要爱。

古时候有个尊者,他看到任何人,都跪下来礼拜,有人问尊者为何要这样做?尊者答道:“我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陀,所以要礼拜。”尊者并非眼睛有问题,而是有大智慧,有大神通,因为依照佛典来论,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佛陀,只是因为迷惑,所以没有证悟,一旦清醒过来,必然是佛光灿然,遍照十方法界。各位,尊者没有错,错了的是我们。


  人人都爱戴圣贤,尊敬圣贤,但圣贤却爱戴世人,尊敬世人,所以我们学圣贤,转换一下,不就是要我们爱戴世人,尊敬世人吗?能够敬爱世人,就是敬爱圣贤,就是学圣贤,因为圣贤就是这样做的。如果心中没有爱敬之心,而是每天都对着孔子鞠躬,对着佛陀礼拜,这是偶像崇拜,孔子没有让人这样做,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让人这样做,圣贤不是明星,我们要明白这个问题。

  圣贤出世,无非是让世人安稳自在,人人各得其所,守护伦常,进而获得解脱大道,圣贤就为这一桩事情而来。归纳起来,全在敬爱里面。能敬,自然能够兄友弟恭、父慈子爱、君臣有义等等;能爱,自然能够慈悲润物,获得自在解脱。所以,如果你能够敬爱,就是为圣贤办事情,就是代天宣化,就是无位的帝王,就是圣贤在世,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继续看下边一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05#
发表于 2016-7-23 14:52:15 |只看该作者
【第101讲:何谓成人之美?】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

  白话一下这段:什么叫成人之美呢?美玉还在石头的中的时候,扔掉了就会成为瓦砾,若是继续雕琢,则会成为玉制礼器。因此,凡是见到别人做了一件善事,或者是这个人的志向可取,只要稍微帮助一下,就能成为圣贤,就一定要引导他,让他成就。或者称赞此人,或者帮助他维持下去,或者为他昭雪污蔑而承担毁谤,务必要使这个人成就才算告终。


  美玉,这是很好的东西,古人用来形容君子之德。美玉,是从玉石中雕琢出来的,不去雕琢,不去假借人力,玉石与普通的石头并无差别。一个人,能行一件善事,或是有志向成为圣贤,这便是玉石,意思是假以时日便可以成才。但若是不去锤炼,不去锻造,虽然资质很好,但依然很容易被埋没。因此了凡先生说,若是遇到可塑之才,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成就他,或是赞叹他,或是帮助他,哪怕是在帮助他的过程中受到侮辱,替他承担罪名,蒙受不白之冤,都要去成就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06#
发表于 2016-7-23 14:53:53 |只看该作者
【第102讲:做善事很容易失败原因原来是这个?】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难自立。且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大约人们所作的事情不一样,人们向善的人少,不向善的人多。所以,当一个善良的人混迹世俗的时候,很难特立独行。世间的豪杰人物,洒脱不羁,并不注重事情本身,喜欢指点,所以做善事很容易失败,而善良的人也很容易得到毁谤。因此,只有仁德之人,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才能使他们成功,这样做的功德也最大。


  这段话是承接上一段说的。人们做的事情不一样,喜好不一样,你向善,他向恶,但却又勉强不得。冷眼观察,我们这个世上,究竟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当我们无助的时候,需要人们帮助,但真正用心去帮助你,不图任何回报,你可以细细数一下自己身边,这样的人有几个?小悦悦事件发生了,看看当时的小悦悦,路边走过很多人,有几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呢?我们常说,世上还是好人多,我觉得这个话很像是一种祝愿,像一种希望,相比恶人来说,善人的数量极少,这是一个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事实。

  善人在世俗之中,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可以说非常艰辛。譬如你做善事,多数时候会受到人们的嘲讽,什么“你傻呀”、“现实点儿”等等,一起向你轰炸,本来是做善事,还要接受他人的嘲笑和毁谤,可见这个善事做得有多难。很多人,不是他不善良,也不是他不想做善事,往往是一动善念,就被旁边的亲人或是朋友给拦截住了,这个善事他做不成。了凡先生说,做善事很容易失败,原因就在此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07#
发表于 2016-7-23 14:55:33 |只看该作者
【第103讲:为什么赞叹别人的善行也是一种随喜?】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凡是可塑之才,身边如果有人帮助他,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能够成就他。换言之,善良的人,他得有贵人相助才行。谁是善人身边的贵人呢?每一个人都是!我举个小例子做个说明。譬如马路上,有人搀扶老太太过马路,你恰好看到了,不妨说一句:“这人真是个好人!”无形中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帮助他,因为他听到了,会感动,会认为自己值得去这样去做,以后还会为善不怠。



反过来,你看到了,你说了一句:“这人真傻,如果老太太讹诈他怎么办?”这样性质就变了,他听到了,会反感,觉得自己做得不被人理解,这样这个人的一点儿善心会慢慢退失掉。所有,每一个人都能去成就别人,而且并不需要你付出多大代价,很多时候都是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足够了,但观察一下社会,我们似乎很吝惜这简单的一句话或是一个眼神,不冷不热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有着成就他人心念的人却寥寥无几。

  从理上来看一下,你去赞叹别人的善行,这是一种随喜,这是功德之事,虽然你没有亲自去做,但功德与亲自去做的人一样,不会减少一丝一毫。相反,若是你看到别人做坏事,你觉得那是聪明,很羡慕,那你获得的罪业也和亲自亲为的人一样,也不会减少一丝一毫。以前,释迦牟尼佛未成佛以前,某一世中,他看到有人打渔,就冲着打渔人笑了一下,表示赞许。仅仅是一个微笑,就造成了释迦摩尼佛头痛七天的果报。原因就是,你赞叹恶行,赞叹杀生害命,这是杀因,所有才会有佛陀头疼七日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08#
发表于 2016-7-23 14:58:38 |只看该作者
【第104讲:什么叫劝人做善事呢?】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何谓劝人为善?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白话一下这段话:什么叫劝人做善事呢?生而为人,谁没有一颗良心呢?然而红尘滚滚,人在世俗这种,很容易淹没良心。凡是待人接物,应该方便提醒,让他破迷开悟。譬如漫漫长夜做梦一样,你要让他从梦中醒来。譬如这个人已经在烦恼中呆了很长时间,现在你救拔他到清凉之地,这样公的最大。韩愈说:短时间用口上功夫劝导众人,长时间用经典书籍劝导众人。相比较来说,与人为善虽然行迹不同,但只要对症下药,往往有很好的效果,不可偏废。



  我们常说,做人要有良心,这个良心究竟是什么?依照理学来论,良心便是良知,是亚圣孟子说的,有了良知,便能良能,良知是体,良用是用。依照我的理解,这个良知便是心,是真如本性。《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譬如刚出生的婴儿,他们的习性都很相近,都是善良的,可能会稍有偏差,但不会太多,而是非常相近的。婴儿,没有坏人,他都是善良的,都是向善,没有向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慢慢长大,习性开始发生变化,有的人保持住了一颗赤子之心,我们就说他是善人;有的人完全丧失掉了婴儿之心,我们就说他是恶人。了凡先生这里所说的良心,我个人认为理解成赤子之心会更好。当然,依照下文理解,理解成真如本性,也是可以的。





  凡是人,都具有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就是善心。但人在世俗中,时间久了,这个赤子之心就会被淹没,会被某些东西障碍住。譬如,人人都知道做善事,知道这样才好,但为了利益,为了功名利禄,把赤子之心给忘记了,给遮盖起来了。但这个赤子之心,并没有失去,一旦碰到机缘,还是能够唤醒的。譬如,不管是多坏的人,只要碰到大善人,他一定会尊敬,一定会敬仰。小人看到君子,他一定收敛自己,不管做坏事,不敢放纵,这就是他碰到了机缘,是他本有的赤子之心在作怪。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碰到别人痴迷之处,不妨给人家做提醒,让他找回最初的那颗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之心就是善,这样做,就是劝人为善,功德很大。譬如,有的老板工作很忙,父母打电话让他回家,他总是说要接待客户,要召开会议等等,有着各种理由。但是,赤子之心不是这样的,对于婴儿来说,父母就是天地,父子之情是没有条件的亲爱,是一种天伦,生了下来就是这样。工作很忙,我们看这是这么?这个理由很恰当,也事实,但它违背天伦,因为天伦是没有条件的,你说自己很忙,这是再跟父母谈条件,有条件的东西,都不是天伦。凡是身为父母的人,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小孩子,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母亲在打他的时候,往往这个小孩子会抱的母亲更紧,他不是跑开,而是越来越紧。原因就是,父母是孩子的天地,给他最大的安全感,孩子的持之之心还在,所以他会这样做。对于成年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能就会跑掉,原因就是赤子之心已经被物欲蒙蔽了。



  碰到违背赤子之心的情况,并不可怕,因为人人都会随着后天环境的变化,有所蒙蔽,这是所蒙蔽的深浅程度不同而已。我们只要努力将这层蒙蔽赤子之心的障碍物铲除,让赤子之心显露出来,就行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良心发现了。如何来做呢?方法多种,不一而同,要看具体情况。比如你看到了凡了,觉得说得很好,很正确,觉得不应该为了工作而怠慢了父母,那么你读《了凡四训》之处,就是你良心发现的地方。再或者,你看到小羊跪乳了,你觉得很感动,唤醒了你蒙蔽已久的赤子之心,那小羊跪乳就是你发现良心之处。个人有个人的缘分,我们遇到朋友痴迷的地方,然后以委婉的方式讲圣人之理讲给他听,或者用音乐影视,等等,能够唤醒朋友几十年的大梦,就是你最大的功德。了凡先生讲得很具体,用了两个比喻“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实际上都是一回事情。



  对于韩愈的话,这是依照常理来论,常理是这样:典籍教化力度大,时间也长,口头教化力度小,时间短暂。但也不能拘泥,也要分析状况,对症下药才对。譬如今天,电影和音乐远远比图书的教化力度大,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显示出来的特征。如果你让人看《了凡四训》,可能别人会反感,都是文言文,看不懂,这就是遭罪了。但你若是劝他看《了凡四训》电影,他未必会反感,只是一个震撼心灵的电影而已,有什么反感呢?所以,劝人为善,方式多样,很灵活,不能拘泥,最终以达到教化的目的为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09#
发表于 2016-7-23 15:02:10 |只看该作者
【第104讲:什么叫救人危急?】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痌瘝之在身,速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盖仁人之言哉。


  这段话的大意是:什么叫救人危急呢?遭遇患难,颠沛流离,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偶然间碰到了,就要像病患在自己身上一样,快速去除。或者是用安慰的话帮助他释放抑郁苦闷,或者是用各种方法帮助他解决颠沛流离的状况。催子说:给予的恩惠不在大小,只要是用在急处就可以了。这真是仁义的人说出的话。




  但凡在世上的人,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纵然是福报很大,家财万贯,但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秦始皇,贵为帝王,富有四海,还为长生的事情烦恼,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讲得就是这层含义。遇到了别人遭遇患难了,要想自己得了病一样,要快速为其解救,决不能耽搁,因为病症是无法耽搁的。如何为其解救呢?或者是一句话,或者是布施钱财等等,这些也要看具体状况,总之以为其究竟困难为最终目标。


        不要小看短短的一句话,《菜根谭》中说:“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譬如有人轻生,觉得人生没意思,想要自杀,那你通过与其沟通,让他放弃轻生之念,你就挽救了一条性命,这个功德有多大,只怕佛陀都说之不尽。在比如,他人患病,因钱财紧张,无法医治,你借钱给他,解救他眉火之急等等,这都是积攒大功德的事情。故而,崔子说,给人的帮助不在大小,只要帮助用在了他人着急的地方,这就行了。关于崔子是谁,我们无从查找,只是知道他是一个姓崔的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义理上来解读这段文字。我本不想做考据,以前之所以要考据,要出处,只是为了增加可信度,给大家提高信心,目标还是以讲解义理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110#
发表于 2016-7-23 15:11:29 |只看该作者
【第105讲:心胸有多开阔,就能积攒多大的福德】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何谓兴建大利?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叫兴建大利呢?小而一个乡镇,大而一个城市,只要有所利益百姓,就应该去兴建。或者是开凿水渠为百姓导引水源,或者是筑堤建霸防范洪水,或者是修建桥梁,方便游人,或者是布施茶水或是饭菜,救济饥渴等等,都是随顺缘分去劝导,协助兴建,不要怕嫌疑,任劳任怨。





  兴建大利,利益百姓,这是心怀天下的表现,若是从真实心念中发出来,不图虚名,不图名利,这便是莫大的阴功。我们可以去想,兴建大利这种事情,只有什么人才能做出来?必然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之人。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做善事也是如此。你的心胸有多开阔,你就能做出多大的善事来,就能积攒多大的福德。比如袁了凡先生,他曾经为了百姓的灌溉浇水,曾经无数次兴修水利,利益百姓,付出了巨大心血。内心这种装着百姓,装着国家,百姓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上苍也不会忘记。如果继续往下说,古达的圣王能够得到天下,不过是因为内心之中有百姓而已,如商汤、文王等等,都是一心之内全是百姓,所以成就了他们的万世盛名。



  心中有百姓,一心为百姓着想,一颗正直无私的心,具备了这一点,剩下来的便是具体方法了。譬如修桥补路、布施茶饭、导引水源等等,这些都是具体事情,具体事情是从一心之中发出来的,根源实在内心之中。善功,来源于心,若有这份心念,事情还未做,功德已圆满。有人说了,我没有财力,不能修路,也不能造桥,如何兴建大利呢?各位网友,如我上面所说,兴建大利全在一心,讲得是人要心怀天下,要为全民百姓着想,而不是具体事情。何况,什么叫大利?心若大,便是大,心若小,便是小。我举个例子来说,譬如你在路上,忽然发现此路根本不通,前面便是万丈悬崖,而很多车辆还在这条路上行驶,这时候你在路上挂起一个牌子,告知一下,这便是兴建大利了。所以,全看你当时心念如何,论心而不论事。



  兴建大利,不辞辛劳,任劳任怨,虽殒身而不顾,这是端正的做事态度。这种态度的前提依然是心念,心念纯,事业正,态度便坚决。若没有这种态度,单单是一种善念,兴建大利便大打折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4-27 13:39 , Processed in 0.0398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