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楼主: 独树一帜

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第一讲(连载)

[复制链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21 12:30:32 |显示全部楼层
【第85讲:什么叫做半善和满善?】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这一段的大意是:什么叫做半善和满善呢?《周易?系辞》上说:“善事不积累,不足以成就美名,恶事不去积累,不足以灭掉身心。”《尚书》中说:“商纣王罪业累累,如同用东西装满了容器一样。一心经营,慢慢积累,就会满;因循懈怠而不积累,就不会满。这是一种说法。



  对于半和满来说,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这一段话,如果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注解,最为恰当不过。不管什么事情,不去积累,都不足以成事。尧舜禹,这是三位上古先王,他们生下来,也跟普通人一样,并无特别之处。但因为不断的修身养德,最后以至于君临天下,教化万方,跻身圣人之列,这都是因为他们不断累积德行才会大成的。

        商纣王,刚出生的时候就罪恶满盈了吗?不是!商纣王初即位,依然是勤于政务,日夜操劳,但因为刚愎自用,再加上声色犬马,才逐渐迷失本性,进而一错再错,犯下了滔天大罪。古人说:“人人可以为尧舜”,自然商王辛也不例外,之所以没成为尧舜,而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这都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所以,不管是善事还是恶事,一心积累,就会满盈;懈怠因循,就是半善或者半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21 12:31:58 |显示全部楼层
【第86讲:为什么施舍千金不如施舍两文钱?】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己。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汝不回向,何也?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往昔的时候,有个女子来到寺庙,想要布施钱财给寺庙,但没有钱,身上只有两文钱而已,于是就全部捐献给了寺庙,住持僧亲自代为忏悔;等到女子进入皇宫以后,以皇后之尊,携带千两黄金入寺礼佛,但住持僧只是让他的徒弟代为回向。



        皇后不解,便问道:“我以前只是布施了两文钱,你就代为忏悔,今天我布施千两黄金,你却不亲自为我回向,这是什么原因呢?”说:“以前虽然你布施的钱财很少,但施主心地真诚,如果不是我亲自为你回向,不能报答施主的恩德。现在你身为皇后,布施的物品很贵重,但施主的心念没有以前那样真切了,所以让我的弟子代为忏悔就可以了。这就是千金布施也是半善,而两文钱布施却是满善的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21 12:33:02 |显示全部楼层
【第88讲:成仙要积累三千类善行,吕洞宾一句话就完成了?】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钟离授丹于吕祖,点铁为金,可以济世。吕问曰:终变否?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此又一说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汉钟离传授丹法给吕洞宾,并告诉吕洞宾,这种法术可以点铁为金,可以用来帮助世人。吕洞宾问:“最终还会变化吗?”汉钟离说:“五百年之后,就恢复原形了。”吕洞宾说:“如此一来,就害了五百年之后的人了,我不愿意学这个。”汉钟离说:“修大罗神仙要积累三千类善事,你这句话,三千善事已经圆满了。”这也是对于半善和满善的一种说法。

  汉钟离和吕洞宾,这两个人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都是八仙之一。有人可能有疑问,觉得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值得商榷,为什么呢?汉钟离是汉代人,吕洞宾是唐代人,两个人怎么可能相遇呢?对着这一点儿,我前面讲过一个概念,时间是个假东西,它是不真实的,过去、未来、现在,对于有境界的人来说,实际上都是一回事情,如果还是理解不了,那就想想智者大师进入禅定听释迦牟尼佛讲法的例子,按照时间来论,一个是唐朝人,一个是周朝人,也不能相遇,但却真真实实的见面了,而且智者大师还认认真真听了一堂课才回来。



        黄粱梦,这个典故也是这样,主人公卢生竟然在梦中度过了一生的荣华富贵,但醒来之后,发现刚刚下锅的小米饭还没熟呢。这些故事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其实,梦真是个奇怪的现象,人们常说梦是虚幻的,只有生活才是实际的,但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的生活不是在梦中呢?如同黄粱梦中的卢生,他一定不觉得自己是做梦,他认为都是真实的,那种在梦中的真实感受,不说卢生,即使我们自己在做梦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所以,我常常觉得,人生真是一场大梦,我们都是梦中人,直到我们明心见性了,这个梦才会醒来。

  汉钟离传授给吕洞宾法术,点铁成金,让吕洞宾靠着这个法术去帮助穷人,去救济社会,但吕洞宾的问话着实让汉钟离愣了一下:这用铁变成的金银珠宝还会不会恢复原形?我觉得,只此一问,吕洞宾就展现出了仙人品质,否则,利益当前,谁会考虑这些呢?所以,能够问这一句话的人,并不容易,非是上上智问不出来。汉钟离说:“五百年之后,就恢复原形了。”吕洞宾说:“这就坑害了五百年之后的人了,我不学这个法术。”变化之物,终归不是本质,它有成住坏空。譬如我们的身体,这真是我们自己吗?百年之后,你的身体会坏掉,会变成泥土,归于自然,若真是你自己,它不会变,它是永恒的,怎么会变成泥土呢?因此,你的身体并不是你,你内在的真如本性,才是永恒的,它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所以,觉者对于世间万象,对于一切的一切,他都看成是警示自己,都是在向自己说法。当然,吕洞宾这句话体现出的是他的仁义之心,这是他善心的外现。

  汉钟离听吕洞宾说完,便告诉吕祖说:“成仙,要积累三千类善行,你这一句话,三千善事就做完了。”对于汉钟离这句话,我有个小小的疑问。为什么汉钟离认为吕洞宾只说了一句话,这三千善事就做完了呢?原因是,吕洞宾的这一举动是满善,没有丝毫缺陷。我们可以想见,吕洞宾说这句话的时候,心地是何等真诚?因为这一举动,又有多少五百年之后的人不受坑害?再去想,因为吕洞宾的这句话,教化多少人弃恶从善?

        因此,吕祖这句话万万不能小觑,它的影响之大,之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是满善,凡是满善,就能以一敌万。比如了凡先生做官之时,曾为百姓减少苛捐杂税,本来立下一万件善事的誓愿,结果就因为他为百姓减少了苛捐杂税,一万件善事就圆满了,这也是因为减少苛捐杂税是满善,所以才会有如此之大的功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21 12:36:36 |显示全部楼层
【第89讲:非常随意行善,都能让善事圆满无缺?】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又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善事而内心不执着于善,那就非常随意行善,都能让善事圆满无缺。若是内心之中执着于善事,那即使一辈子勤勤恳恳行善,也只是半善而已。譬如用钱财来帮助别人,向内不见自己,向外不见所帮助的人,中间不见所布施的财物,这叫做三轮体空,这叫做一心清净,那么即使用一斗的米布施也能种下无量无边的福德,一文钱也能消掉上千劫的罪业。倘若做不到三轮体空,一心清净,那即使用几十万两黄金布施,这个善行依然不圆满。这也是一种说法。

  我在前面讲过一个类似的义理,引用的是《金刚经》中的句子,现在重新解读一下这个义理。我们知道,人之所以不能成佛,不能成圣,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执着的原因,所以佛陀教人放下执着,让人成就自在法身。本来自性之中具备万德庄严,人只要见性,看到真正的自己,德行就圆满无碍了。自性之中的德行,广大无边,都是满善,就像一个圆一样,你增加了,他不是圆,你减少了,他也不是圆,增不得,也减不得。但想要见到这自性之中的万德,就必须放下执着。



  事有多种,道理只是一个。了凡先生举的是布施的例子。心中没有执着了,你用钱去布施,因为早已不在执着这是我了,也不执着所布施的东西,更不执著所布施的人了,这就与自性相应了,说得直白一点,这种放下执着的布施,他原本就是自性中的德行,自性中的德行都是满善,你说这个功德有多大?只有放下执着的布施,才能称得上三轮体空,一心清净。

        一心清净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事情虽然做了,但是念头没有,一丝一毫的念头都没有,内心处在清净之中。看到别人困难了,在不起心动念的情况下,起无缘大慈,无缘大悲,同体大慈,同体大悲,用财物来帮助别人,这是无量无量的功德。虽然你布施的财物很少,只有一毛钱的布施,但因为你引发出来的是内心之德,所有他能起到巨大的效用,能够积累无边的福德,消掉无量的罪业,原因在此处。如果不是这样,你用几十万两黄金布施,数额巨大,但几十万两黄金与自性中的德行比起来,依然是九牛之一毛,福德很小很小。其实,如果再具体讲,即使你把大千世界用黄金铺满,以此来布施,这与自性中的德行比起来,仍然是九牛之一毛,完全不能对比。原因就是,自性中的德行具备万种庄严,不是人力所及,但却是人心所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21 12:39:51 |显示全部楼层
【第91讲:什么叫“一念不正即是恶”?】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做个说明,看看这并未实施的恶念有多大危害。明朝的俞都,是嘉靖年间人,俞都为人看上去很慈善,博学多才,放生、戒口过、戒邪淫等等,种种善事做了很多,那他境况如何呢?他有五个儿子,四个儿子都夭折了,第三个儿子也走失了,等于一个儿子都没有,后继无人。还有他的四个女儿,三个女儿都死掉了,只有一个孤女。俞都的妻子,日夜想念儿女,每天都泪流满面,结果眼睛失明了。俞都是个才子,但屡次考试都不中,穷困潦倒之惨状,到了揭不开锅程度。俞都对灶神很虔诚,到了腊月,都会焚香祷告,觉得自己是个大善人,为什么会弄到如此地步,声泪俱下,闻者动容。

  俞都四十七岁的时候,除夕之夜,忽然听到叩门声,打开门,进来一位姓张的先生,仙风道骨,不似凡人。俞都给张先生讲了一遍自己的境遇,问为何会这样。张先生说:“你恶念太重,只做表面文章,不图实际。别人放生,你就跟着去,如果别人作罢,你也就作罢,打开你家厨房,看看上面有多少鱼虾,怎么还说自己慈悲?你爱惜字迹,不污秽神明,看看你家窗户上,有多少圣贤经典文章?你何曾制止过?甚至你的家人用这些承载圣贤文章的纸来擦桌子,你还说你没有污秽圣贤经典?你看到美貌女子,心中便久久不能忘怀,虽然没有去做,那是因为没有缘而已,若有缘,你自己问下自己,能做到坐怀不乱吗?如此种种之事,你做了许多,你究竟是在欺骗自己呢,还是欺骗上天呢?”



        张先生一席话说完,俞都目瞪口呆,并请教解救之法,于是张先生告诉俞都,要澄净心念,不起恶念,不图虚名,专务实际,才能彻底解救。张先生讲完,就到了俞都家的灶台前,转眼不见了。俞都定睛一看,才发现和自己所供奉的灶神是一个人。从此之后,俞都开始澄净心念,被改名为“净意道人”,一念不起,万善相随,终于成功了。后来,俞都盛名远播,考中了进士,妻子复明,多年不见的儿子也失而复得,种种吉祥,说之不尽。晚年,俞都写了《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详细描述了自己澄净心念的过程,影响巨大,教化了许许多多的人,成为了中国非常著名的善书。

  各位网友,我讲这个例子,是为了告诉大家恶念的危害,是为了解读什么叫“一念不正即是恶”,相信各位看完之后会有所领悟,不再赘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22 18:09:09 |显示全部楼层
【第92讲:什么是“善论心,不论迹”?】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卫仲达劝谏皇帝不要大兴土木,虽然事情未成,却功德浩大,以至于罪恶盈庭的恶录簿,居然比不上这只有一双筷子大小的善录簿呢?原因并不复杂,当时卫仲达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是为天下计,心中装的是亿兆黎民,所以功德浩大,非是小善所能比拟。如果他当时想得是升官发财,或者别有用心,纵使也上奏劝谏,那效果就要差很多。

        各位,但凡为天下苍生计,不为自己着想,这个功德就无量无边,假如是从自己利益出发,虽然是善事,这个福德也会很有限。我们看范仲淹,为什么他会取得非凡的成就,受到圣贤人物的一致好评,我们看看他说的话就明白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胸襟?范仲淹这句话,与佛教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含义极为相近,心中都是装得是天下百姓。



        反观我们自己,我们常说的话是“我怎么了,我们家怎么了” ,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要行恶,即使行善,又会有多大的功德呢?所以,凡是行善,必须要扩充自己的心量,放大自己的心胸,这样才会使善功浩大无涯。

  卫仲达并未劝谏成功,但却居功至伟,假如劝谏成功,那这个功德就了不得了。所以,不用担心事情不成功,尽力去做就是了,凡是善事,竭尽一生之力去做,即使事情未成,但善果必然会结。如同孔子一样,虽然知道各国诸侯都不会接受自己的仁义学说,但依然孜孜不倦,周游列国,演义说仁,这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原因就是善论心,不论迹,道理在此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22 18:11:12 |显示全部楼层
【第93讲:做善事的难易区别在哪里?】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何谓难易?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必如江西舒翁,舍二年仅得之束修,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与邯郸张翁,舍十年所积之钱,代完赎银,而活人妻子,皆所谓难舍处能舍也。如镇江靳翁,虽年老无子,不忍以幼女为妾,而还之邻,此难忍处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白话一下这段古文:什么叫难易呢?以前的儒者说,克制自己的私欲要从最难的地方开始克制。孔子论述行仁义之事,也说是先从难的地方开始。必须要像江西姓舒的长者那样,舍弃两年来仅有的工资,代替夫妇二人偿还官家银两,而成全夫妇二人的幸福;必须要像邯郸姓张的长者一样,舍弃十年的积蓄,以此让他人的妻子和儿子得意保全,这都是极为难舍的地方而能舍弃的例子。



        再比如镇江的一位姓靳的长者,年老而无子,但并不忍心用邻家的幼女做小妾,就把她还给了邻居,这也是难忍而能忍的地方,所以上天赐福也就愈厚。凡是有财有势的人,他们树立德行往往很容易,容易而不去做,这就是自暴自弃。贫贱之人积累福德很难,难做却去做了,这才显得可贵。

  这段话讲得是做善事的难易。克己复礼谓之仁,而克己必须要从难克的地方开始,这是古圣贤的不刊之论。因此,孔子在论述仁义的时候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原因何在?只有从难处下手,才能体现出仁者的勇猛之心,所获得的功德也最大。了凡先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列举了三个例子作了详细地说明,我们来讲一下这三个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22 18:14:24 |显示全部楼层
【第94讲:今晚吃苦菜,明年生状元】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第一个故事:江西的一位姓舒的教书先生,到湖广这个地方教书。过了两年,他和一起来这个地方教书的老乡乘船回家。走到半路的时候,舒先生到岸上游走,这时候他听了以为妇女的哭声,舒先生停住脚步,问妇人为何哭得如此悲戚?这位妇人说:“我夫君欠了官府十三两银子,因为家中贫困,故而想把我变卖了以偿还债务。如果把我变卖了,那我年幼的儿子就会失去哺育,他一定活不下来,无奈之下只能放声大哭。”

  舒先生说:“与我乘船的人都是来自江西的私老师,如果每人老师都拿出一两银子,就能偿还你夫君欠官府的债务,这样你的问题就解决了。”舒先生回到船上与同乡的人商量,没想到老乡都不同意。舒先生无计可施,只能把自己两年来的薪酬都教给妇人,让她去偿还债务。离着家乡九十里多里路的时候,舒先生的钱财和粮食就全用光了,同行的老乡都嘲笑舒先生的愚昧。有的老乡可怜舒先生,就让他一起吃饭,舒先生不敢吃得太饱,怕别人嫌弃自己。



  舒先生回家后,对妻子说:“我都两天没吃东西了,你给我做法去吧。”妻子说:“家中无米。”舒先生说:“先和邻居家借一点用。”妻子说:“我已经和邻居借了很多次了,实在不好意思再去借,等着你用钱来还呢!”舒先生把自己在路上的情景跟妻子讲了,妻子听完后,说:“既然这样,我就上山去挖一些我平常吃野菜,用它来充饥吧!”说完,妻子提着篮子上山,采了很多苦菜,带着苦根,煮烂了给舒先生吃。

  晚上休息的时候,舒先生听到自己家窗外有人喊话:“今晚吃苦菜,明年生状元。”舒先生和妻子听了,便穿上衣服向苍天礼拜。到了第二年,便生了儿子舒芬,博学多才,长大后果真中了状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22 18:16:17 |显示全部楼层
【第95讲:正因为难行而行,才会积攒大福德】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第二个故事:邯郸的张老先生,家境窘迫,膝下无子。他曾经有一个储蓄罐, 存了十年时间的铜钱,才把这个储蓄罐装满。邻居家有一个罪犯触犯了刑法,被官府罚款,否则就要被关进大牢受刑罚。无奈之下,罪犯想要把妻子卖了换钱,免除牢狱之苦。罪犯的妻子有三个孩子,都很幼小,张老先生担心她被卖以后,三个幼小的孩子就很难活命了。张老先生便和自己的妻子商议,拿出了储蓄罐中十年来的所有积蓄,把罪犯从官府赎了回来。当时钱并不够,张老先生的妻子便把头上的簪子拔下来典当了,这才凑够了赎金。就在这一天晚上,张老先生便梦见神明抱着一个娃儿送来给他。当年,张老先生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张弘轩,其后代显贵无比。

  第三个故事:镇江有一位姓靳的先生,年过五十而无子。邻居家有一个女子,相貌端庄,貌美如花,靳先生的妻子便私下变卖首饰,想要筹钱讲此女买来给靳先生做小妾。晚上,妻子对靳先生说:“我老了,又不能生儿育女,我把邻家女子买回来给你做小妾,便能为靳家延续香火。”靳先生低头羞涩,妻子为了避免靳先生羞涩,就把家门锁上了,但靳先生此时破门而出,告诉妻子说:“你为我买小妾,是为了我家香火延续,用意很好,但这位邻居家的女孩,她小时候我就经常抱着她,希望她能找个好男人,幸福一辈子。我现在老了,身体不好,我不能玷污她,害了她的幸福。”所以,你还是把邻居家的女儿还给人家吧,我不要小妾。第二年的时候,靳先生的妻子怀孕了,生了文僖公。文僖公十七岁考中解元,十八岁考中进士,仕途如意,直至大明朝宰相之职。



  这三个故事为什么要细细讲呢?若不细细讲来,我们便不知道这三个人行善的时候究竟有多难,不知道他们当时受到的痛苦有多大,能够细细体味故事中三个人的境遇,就能明白他们行善之难了。舒先生舍弃自己两年来所有积蓄,宁可自己忍饥挨饿,受世人嘲讽,吃野菜根,也去成全别人;张先生舍弃十年积蓄,本来就饥寒交迫的生活,如此一来,更如同雪上加霜一般,以此换来他人的团聚,存活他人性命;靳先生宁可老来无子,也不对美貌动心,以此成全女子的幸福。这三个故事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处在紧急之中,难舍能舍,难忍能忍,以此精神而行善事,这才是真正的难能可贵,才是真正的人中丈夫,我们应该为他们的行为奋力鼓掌,应该高声赞叹三位先生的仁义之举。如此艰难,行善方见真心,所以三位老先生所积累的阴功之大,非是语言文字所能形容。三位先生的今生以及后代,能有如此福德,不正是他们理所应得的吗?

  富贵的人做善事很容易,因为有钱有势,能力也大,如果不去做,这就是自己放弃自己了。富贵荣华,一瞬间的事情而已,自暴自弃,富贵荣华过后,只怕会凄凉无比,何不趁着有财有势,多行善事,常保富贵呢?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民国时候的聂云台先生写了《保富法》一文,发表在了当时的申报上,以此猛力警醒世人,要做善事,这样才能常保富贵。贫穷的人因为家境困难,所以为善不易,正因为难行而行,才会积攒大福德,大福报,所谓难能可贵,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4

主题

0

好友

581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7-22 18:18:45 |显示全部楼层
【第96讲:什么叫随缘帮助众生?】教你如何把“命”改了,深度解读《了凡四训》(连载)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这段话的含义是:随着缘分帮助众生,类别繁杂,简要说起纲领,大约可分为十类: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这段话不讲解,在下边的章节中,我会具体讲。但有个要点必须说明,什么叫随缘帮助众生?随缘,是跟随缘分,但不放任,看到了,听到了,就去做,这叫随缘。在随缘的情况下,去帮助众生,去力行善事,才会积累无边的福德。我们看下面一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3-29 15:47 , Processed in 0.03335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