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标题: 中医的发展概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嘻嘻哈哈    时间: 2019-7-16 18:36
标题: 中医的发展概论
中医的基础理论体系在2000多年前已具雏型,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并产生了近万种医药书籍,建立了一系列医事管理和医学教育制度。

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科学技术以及医疗中的新问题的影响,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经历和内在规律。

最早的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直到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

《脉经》是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

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

金元以来,更多西方医疗方式引入中国,中医派系开始调整改变,而可用的草药却更加丰富。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纳了1892种药物,其中不乏西方进口草药,但《本草纲目》却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

总结:
春秋战国(~222 B.C.)  -中医理论体系的孕育阶段
秦汉(~199) -中医理论体系奠基阶段
晋唐(~959) -中医学分化、融合和临床发展阶段
宋、金、元(~1368) -学派涌现、理论突破
明、清(~1911) -综合集成、深化发展
近、现代 -进步中孕育着新腾飞

微信图片_20180714184914.jpg (35.15 KB, 下载次数: 243)

微信图片_20180714184914.jpg






欢迎光临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http://9e999.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